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012-08-15胡围
胡围
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胡围
做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认清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阐明做好这项工作的战略途径。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阐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战略途径,从而有助于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深刻理解。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采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宣传普及等多种途径,使其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使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并使其科学精神和本质内容逐步内化为群众的价值观念。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少数人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过程。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按照不断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做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部署。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化、时代化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有机统一。它们的区别在于思想内涵和目标指向不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就是采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宣传普及等形式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并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解决我们党思想理论的宣传普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其目标指向是解决我们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明确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应对新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反映时代特点的有益成果吸收到马克思主义中来,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其目标指向则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问题,使其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掌握时代发展趋势,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它们的联系在于三者之间是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相互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三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大众化,中国化和时代化就没有稳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无法转化为群众的行动指南和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三化”的关键环节,没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就会流于形式和空谈,就谈不上真正的大众化和时代化;时代化是“三化”的重要支撑,离开了时代化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就没有了时代气息,就会落后于实践,落后于时代,就会丧失生机与活力,就会被历史所抛弃。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三者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而不是孤立的三个过程,我们不能离开时代化和大众化空谈中国化,也不能离开中国化和大众化只提时代化,离开中国化和时代化片面强调大众化。所以我们要努力推动“三化”的协调和互动发展,使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1.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客观需要。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上。所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两次飞跃,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基础和前提。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是说,我们党先进的思想理论不仅要掌握在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手中,而且要推广普及到广大的普通党员手中,从整体上提升我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这是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切实提高了,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起光辉的榜样。而只有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取得实效,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发挥先锋队和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向党靠拢,不断为党的机体补充营养和新鲜血液,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扩大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如果我们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和价值观念,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走上邪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大力加强这个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丝毫不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坚持、发展、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切实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3.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特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情况,从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更加繁重。而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用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科学真理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来消解和排除社会矛盾,培育良好的道德规范,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有这些都要求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发挥,积极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领域,让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走进百姓,走进民生,努力构筑广大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总之,就是要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鲜明回答了党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和自觉行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四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途径
1.把握不同群体思想的特殊性,提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措施的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深刻变动,我国社会群体日益分化,形成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水平不同,都有各自的群体心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思想状况各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也不同。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群体制宜,分层次推进,对干部、群众、学生等不同群体要有所差别和不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与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变化趋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党员干部要经常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而对广大群众产生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广大工人和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可想象的。要关心他们的疾苦,维护他们的利益,以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观点,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不断增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感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可塑性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利用他们成长阶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要远胜于成年以后的宣传和灌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过程中,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在学习方式、内容选择、时间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有所不同,体现特色,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措施的针对性与不同群体思想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
2.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动大众化工作的制度建设相结合,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和武装工作,是我党的特点和优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我们党理论建设和武装工作的根本举措之一,这是一项深入持久的伟大行动和系统全面工程,绝非几个文件、几次会议所能解决。要使这项工作取得成效,需要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队伍和宣传教育队伍,更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做保障。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肩负起理论学习与创新的任务,还要肩负起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与教育的任务。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还要提高社交本领,掌握宣传教育技能,善于同群众打交道。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走出书斋,放下架子,深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才能更好地创作出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大众化作品,才能使大众化工作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调动起他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它需要合理和健全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切实把强化理论武装和教育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二要加强规划,着力落实。要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事业予以实施。三要增加投入,强化监督。要保证资金投入,以经费激励为手段,充分发挥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还要建立大众化工作的监督考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总之,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开拓思路,努力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化运行的新局面。
[1]王永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机制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7).
[2]王永贵.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N].人民日报,2009-10-15.
[4]谭培文.从学习的认知含义看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6).
Considerations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Hu Wei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what we have to do is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to demonstrate clear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sinicized Marxism and the modernized Marxism.Thi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to boost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in China;popularization
A849.1
A
1672-6758(2012)04-0019-2
胡围,硕士,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2010级,新疆·喀什。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邮政编码:844006
Class No.:A849.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