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等学校产品的研究

2012-08-15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农机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顾客检验产品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兰 鹏

对高等学校产品的研究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兰 鹏

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产品是学生的几个错误原因,论证了高等学校产品是教育服务的正确性。并提出高等学校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指出学生具有产品属性,对学校产品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办学思想,明晰办学思路,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产品;教育

ISO9000∶2005标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是过程的结果。由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产品,持此观点者认为,高等学校将原来素质和知识技能处于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加工”后,使之成为素质和知识技能处于更高层次的人输送给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则是接受该产品的顾客,顾客接受学校提供的毕业生,因此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产品。究竟学生是不是高等学校的产品?高等学校的产品是什么?谁是学校顾客?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有利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教育现象和做法是在把学生当作“产品”来对待,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用人单位是顾客,学校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学生的基地(工厂)。[1]笔者认为学生不是高等学校的产品。

1 学生是高等学校产品的错误分析

1.1 从过程结果来看,学生不是产品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产品的实现过程是组织将顾客的要求转化成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对产品进行策划设计,实施产品生产过程,根据质量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根据报告结果采取措施,以便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最终满足顾客要求。可见,产品是按着预期的设计、生产工艺和过程制造出来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结果。首先,学生是自我成长的结果。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知到有知,从出生到死亡的历史长河。人的本能的东西即遗传素质,决定了自身成长发展的可能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自身的事;其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外界的环境与条件,是在外界的环境与条件作用下,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度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制约作用。还有,学校是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学校教育只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在教师的培养、呵护下自由地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与产品的生产不同,还表现在人从降生出世的那天起(可以说从胚胎开始),就以一个带有遗传基因的客观实在而存在。学生将来的发展除了受其遗传素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其周围各种各样的外界条件的影响。但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其成长与发展不是被动的,而是在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作用下,自我成长的结果。然而,产品却不然。产品是工厂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对物体的重新策划、设计与建构,是物体的改型或重新组合。对于物体本身来讲,是被动的,其命运掌握在工程师和工人之手。

1.2 从检验标准来看,学生不是产品

检验(Inspection)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定”。[3]检验是过程中的一组活动。按ISO9001∶2008标准要求,对产品的符合性的评定应贯穿于整个过程。检验标准(inspection criteria)则是检验活动的客观依据。总的来讲,产品的检验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程度。具体地讲,产品合格与否的检验有两个指标:一是质量指标,即产品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指标的程度,检验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二是产品的有用性指标,即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要求。检验标准是顾客满意程度。可见,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顾客满意。对学生的合格与否的检验则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对学生的质量指标构成要素的认识不尽相同外,检验标准、检验技术手段和侧重点等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检验要从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学生的心身成长与发展的各项指标予以综合的、全面的考虑。对学生的检验标准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些标准是活的、不确定的,况且有些标准难以制定(如我国迄今尚无教育质量标准)。这是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除了受到自身遗传素质的制约外,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和产品有着不同的检验标准。当然,不能用检验学生的标准来检验产品,更不能用检验产品的标准来检验学生。

1.3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学生不是产品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其最终目的就是满足顾客需要。产品在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中,体现为商品。这就是说,把学生视为产品实际上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商品。这从经济学角度讲也是说不通的。如果学生是商品,首先涉及到的是教育成本问题。所谓教育成本,就是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它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也就是说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货币是其表现形式。这样计算下来,培养一名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总额是相当大的,其货币表现是昂贵的。按交换原则,教育的投入与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若低于生产他们的价值,“教育产业”就无法运营,就要倒闭;若价格高于生产他们的价值,“教育产业”才会有较多的盈利。若教育是产业,那么教育作为产业只能盈利。但问题是教育是不创造“价值”的,教育不能当作创造价值的产业来运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了帮助人很好地进行社会化,而不是为了盈利赚钱。

但是,学生虽不是产品,但具有产品属性。教育不是产业,学生不是产品,教育不是价值的构成要素,但这并不等于说不应从经济运转的角度来研究教育事业,因为教育具有产业属性。由于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学生的产品属性。一方面,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像产品生产过程一样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就是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即教育的成本性。它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另一方面,学生最终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学生从小的社会(即学校)走向大的社会后,在大的社会中社会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被社会接纳程度。被社会接纳程度的判定标准就是社会的满意程度,社会上往往以满意程度来判定学生的质量。也就是说,学生具有可测量性。就像顾客判定产品一样,满意程度高,质量就好,否则,质量就低。总之,学生具有产品属性,但学生不是产品。

2 对高等学校产品的正确认识

2.1 学校的产品是其提供的教育和教学服务

学校向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的设施、设备,通过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帮助学生提高素质、能力、增长知识的过程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增值,就是教育的产品。“教育服务”是过程,“过程的结果”即学生结束在学校的学习之后的变化和增值的部分才是学校的产品。在ISO9000∶2005质量管理标准中对产品的词条“注释”中指出:“服务通常是无形的——例如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以下方面: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由此可见,教育当属于服务类产品的范畴(无形产品的交付)。

2.2 学校产品的特性

教育服务具备其他服务产品一样的共性,其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在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增长和提高的。但学校产品也有区别于其他服务产品的特性,如:一、学生是学校产品的承载者。学校的产品——教育服务的结果是通过学生这一载体来体现的,即学生是学校产品的接受者。教师的知识再渊博,技能再高超,如果不授予学生,或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也就培养不出合格的毕业生,自然就没有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知识和能力的增值。

2.3 学生是学校产品实现的参与者

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服务,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服务过程。教学本身就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教育者单方的努力,没有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质量,在这里,学生自我“生产”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4]学校产品的质量最终需由用人单位检验。由于学校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其功用的发挥及质量的优劣表现只能通过产品承载者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伟人毛泽东曾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终究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这不可能全在学校内完成,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所以学校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只能是一种初步的、基本的检验。

2.4 学校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

教育属于服务行业,学校的产品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学生及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是消费者,学生选择学校就是消费者选择教育服务的类型和档次,学生交纳学费就是消费者购买教育服务,而毕业生就业则是用人单位购买学生的综合才能,如,为什么招生时首先是学生选择学校,为什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学生交纳学费而不是学校投资,为什么毕业生就业时学校一分钱的经济回报也没有,为什么学生荒废学业学生自己得承担一定责任。[5]学校产品在被消费者选择时还只是一种预期产品。消费者主要是根据其第一印象(如学校的声誉、品牌、硬件环境以及性价比等)来选择学校的,其“购买”的产品是否适用,质量是否合格,要在其毕业后(即产品“生产”工序完全结束后)方能显现出来,所以这种选择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

总之,将学校产品定为教育服务,就明确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建立起与人才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起先进的图书和设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建立起一整套优质的教育服务系统,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在校所得受益终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赢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才能赢得更多的生源,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王涛.学校教育的产品.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增刊.

[2]何玉海.学生是产品吗?现代教育科学,2005(1).

[3]李东风.对职教“产品”的几点认识.职教论坛,2005(9).

[4]孙妍.高等教育服务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孔凡莉.浅析高等学校产品、市场及其运作管理模式.牡丹江大学学报,2006(6).

2012-05-05)

猜你喜欢

顾客检验产品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让顾客自己做菜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品质是顾客的需求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