APP下载

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研究

2012-08-15岳福曹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本土化新疆院校

岳福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研究

岳福曹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英语旅游教材是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要件。文章以新疆著名高校为例,分析了其所使用的英语旅游教材的情况,提出了新疆高校旅游相关专业教材新疆本土化的必然性,指出这是地方性市场对人才的刚性需求所致。

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

一、引言

旅游业现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202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160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将达16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也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旅游中心[1]。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这里50多个民族熔融杂处,13个主体民族更是独具风貌,由此形成了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信21世纪的新疆将会以其自然景观的瑰丽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而独占鳌头,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地带,为世人所瞩目。

然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依托于旅游教育水平的提高,因为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才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强保证。因此国家和地区旅游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或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水平。

旅游教育中,旅游教材是其核心要件。学生正是从其所学的旅游教材中汲取营养、得其所求,故此旅游教材怎么编排、涵盖什么内容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影响着某个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平。鉴于此,笔者拟根据新疆高校英语旅游教材的使用情况,试对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问题作一研究。

二、新疆高校英语旅游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新疆区内本科院校中,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是众所周知的“领头羊”,而在职业院校中,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却是理所当然的排头兵,所以笔者拟对这三所学校所用英语旅游教材情况作一分析,以便以点带面,透析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的问题。

1.新疆本科院校英语旅游教材使用情况

新疆大学开办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旅游教材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1]。该教材共有 15课,采取6部固定模式编排,分为课文、翻译与写作、企业案例补充读物、术语解析、企业管理精英介绍、参考文献。全书课文内容涵盖“管理的沿革”、“管理的功能与技巧”、“策略性管理”、“酒店、餐厅、旅行社、国际金融管理”、“如何决策”、“旅游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补充读物均为世界著名公司介绍等。全书共375页,但没有一处提及新疆旅游情况。

新疆师范大学开办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然使用的英语旅游教材却是《实用旅游英语教程》[2]。全书分为 14单元,同样采取6部固定模式编排,分为对话、课文、阅读理解、语法、练习、补充阅读。全书对话、课文、阅读、补充读物等。内容包括“中国及世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绝大部分是介绍中国的)”、“宾馆饭店、饮食文化”、“社会习俗、民族文化、公共节日”、“历史文物、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旅游广告、商务信件、合同协议”等。全书308页,也没有一处提到新疆旅游。

上述状况不能不引发我们对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问题的深刻思考。其一,教材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材料,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源泉。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知、认识、理解、吸收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业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学习材料的内容性、充实性、信息性、引导性等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通俗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学些什么,他们就得到什么,将来工作岗位上他们就使用什么。”[3]然而,在上述课堂上,学生从学习材料中又得到了多少有关新疆旅游文化呢?少之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不能不引发相关人士和有识之士的深刻思考。其二,新疆高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应为新疆本土服务,而且历年来新疆高校学习旅游的毕业生大部分留在了新疆本地就职、从事旅游业相关服务。如若该部分学生对新疆旅游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们又怎能做好本职工作?

2.新疆职业院校英语旅游教材使用情况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是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领跑者,其教育教学革新的力度非常之大。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开办有两个旅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全国通用教材与地方性实际旅游操作不相吻合。其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基于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制定,故此必须符合当地市场的需要。另外教学过程中实训、实习多,很多时候学生是在当地旅游局或旅行社学习、完成某项课程,因此其学习的内容一定是本土性的,或至少是以本土旅游资源为主。如此,全国通用教材与其要求相距甚远。其二,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是本土学生,毕业后也基本上留在了本土为家乡服务,出疆提供旅游服务的机会甚少。如此,市场对学校的要求也就基本停留在了新疆本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鉴于此,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立足本土,将旅游专业的专业设置定位在了新疆本土旅游文化的研发上。

基于上述原因,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自主研发了新疆本土英语旅游教材《新疆导游英语》[4]。该教材分为10个项目:接团、入住酒店、新疆美食、新疆民俗、新疆城市游、新疆风光游、新疆古迹游、巴扎购物、问题处理、送团,内容基本涵盖了新疆旅游服务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了新疆旅游服务的基本常识、语言表达方法、新疆旅游文化特色知识等。该书所选素材均为新疆旅游所独有的特色材料,编排体系是按照导游业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先后顺序排定,适合于学生实训、实习以及上岗后的实操。本教材为我校后续系列教材的编纂和出版以及其他院校该类教材的创编开创了先河。

三、讨论与思考

以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为引领的疆内本科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其英语旅游教材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这类教材一般均为国内著名专家或学者编写,并由一些著名出版社出版,且有些教材还带有“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字样。究其编排体系的科学性及内容的安排而言,无可挑剔,因为这类教材是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编著者不能重点考虑某些地域性特征而以偏概全,所以势必造成地域性旅游资料不足或缺失的情况,此其一。其二,这些本科院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许多学生将返回内地工作。因此校方在为全体学生制定所选教材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区域和就业情况,故此也只能选择全国性的教材而非地方性教材。

高职院校情况则不同。一般而言,职业院校是为地方服务的,它必须首先要满足地方性市场的需求、为地方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所以市场的驱使性使得高职院校必须审慎抉择,从而按照市场规律制定其专业设置以及学生在校期间所要学习的东西。其次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多为本地人,区域性就业迫使校方在制定学生学习内容时必须考虑区域性特征而非全国性通用特征。

如此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同为新疆区域内的高校,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无论在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等方面均大相径庭。

笔者研究发现,造成这种不可调和局面的原因大致如下:

1. 教育理念不同

我国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理念上截然不同。下面笔者就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高厅[2004]1号)(简称《课程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司[2000]57号)(简称《基本要求》)为例加以说明。

适用于本科段英语学习的《课程要求》,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5]。由此可知,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技能的培养上,即“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从而缺乏职业性。

而适用于职业教育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其“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6]该段表述给了我们两点重要启示:(1)高职高专教育具有职业针对性。(2)其英语教育是为职业服务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学习和本科段的英语学习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巨大不同。

2. 社会人才需求不同

社会需要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就需面向社会,承担起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几乎千篇一律,培养的均为研究型人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形态的逐渐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对技术型、能工巧匠型人才的需求逐渐热化。这些变化引发了我国教育的体制性改革: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稿于2月至3月公开征求意见,并于7月底公开发布。《纲要》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区别开来并分章阐述[7],这已清清楚楚说明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也预示着他们之间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这种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是社会变革带来的,是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导致的。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定会左右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与普通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不同,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后者却为知识型研究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迥异必然带来培养方式、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而“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7]这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确立了他们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可知,正是由于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上的不同、社会对其人才需求要求上的不同以及他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才使得他们的旅游专业无论在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等方面均大不相同。

四、结语

教材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要件。英语旅游教材的内容是旅游专业学生们获取英语旅游知识、获取英语语言表达方法、为英语人士提供旅游服务的关键要素,其内容体系直接影响着学习旅游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某个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疆本科院校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因其使用教材的缘故,其学习的旅游内容几乎没有涵盖多少新疆本地实际旅游内容,故此其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定位将不能满足或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疆区域内的旅游服务。与此相比,新疆高等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因其市场对地方性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使用地方性本土化旅游教材,使得毕业生完全符合或基本符合当地市场对人才的渴求,因此能够满足新疆区域内的旅游市场需要,能够为各旅游团体提供新疆区内的旅游服务。

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变革中高校碰到的难题之一。学校在论证及设定旅游相关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等时,一定会围绕人才培养及定位来进行。而人才的培养及定位是基于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归市场的要求。以此而论,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的问题一定是势在必行。

本文以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旅游专业为例,论证了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的问题,以供同好参阅。

[1] 段开成.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魏国富. 实用旅游英语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岳福曹. 模因论视角下审视新疆旅游文化的对外推介[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3).

[4] 蒋瑜秀,等. 新疆导游英语[M]. 校本实验教材(试用).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G423.3

A

1008-7427(2012)10-0116-02

2012-07-27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英语旅游教材新疆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GZYGH2011036。作者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本土化新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疆多怪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