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译理解等式看口译信息差成因
2012-08-15岳曼曼
岳曼曼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从口译理解等式看口译信息差成因
岳曼曼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本文主要从吉尔的口译理解等式出发,探讨造成口译中信息差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以及理解中的分析障碍。
口译;理解等式;信息差
一、引言
口译,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来源语(source language)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梅德明,1996)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言语行为,而是一种涉及诸多只是层面的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口译的目的是使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际双方借助译员的口头翻译能做到准确、有效、流畅的沟通。
二、口译的基本特点及口译信息差
口译的交流性质、表达方式决定了口译的三个基本特点。
1)口译的即时性。口译是一项即时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为了保证交际双方信息的接收和表达顺畅、连续地进行,口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顺畅、快速地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
2)口译中原语信息的多样性。口译的主题多种多样,涉及各个领域。即时是单一主题的某个会议,讲话者也会谈及其它领域;再者,讲话者背景多样,发言具体内容和话语风格各异;还有来自不同国际和地区的讲话者往往带有不同的地方口音,等等。对于以上种种多样性,译员都要能够从容应对。
3)口译语言的口语性。口译一方面,原语信息是以口语形式传递过来的;另一方面,译员的译语信息也是通过口头形式传递出去的。
由于以上的三个特点,口译过程中往往出现言语信息差现象。言语信息差是指言语交流过程中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到的言语信息不等值这一现象。(王德春,1989)口译信息差则可以理解为说话者发出的原语信息与译员所口译的译语信息不等值现象。本文拟从吉尔的口译理解等式出发对口译信息差现象原因展开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三、理论框架——吉尔的“口译理解等式”
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法国教授Daniel Gile 在其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一书中专门提出了口译的理解等式。(Gile,1995)
口译理解等式为:C= KL+ EKL+ A
C代表“理解”(comprehension)
KL代表“语言知识”(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EKL代表“非语言知识”(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A代表“分析”(deliberate analysis)
其中,“=”并非指完全等同,而是指上述三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does not mean‘equality',but refers to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L ,EKL and A )。
“+”并非算数加法,而是几个因素之间相互的作用。
(‘+’means ‘addition by interaction rather than arithmetic addition) (Gile,1995)
从 Gile的口译理解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口译理解过程中,译员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多些,口译理解的效果就更好。相反,如果某方面欠缺,或都达不到要求,译员的口译理解必然出现困难,进而出现口译信息差。因此,在口译理解过程中,译员不但要通过语言知识对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更须运用言外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地建立起异语双方共识的信息概念,减少合并避免口译信息差,才能最终完成口译任务,并达到沟通双方意义和意图的交际目的。在这一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口译信息差的因素主要来自三大方面,即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和理解中的分析过程。
四、口译过程中产生信息差的各种因素
1.语言因素
对于口译来说,语言因素指的是译员对口译中涉及的两种语言(原语和译语)的掌握。她包括对该语言的词、句、语法、语义以及篇章等的掌握。
(一)词汇障碍
口译过程中,如译员碰到一个陌生的词语,在时间的压力下,一时间很难译出准确的意思,致使原语与译语信息不等值。例如:
(SL)My own most favorite top word is Chinglish,the often amusing English found in China,such as signs which say“Deformed Man’s Toilet”. Can you guess who goes in there ? And “Airline pulp” for food served on airplanes,or “ if you are stolen,call the police.”
(TL)那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的一个流行语就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说,在中国的厕所当中,我们可以看到“Deformed People’s Toliet”,也就是为了残疾人所修筑的厕所。另外呢,还有就是“飞机上的小偷”,那所谓的飞机的小偷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他要偷飞机吗?显然不是,你要偷就偷去吧!
(陈菁,肖晓燕,杨柳燕,2010)
显然,由于词汇的障碍,译员没有传达出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和暗含的幽默感。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词是中式英语,也就是经常在中国能看到的哪些好笑的英语。比如一个路标上写着的“畸形人厕所”(猜猜谁会进去呢?)。飞机上提供的叫做“航空糊”的食品,以及写有“如果你被偷走了,请打电话找警察”的提示牌。
(二)句子障碍
英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句法差异。汉语重在意合,而英语重在形合。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谓语为中心,而汉语句子则以本身意义为主导。英语句子是“树形结构”,汉语句子则是“波浪型平行结构”。由于句法上的这种本质差异,口译中信息差时常出现。请看如下举例:
(SL) Equity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uffered large decrease in value since mid-September 2008,reflecting a global credit crunch and a worldwide flight to safety among investors.
(TL) 从2008年9月开始,各国的股市就暴跌。在这之后,全球产生信用紧缩,而投资人也纷纷失去信心。
(陈菁,肖晓燕,杨柳燕,2010)
根据汉语句法,因在前,果在后。二英语恰与之相反。口译中,译员正好颠倒了原因和结果,误把因当成果,造成原语与译语的信息不等值。正确的译文是:“自 2008年 9月中旬起,由于全球信贷紧缩,投资者纷纷从股市撤资,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市值大幅度缩水。”
2.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知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百科知识,专业知识和情景知识。
百科知识:在翻译实践中,译员会遇到不同讲话人和各种交际场合,话题千变万化,内容包罗万象。译员应当是“杂家”。钟述孔教授说“译员应对一切都有所了解,拥有‘百科全书般知识’。
专业知识:各个行业都有其专门术语,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会直接影响口译的效果。例如担当贸易谈判时,译员应熟悉掌握商务谈判的术语。做法庭翻译,应知道审判程序和法律术语。尽管他不必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但有关领域的知识不可或缺。
情景知识:译员在进行翻译前,对演讲人、听众、现场情况、工作环境和谈话内容等应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例如事先了解一些讲话人的情况: 教育、职业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所操语言,主要观点和看法,以及演讲人和听众的关系等是非常必要的。(王斌华,2008)
例如:(SL)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young man Jamal from the slums of Mumbai who appears on the Indian version of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and exceeds people’s expectations,arousing the suspicions of the game show host and of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As one of those rags to riches stories,Slumdog won big at the 2009 Academy Awards,grabbing eight Oscars including Best Picture,Best Director,Best Original Song and Score.
(TL)在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小男孩,他在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生活,可是他希望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为的是什么原因呢?在电影里面会告诉各位答案。这部电影成效非常显著。在2009年的时候,它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也赢得8部奖项,其中包括最佳电影奖。
(陈菁,肖晓燕,杨柳燕,2010)
在口译现场中,由于说话者是印度人,并带有浓重的口音,而译员并不习惯该口音,在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3.理解中的分析障碍
口译中,造成理解中的分析障碍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百科知识、专业知识和情景知识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不难想像一个译员在翻译他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时,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如果译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如上文中讨论的百科知识、专业知识和情景知识。在理解原语上,特别是原语的话语语篇(discourse)的理解上就会有障碍,导致原语与目的语信息的不等值。
五、结语
口译中的理解是口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涉及到语言信息从原语形式通过信息概念转换到译语形式的三重变化过程中。译员需在信息开始发布时同时启动和激活储存在大脑中的相关信息对语音进行辨识、阐释、推理、综合和分析,准确地建立起异语交际双方共识的信息概念,避免口译信息差,顺利完成口译任务。
[1] Daniel Gil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 陈菁,肖晓燕,杨柳燕. 2009海峡两岸口译大赛[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梅德明.高级口译[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gaps in Interpr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on Equation
YUE Man - 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niel Gile’s “Comprehension Eq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rational reasons of information gap during interpreting process. It entails such diverse elements as linguistic factors, extra-linguistic factors as well as analysis barriers during comprehension.
Interpreting; Comprehension Equation; Information Gaps
H059
A
1008-7427(2012)02-0084-02
2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