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整复管形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65例临床分析

2012-08-15丁志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孟氏尺骨术者

丁志云

(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通城437400)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骨损伤,发生机率较高。我科2002~2011年采用手法整复加管形石膏固定治疗单侧闭合性孟氏骨折病人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2~12岁。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左侧25例,右侧40例。按Bado分型:Ⅰ型39例,Ⅱ型11例,Ⅲ型15例。就诊时间:24h内41例,1~2d 24例。Ⅳ型因不适宜手法整复,故未有病例计入。

1.2 治疗方法

视患儿情况采取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儿取仰卧位,一助手握住患儿上臂中下段,术者一手握住患儿腕部,作对抗牵引,根椐不同类型采取手法复位。Ⅰ型:在对抗牵引下,术者以拇指按压桡骨小头,同时将患儿前臂作旋后转动,可听到桡骨小头的复位声,此时大多尺骨骨折已复位。如未复位,术者一手牵引,一手用示指、拇指抵住骨间隙,夹挤分骨,继而用手掌抵住尺骨上端,由外向内侧推挤,纠正尺骨残端移位。Ⅱ型:牵引时将肘关节保持90°~130°,术者拇指按住桡骨小头,使之复位,然后将成角的尺骨分离及端提手法进行复位。Ⅲ型:牵引方法与Ⅰ型相同,术者两拇指自外向内按压桡骨小头,余指在鹰嘴和尺骨远端内侧,利用三点挤压,使桡骨小头和尺骨骨折同时复位。

1.3 术后处理

复位成功后,维持复位状态,远端至掌关节,近端至上臂中、下1/3处放长臂石膏条,然后缠绕石膏管形,从上臂中、下1/3至掌关节、肘关节处需多次缠绕加强其固定。Ⅰ型、Ⅲ型呈屈肘旋后位固定,Ⅱ型呈部分伸肘位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定期拍片复查,第一次复查在固定后第3d,以后每周复查一次。

2 结果

本组65例中,随访5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5周,均未发生桡骨再次脱位和尺骨不连接。尺骨对位对线良好,旋前、旋后均大于50°,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3 讨论

对儿童孟氏骨折的诊断,特别是幼儿孟氏骨折的诊断,一定要仔细观察X线片中桡骨近端与桡骨头的纵轴延伸线是否通过肱骨小头的骨骺中心,否则即为桡骨头脱位。采用手法整复管形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主要针对新鲜的儿童闭合性孟氏骨折,我们认为手法整复是儿童新鲜闭合性孟氏骨折的首选,如能早期正确诊断,正确处理,其预后是良好的。儿童肌肉组织较纤弱,韧带和关节囊弹性较大,容易牵引分开,桡骨头易还纳,尺骨近端移位者复位较容易。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使患肢肌肉松弛,减少操作过程中患儿因疼痛不合作。管形石膏固定可避免固定不当导致的骨折处错位,肘关节处多次缠绕加固可减少桡骨小头的滑出率。孟氏骨折常伴有桡神经被挤压或损伤,及时的手法整复使桡骨小头尽快复位,被挤压的桡神经得到松解,有效减少了桡神经损伤导致的后遗症。本资料显示,采用手法整复管形石膏固定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孟氏尺骨术者
施氏和孟氏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孟氏蒜茸枝:一根麻花的逆袭
孟皇后“靖康之难”的唯二幸存者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