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的意象根系与主旨探究

2012-08-15

关键词:荒野比尔杰克

杨 樱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外语学部,湖北 武汉 430074)

杰克·伦敦的一生极为短暂,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丰富的笔触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空间。1876年,他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幼年时家境极为贫困。为了改变命运,他饱经生活磨难,做过多种职业,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坎坷,这也为他今后写作积攒了难得的创作素材和灵感。18岁时,杰克伦敦因参加美国的“工人军”挺进华盛顿而被以“无业游民”身份逮捕,充作苦工。1896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现金矿的消息不胫而走,他也随着怀着“淘金梦想”的人们流向拉斯维加斯,最终因为染上坏血病而无功而返。此后,他便定居旧金山,开始了自己20余年的文学生涯。1916年11月12日,杰克·伦敦因吸毒过量而亡,一代英才因此陨落。杰克·伦敦年轻时饱览群书,也曾自命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但他始终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也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的信仰。他个人思想主义体系的形成,更多的是受斯宾塞哲学、达尔文进化论以及尼采“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创造的世界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杰克·伦敦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在将近2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涉及多种题材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阅读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美国当时的历史。同时,他在美国文学的发展史上也饱受争议,人们对他的作品和对美国文学的贡献评论不一,有人对他称赞有加,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甚至一些美国文学史专著中对他只字未提。但无法否认的是,杰克·伦敦用它冷静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甚至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成长。

一、《热爱生命》中表现出的根系意象分析

(一)对于狼的意象分析

主人公在淘金回来的路上,不仅被同伴遗弃,而且身负重伤弹尽粮绝,独自挣扎存活在荒野中。同时,他又被一只身患疾病的狼跟上了。狼仅仅尾随在他身后,一直对他虎视眈眈。在荒芜的西部土地上,一场冷酷的生命争夺战就此展开。

作品中,对于主人公所处的情况来说,狼是一种危险而又致命的存在。单从普通的层面上理解,狼代表着一种具有致命性的压迫和威胁,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象征。但是,在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狼虽然危及人的性命,但正因为有狼这种高度危险的存在,才激起自身求生存活的意志。作者并不是把狼作为与人对立的存在,因为人最恐惧的事物并不是“狼”这一象征意义上的东西,而是恐惧未知事物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现象。主人公处于寂静的荒野环境中,他无法预测自身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活着随时有死亡的威胁,因而感到恐惧。在这种意义上来讲,主人公“与狼同行”甚至成为了一种别样的幸运,至少强于踽踽独行。

在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狼与人有着平等的生存权利。狼并不是以单纯的形象出现的,对于狼的描写也没有采取传统的脸谱式描写,作者对狼的拟人刻画也投射出了在荒芜的西部土地上,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狼不仅仅是一头野兽,更是一个活跃的生命,它为了生存所做的一切,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结合文章描述的细节和环境,我们不难分析出这是一条体弱、多病、年迈、被狼群遗弃的孤狼,因为生存法则的物竞淘汰、狼群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被族群所遗弃。但是被遗弃并不代表要放弃对生命的执着,尽管自身年迈多病,仍然要与人争夺生命的权利,这和主人公自身的情况如出一辙。同样是被同伴抛弃,同样是生命濒危,同样绝不放弃生存的权利,狼与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也应同样地受到我们的尊敬。

在作品的结尾处,主人公用自己仅存的力气和意志将狼杀死。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几乎失去意志和力气,但是对于生命的渴望。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在面对同样想要活下去的狼时,人也展现出了狼的性格和野兽的一面,用自己的求生欲望和坚韧意志顽强地击败了困难,脱离了险境,艰难地活了下来。在作品中,狼和人有着一样的境遇,一样的生命执着。在这种意义上讲,与其说狼与人在进行生命的争夺,倒不如说两个人在进行生命的捍卫战。

狼是西部荒野上的危险的野兽,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为激发主人公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在平时,主人公碰到狼,可以轻易地将狼打死,可是在自己陷入困境、弹尽援绝的时候,狼跟在主人公的身后,反倒成为激发主人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试想,在当时的困境下,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同伴,主人公可能早就失去了信心,这时狼的出现恰恰给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为了不被狼吃掉,主人公反倒坚持了下来。

(二)对于荒野意象的分析

“荒野”作为杰克·伦敦创作的“北疆小说系列”中的一个元素,不仅是绝望、无情的象征,也是《热爱生命》中主人公内心贫瘠、空乏的精神世界的象征。

作为“荒野”,在杰克·伦敦的笔下,无论是人,还是野兽,它只是一个旁观者,对于一切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不赞成也不阻止人们疯狂的淘金行为,它以一个自然的裁决者的身份出现,对任何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都冷酷无情,予以最严酷的制裁。在这种背景下,人性中一切虚伪的东西都一文不值,人们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只有赤裸裸地展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作品中,在荒芜的西部原野上,两个同命相怜的淘金者一声不响地跋涉着。这时,平时的亲密无间早已无影无踪,此刻生存才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冷酷现实。正因如此,比尔宁愿抛弃受伤的伙伴,坚持背着金子独自离开。可是最为讽刺的是,比尔虽然抛弃了同伴,却为金子所累,横尸荒野。反观主人公,他一开始执着于背着金子走,可是最终为了生存,一点点地放弃金子,最终成功逃生。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中最自私、最贪婪的一面被展现得一览无余。在绝望的荒野中,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只有激发生命的潜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尤其是主人公在最后的时候,终于放弃了金子,这让作品得到了升华。

因此“荒野”在作品中的意象不仅是象征着冷漠、无情的外部世界与人们心中的内部世界,也有象征着孕育希望、孕育未来的美好寓意,更是一种在绝望中造成人们内心迸发出自信、向上的力量。《热爱生命》中,“荒野”并不是人类丧失生存之家的悲剧,而是寻求自我实现的征程,汲取自然而又具有野性的生命力,洗净自身污浊,是达到精神上的自我升华的源泉。

二、《热爱生命》的主旨分析

(一)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对生命的敬畏这一主旨,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从主人公被同伴比尔抛弃开始到作品结尾主人公到处收藏面包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站在比尔的角度看,在困苦交加、极度疲惫、寒冷、同伴又负伤的情况下,离开同伴虽然冷漠无情,但是出于生存的考虑,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是由于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主人公才不敢做出丝毫影响自己生存的事情,抛弃同伴对比尔来说,是客观合理的事情。站在狼的角度来看,主人公已经极度虚弱,无疑是最佳的捕猎对象,只有杀死主人公,自己才能继续存活。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看,尽管比尔弃他而去,可是主人公还是宁愿相信“比尔会等着他”。当他在途中看到比尔的遗骸时,尽管内心深处嘲笑比尔的贪财,可是他还是有几许唏嘘,为自己伙伴的境遇感到难过,这说明主人公能充分理解比尔的行为,明白荒野中物竞淘汰的法则,明白同伴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主人公和狼争夺生命的时候,主人公或许能更清楚这一点。因为对生命的敬畏,主人公才不想去怀疑自己与同伴的友谊,因为敬畏,主人公才更加珍重自己的生命。在作品快要结尾的时候,写到主人公疯狂地到处收集面包,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不停询问船员粮食的储备这些不符合常人的情况,也充分说明了主人公对生命的敬畏达到疯狂的程度。

(二)狼性精神

作品中描绘的故事环境,是没有一丝文明气息的原始荒野。当主人公过河受伤的时候,向比尔呼救,比尔甚至都没有理会他。从此刻开始,作者就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读者,与生存的抗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金钱维系的利益关系终会使人性沦落,在特殊的环境中人性不堪一击。在大自然严峻环境的考验下,人会像动物一样开始思考,受伤的同伴无疑是比尔的累赘,这是类似动物的最直接、利益最大化的决定。杰克·伦敦没有大肆直白地宣扬狼性的精神,而是从侧面表现比尔的做法,表现的是比尔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面前,也如同狼群一样,会毅然舍弃掉那些负伤、弱劣的同伴。

通过这样的方式,杰克·伦敦向我们传达了两种不同含义的信息,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哲学思想,一是人们在困难面前英勇无畏的超人精神。杰克伦敦用生与死的抉择告诉人们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在生存的面前,人性才会得到最真实的揭露。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其实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金钱世界,人们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具有像狼一样的顽强意志,必须像一样坚持和隐忍,才能够适应这个世界。

主人公通过与狼展开生死较量,最终战而胜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主人公已经暴露出狼一样的本性了。作者通过这个细节揭露出,人在生存的危机面前,比狼还要坚强十倍。人在与象征自然力量的狼的对抗中,虽然会遇到一些危险和困难,虽然险象环生,但是只要人们能够坚持住,能够有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的阐述,狼在作品中是自然界力量的具体化。其实,自然界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一只狼,它能使人们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是人们顽强生命力的催化剂。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确实也需要这种力量。

三、结语

在《热爱生命》这篇作品中,作者想要表现的不光是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芜的原野上陷入困境的故事,更是在描写主人公逃生的路程上遇到的种种困境和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的精神,尤其主人公在面对朋友遗弃自己而去这种心灵绝望和煎熬时,所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和顽强意志力,以及在此过程中主人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主人公当初是为了获取金子而来,结果为了逃命却不得不放弃金子,这也说明了如果人们只是一味盲目地改造自然、掠夺自然,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为都必定失败,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杰克·伦敦细腻的笔触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精神世界的描写,是这部作品成功的灵魂和关键。

[1]曹剑.热爱生命[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1]张䶮.浅析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J].教师,2011(24)。

[2]赵谦.杰克伦敦作品中折射出的生存哲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

[3]胡妮妮.热爱生命珍惜生活——评杰克·伦敦的北疆小说代表《热爱生命》[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4]卢玮,吴明清.高扬生命的颂歌——读杰克·伦敦《热爱生命》[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万小磊.杰克·伦敦北疆小说中北疆的象征意义——以典型北疆故事《生火》《热爱生命》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3).

[6]熊芳.论杰克·伦敦小说的死亡意识[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

猜你喜欢

荒野比尔杰克
杰克和吉尔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变成什么好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吃书的狐狸
荒野求生
乔致庸的退与比尔·盖茨的让
被冤枉的小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