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唐西域怛逻斯之战失败的原因与历史影响

2012-08-15魏开伟

关键词:唐军安西吐蕃

魏开伟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 昆山 215332)

公元8世纪,亚洲大陆上有两个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一个是处于东亚的唐帝国,一个是横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唐代称大食)。8世纪中前期的唐王朝正处在开元盛世之时,国力达到了顶峰。虽然当时朝政由李林甫把持,唐玄宗疏于政事,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是唐王朝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王朝势力及影响辐射四方。汉唐时期,为了稳定疆土,免除边境游牧民族侵扰以及保持丝绸之路畅通,中原政权中央政府一般采取控制西域诸藩国,建立宗主权的方式来实现上述之目的。从唐太宗到唐高宗期间,唐朝逐步建立并健全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也由高昌故国西移到了龟兹镇,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建立了以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龟兹(今新疆库车)安西四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使得唐王朝基本控制了玉门关以西到葱岭一带的广大西域地区,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大概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阿拉伯帝国的创始人穆罕默德通过传播伊斯兰教,团结了大量的阿拉伯人,使用武力征服四方,到公元632年,大体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通过发动“圣战”,到8世纪中叶,扩张成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在北非占领了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和摩洛哥等地,在欧洲则控制到了远在地中海另一岸的西班牙,在亚洲控制了印度的西部地区以及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开元初……康国、石国皆臣属(大食)……其境东西万里,东于突骑施相接焉”[1]。阿拉伯帝国成为唐王朝、吐蕃之外影响西域西部地区(今中亚)的另一股强大的力量。同时,阿拉伯帝国开始觊觎东方的唐王朝。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元三年和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大食兵向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击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被阻挡在葱岭以西地区。

一、战争的起因与经过

唐玄宗天宝初年,吐蕃王朝以武力逼迫西域小国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吐蕃控制了小勃律,就控制住了其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域二十余国都皆臣服于吐蕃,唐朝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受阻。唐帝国几次派兵征讨均未取得成功。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征讨。在高仙芝的指挥下,唐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重新控制小勃律。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师,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两次战役的胜利,恢复了唐帝国对西域的控制,使得丝绸之路重新通畅。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阿拉伯帝国发生政变。《新唐书·西域传下》载:“……末换,杀兄伊疾自王,下怨其忍。有呼罗珊木鹿人并波悉林将讨之,徇众曰:‘助我者,皆黑衣。’俄而众数万,即杀末换,求奚深种孙阿蒲罗拔为王,更号黑衣大食。”[2]即是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政变的过程。唐帝国试图趁此机会,恢复对葱岭以西(中亚)诸藩国的控制。

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唐王朝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派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新唐书·西域传下》记载:“石(国)……天宝初,封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赐铁券。久之,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劾其无蕃臣礼,请讨之。王约降,仙芝遣使者护送至开远门,俘以献,斩阙下,于是西域皆怨。”[2]《资治通鉴》记载:“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3]

高仙芝西征车师及石国时,唐将哥舒翰等人在陇右道南部(今青海)等地和吐蕃王朝对峙,以保证陇右道的安全,不能倾全力经营葱岭以西的广大西域地区。这时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教影响力开始显现。《册府元龟》和《全唐文》中开元年间安、康、俱密(719年)、吐火逻(727年)和石(741年)王所撰的《请讨大食表》中描述了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对诸国所实行的异教重税情况,并请求唐王朝派兵征讨,唐王朝拒绝了这些请求。

阿拉伯帝国收到石国王子的求援要求后,(大食)派军队计划突袭唐王朝安西都护府四镇。高仙芝则先发制人,采取主动进攻大食的突袭战法。高仙芝率领唐王朝军队长途奔袭,前出七百余里,最后在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与大食联军遭遇。亚洲大陆两大最强的帝国在怛逻斯这个地方不期而遇,一场事关西域西部地区(今中亚)霸权的战争爆发。

《资治通鉴》卷216 记载怛逻斯之战的原文为:“……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怛逻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3]这次战役,唐王朝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阵亡和被俘各约一半,只有二三千人得以全身而退,回到安西都护府的驻地。

阿拉伯史籍关于怛逻斯战役的记载不多,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与艾西尔的《历史大全》对怛逻斯之战有简短的记载,过程没有资治通鉴记载得详细,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看待此事的视角。

二、唐军失败的原因

怛逻斯之战,唐军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从军力对比来看,唐军处于以少对多的境地。关于唐军此次战役的人数,中外史籍记载差异巨大。从两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来看,唐军人数应该在三万左右,“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而有关阿拉伯帝国联军的人数,相关记载皆语焉不详。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记载:“他们分几次将他们(中国人)各个击败,共杀死4 万5 千人,俘获2 万5 千人,其余纷纷败逃。”艾西尔的《历史大全》的记载:“两军大战于怛逻斯河。穆斯林们最终战胜了他们,消灭近5万人,俘获约2 万人,残部逃回中国。”以当时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装备和战法,可以推测,阿拉伯帝国动员的军队人数应该高于或等于他们所说的战果,即他们派出的军队不少于7 万人。有些学者推测在10 万,还有的学者推测在20 万。总之,不管是以哪种说法为准,唐军的人数基本是以三万人打击对方七万以上的军队,处于绝对的劣势。

其次,深入胡地。“深入七百馀里,至怛逻斯城。”(《资治通鉴》卷216)情报搜索和后勤补给都存在很大问题。“开元初……康国、石国皆臣属(大食)……其境东西万里,东于突骑施相接焉”(《唐会要·大食》)。我们可以看出:唐军已经在大食控制的地区上作战,他们在补给、情报等方面占了绝对的劣势。

第三,唐帝国西域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破坏了当地的民心。唐军在攻打石国时进行了屠城,《资治通鉴》记载:“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虽然有可能是唐军将领使用了兵不厌诈的计策,但是实际结果是屠城。再加上石国王子的离间,客观上使得西域藩国对唐军保持警惕甚至反感,使得唐王朝的藩国与远征军队离心离德,不能得到葱岭以西各藩国的有效战争后勤支持,失去了作战的后方,无战略纵深保护,遇到夹击,只能溃退。

第四,内部藩属的临阵叛乱。“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在怛逻斯之战僵持了五天之后,藩属葛逻禄勾结阿拉伯军叛变,使得唐军腹背受敌而溃败。

第五,唐帝国及安西四镇的将领未能充分认识到此战的重要性。由于安西四镇在唐西域的重要地位,唐军留守了大量的兵力在防备吐蕃及突骑施的军队。唐帝国对大食此次东扩的行动仅采取了以前对待西域小藩国的策略,“深入七百馀里”,即派精锐采用长途奔袭的军事行动,实施突袭战法,攻敌于不备。但是之前正是由于情报不足的原因,突袭不成,变成僵持战、阵地战和攻坚战,这对实施长途奔袭的一方是极其不利的。同时,派出三万人后,并未派后续部队进行接应。可见,唐军的将领们并未认真分析作战对手,从而使唐王朝军队陷入被动局面。

三、怛逻斯之战的历史影响

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从史籍记载的资料来看,此役对唐帝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两年后,唐王朝派封常清卷土从来,重新获得了对葱岭一带的控制。但是在其他方面,此战还是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第一,怛逻斯战役意外地促进了中国文明向西的传播。唐王朝这次战争的失败,使很多唐军士兵成为战俘。怛逻斯战争结束后不久,中亚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造纸技术是由来自中原地区的工匠师傅传授的是无疑的,时间如此巧合,只能是被俘的士兵在当地生产纸张并将手艺传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或者中亚人。造纸术随后逐渐扩展到西亚及北非。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后,为后来发生的文艺复兴准备了物质和文化基础,西方文明从那时起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第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杜佑的侄子杜环是战败被俘的唐王朝军队的一员。他作为文官参加了怛逻斯战争。被俘到大食后,杜环游历了大食境内中亚、西亚、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大秦(罗马帝国,今意大利)等地十多年之久,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经行记》。杜佑《通典·卷一百九十一》记载:“族子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宝十载至西海,宝应初,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4]据杜佑引《经行记》内容来看,当时大食境内已经有唐朝人士经商或者卖艺。《经行记》为中、外文化交往留下了宝贵的材料。

第三,怛逻斯战争之后,唐王朝爆发了安史之乱,随后陷入了藩镇割据的乱局,再也无力经营西域地区。原本归顺于唐王朝的西域诸国转而投向大食和吐蕃王朝。吐蕃王朝在葱岭一带的力量阻止了大食王朝的进一步东侵。“贞元二年,(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1]但是大食在中亚对诸国的控制,对伊斯兰教在当地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更远的历史来看,部分因为怛逻斯战争的影响,伊斯兰文化比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对中亚的影响更为深远。

第四,怛逻斯之战对唐阿关系的影响。尽管怛逻斯战役战败,唐王朝的整体实力以及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严重削弱。753年,唐将封常清重新攻占大勃律菩萨劳城。755年,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达到了顶峰。唐朝与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之间的正常关系,并未见受到此战的显著影响,阿拔斯王朝在对华关系方面与前朝没有什么改变。《唐会要》记载:“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之为元帅,亦用其国兵(黑衣大食)以收两都。”[1]

阿拉伯帝国方面,与唐军作战胜的太过艰难,僵持五天后联合叛变的葛逻禄部才取胜,慑于唐军的强大,不愿东进挑起更大的战争。吐蕃的力量迅速填补了唐王朝退出西域的权力真空,控制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阻止了大食西进的势头。阿拔斯需要梳理混乱的内政,一直将帝国力量重点置于北非和欧洲地区,在东部地区采取相对和平的策略,以经营重点地区。

[1][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猜你喜欢

唐军安西吐蕃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吐蕃相论恐热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要钱还是要命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