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

2012-08-15李双娟

关键词:译者译文意识

李双娟

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

李双娟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普遍忽视对翻译意识培养,指出仅仅传授技能无法满足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认为培养翻译意识,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翻译教学的目标。探讨了五种翻译教学中应该培养的意识:态度意识、信息传递意识、文化意识、语言意识和译无定本意识。

翻译教学;翻译意识;目标

翻译意识培养缺失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2][3]翻译意识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综观目前翻译课程教学和相关研究,翻译的工具观依然广泛存在。而超越工具层面、培养翻译意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旨在通过实例分析,指出翻译教学中亟待培养的几种意识。

一 现状分析

翻译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课程设置已有较长历史。目前我国翻译人才奇缺,专门的翻译院校仅有十几所,开设翻译专业的学校少之又少,大量的英汉翻译人才需要英语专业来培养。但是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依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国内外高校的翻译教学,基本上大同小异,即将翻译课程视为实践课,试图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先讲解一些翻译原则和技巧等,然后做练习,通过讲评作业,使学生了解译文的不足之处,逐步达到掌握基本技巧、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4][5]

许钧针对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指出:“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无论是翻译教材还是翻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往往都在‘技’的层面展开,讲授的大多是具体的翻译技巧。但是应该意识到,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呼吁在翻译教学中“既要重视‘技’层面的传授,也要重视‘道’层面的解惑”。[6]此处的“道”,我们认为不仅仅指翻译理论的掌握,更应该指翻译意识的形成。笔者连续数年担任我院英语本科英汉翻译主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传授翻译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唯有此,方能真正达到翻译教学的目的。

二 翻译意识的培养

1.严肃认真的态度意识。

翻译本应该起到在不同语言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应尊重原文和原作者,对译文和译本读者负责任。而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译文错误百出,其中大量错误源于缺乏严肃的工作态度,敷衍了事,粗心大意。下列例子均选自笔者学生的课后作业。

例1:Japanese army killed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during the war.

生译:(1)日兵杀害了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

(2)抗日战争中日军杀害了上百万的中国人民。

分析:译文(1)漏译了in the war,“日兵”属于生造词,“数以万计”则是典型的数字误译;译文(2)中“抗日”和“中国”是译者想当然添加的原文没有的信息,漏译了innocent。

从以上误译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懒于思考,缺乏严肃的翻译态度意识,造成原文信息丢失或被严重曲解。既对原作不忠,也对译语读者不负责,无法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翻译意识的培养必须以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意识为基础。

2.内容优先于形式的信息传递意识。

学生在学习翻译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受到传统教学翻译的影响,对语言形式过度重视,往往因形害意。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7]

例:The train moved away so slowly that butterflies flew in and out the windows.

生译:火车开动的如此慢,以至于(许多)蝴蝶(们)透过窗户飞进飞出。

本例笔者学生全军覆没,无一例外地将“so that”结构翻译成为“如此……以至于”,反映出长期以来受教学翻译的影响,英语词组对应的汉语表达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翻译过程中不假思索,重形式而轻意义,译文不中不洋。部分学生将butterflies的复数形式翻译为“们”,或者添加表示复数意义的“许多”,而不知汉语复数的概念可以是隐含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此处直接翻译成“蝴蝶”即可。

以上例子说明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缺乏信息传递的意识,过多局限于语言形式。因此,翻译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传递意识,使学生形成“意义大于形式”的翻译观。

3.平等宽容的文化意识。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信息传递,更是两种异质文化间的交流。鉴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文化的差异。因此,翻译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平等宽容的文化意识,不能用母语文化抹灭外来文化,也不能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翻译充当着文化交流的角色,译者辩识双语中的文化差异、了解和传播异域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语际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

翻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实现译文预期功能,在维护民族语言文化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对他国文化予以应有的尊重。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汉英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各自相对固定的语篇形式、措辞、句法和美学修辞习惯,在翻译中注意做必要调整。

例:Her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

生译:(1)她倾城倾国。

(2)她貌若天仙。

该例反映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缺乏文化差异意识。“倾城倾国”一词出自《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英语文化中不可能有这样的描述。译文(2)中的“天仙”和英语中的“天仙”概念也不一致。汉语中“天仙”的联想意义是美丽的女子,而英语中的“天仙”跟希腊罗马神话里的诸神联系密切。因此,缺乏文化差异意识,会导致译文过度归化,从而无法较好地传递原文色彩。

4.斟酌推敲的语言意识。

作为双语转换活动,译者没有扎实的双语功底绝无可能精确翻译,更不用说产生精彩的译文了。对译者语言能力的要求可以追溯到佛经翻译时期。1896年马建忠明确提出译者应“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8]今天,翻译界对译者双语能力的要求及讨论更多。但是,教学中,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既不精通英语,也不甚通汉语,译文让人啼笑皆非。

例:I wanted to be a man,and a man I am.

生译:我成了我曾经想成为的那个男人。

此例中,学生对“man”的理解过于片面,冠词不知省略,汉语表述缺乏推敲意识,语言晦涩难懂。

该例说明,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生的母语功底不容忽视。而现行的课程设置给汉语留下的空间极小,对翻译人才培养的阻碍不可忽视。在翻译教学中,应强调“推敲”,使学生尽可能地完善、润色译文。

5.灵活应对的译无定本意识。

翻译界已经达成共识:翻译不可能有定本。[6]但是纵观目前的翻译教材,基本都是一个例句然后给定一个译文,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只有书上的才是正确的。另外,“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9]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译无定本这一观念,希望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能动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给出的译文有些要比教材上的更为通顺、流畅。例如我院翻译教材为张培基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该教材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确有参考价值,但鉴于编排较早,虽经修订,中间不乏存在种种问题,部分例句译文生硬死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强调译无定本意识,组织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收到了良好效果。

例如: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教材上给的译文是:大火使这家著名旅馆几乎全部毁灭。[10]学生经过反复讨论,给出了下列译文:

(1)大火几乎将这家著名旅馆全部烧毁。

该译文不论在语法上还是表述上都明显优于参考译文。通过类似练习,学生提高了自信心,破除了对权威的迷信,对翻译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1]何三宁.翻译教学中的意识观培养[J].上海翻译,2008(4):55-58.

[2]陈小慰.翻译教学中的软肋及改进方向——本科生语用翻译实践的案例分析[J].上海翻译,2007(1):42-46.

[3]刘世荣.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9-91.

[4]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2007(4):121-123.

[5]王树槐,栗长江.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情况调查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8(5):88-92.

[6]许钧.译事探索与翻译学思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1-258.

[7]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6.

[8]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J].郑振铎.传世文选[C].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389-392.

[9]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2(2):56-59.

[10]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19.

On Development of Senses of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Course

Li Shuangjuan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sense of translation is overlooked in the translation course.The paper pointed out teaching skills alone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 and it thinks cultivating sense of translation,forming the habit of study for the whole life will reach the goal of translation course in the real sense.This paper discusses five kinds of senses which should be cultivated during the process:sense of attitude;sense of information transference;sense of culture;sense of language and sense of flexibilit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course;sense of translation;target

H319

A

1672-6758(2012)04-0073-2

李双娟,硕士,讲师,安阳工学院外国语系,河南·安阳。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邮政编码:455000

河南省社科联2011年度调研课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SKL-2011-1288)阶段性研究成果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意识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I Like Thinking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