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以共生系统为新视角*

2012-08-15董华容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江汉应用型大学

董华容(江汉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共生的核心是协同合作、互惠双赢,其旨是和谐.地方应用型大学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两者在双赢互动中寻求共同发展.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在深层次反映出两者的利益需求和发展动机.和谐共生应该是地方应用型的目标取向.这也是共生系统追求的在和谐中发展的核心概念.[1]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离不开区域发展需求的动力;同样,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区域发展也倚重于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需要地方应用型大学不断提供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极其优质服务.这种深层次的、不断强化的利益关系和互动,从而以共生系统的视角分析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的使命成为了可能.正是这种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把地方应用型大学推向社会的中心舞台.地方应用型大学把传播知识,培养应用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一宗旨和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十分吻合,使得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地方应用型大学整合人才资源、科研力量以及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通过人才的力量,以此来着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时解决理论问题.并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发展与服务社会使命的和谐统一.和谐共生应该是地方应用型的目标取向.这也是共生系统追求的在和谐中追求发展的核心概念.[2]

1 和谐共生:地方应用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

地方应用型大学肩负着为区域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而推动和引领区域发展是地方应用型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和谐共生体系中.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知识经济、发展问题高度关联,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显得越来越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体现在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上.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各国的领导人、专家、学者们都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各国摆脱危机、实现复苏的重要动力.正是这种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变化,地方应用型大学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依托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寻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最优契合点;参与区域发展的建设创新体系,为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献计献策.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大学具备时代使命感,也是其发展建设的必由之路.

2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以和谐作为基础确立共生系统的意义

地方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作为传承与创新文化科学技术的主要单位,其自身发展的历史与区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地方应用型大学而言,它依托于地方而产生,随区域发展而发展.就地方而言,它因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产生而变得有文化、有活力、有凝聚力.本文特以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和谐作为基础确立共生系统的意义进行探讨.

2.1 地方应用型大学立足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目标.

地方应用型大学在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中,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鲜明的措施之一就是壮大“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分层次做好专业人才引进规划,有计划地到在相关专业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院校引进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通过这样的举措,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就有了保障.同时,地方应用型大学不断加大投入,利用社会资源,从与学科专业设置相关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员中,选聘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兼课,从而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不可能离开发展需求的动力;同样,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区域发展需要地方应用型大学不断提供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和优质服务.这种深层次的、不断强化的利益关系和发展动机,决定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是积极的、系统的,也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体现了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源及其产业结构和发展定位.由此,应用型大学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诸多校企方式有效合作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共生系统的重要特征.

2.2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互为依托,寻求更好的发展.以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依托的区域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地方应用型大学主要承担知识传播、创新的重任,同时也积极履行推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技中介服务等职能.地方应用型大学在知识创新方面所具有的渗透性、基础性、综合性和交叉性,使其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汇聚各种科技资源、维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纽带,对区域科技创新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在知识创新方面,大学通过其拥有的国家级及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重点进行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力求取得原创性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学通过积极与企业联合,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并利用其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大学通过积极参与产学研共同体,并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学通过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利用各种相关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及法律咨询、科技评估、企业孵化、科学论证等方面的服务.在科技管理方面,大学通过科技管理专家直接参与区域科技决策和科技管理过程,并以科技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研究成果对科技决策和科技管理产生影响.

2.3 地方应用型大学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应用型大学对区域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这是由大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并主要通过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实现.通过人才培养,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公民,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科学研究,“探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传承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尤其是直接提供有助于区域社会发展的思想、方法、途径以及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社会服务,体现人文关怀,积极为人们排忧解惑,特别是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

3 江汉大学实证研究

江汉大学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易地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这种隶属关系更加促使江汉大学更加重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3.1 根据区域特点和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九省通衢”是湖北经济发展的独有优势目前,湖北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公路、河流运输网,拥有万吨级内河港口码头211个,重要铁路枢纽城市2个,航空港口城市2个;武汉、宜昌、黄石,都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湖北要成为联东结西、承南接北的纽带,才能成为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实现中部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区的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高〔1999〕7号)和《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2〕5号)的精神,江汉大学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培养有较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国际性人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高〔1999〕7号)和《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2〕5号)的精神.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自身规律和人才需求的趋向,同时结合江汉大学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办学条件,逐渐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原则,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学校坚持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2 争取对地方企业、当地政府的智力支持

湖北省要大力实现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实现中部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江汉大学与开发区多数企业都签订了战略合作计划,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此同时,江汉大学适合调整研究管理机构,成立了农村教育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处等研究管理机构.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的核心内容(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

江汉大学的国家立项建设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开发区内两家大中型企业签署专业共建协议,有着极大区域优势,将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上深度紧密合作.2012年3月,江汉大学与开发区武汉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东峻工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签订了专业共建协议.武汉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一流的具有商用车及乘用车整车模具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湖北东峻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贸易与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两家企业均在开发区内,与学校毗邻.校企专业共建将引导学校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本校其他专业提供改革示范,将取得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社会效果.

2012年7月3日下午,江汉大学与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在江大高尔夫学院举行.双方各职能部门进行了分组讨论,就落实“化工新区环境安全工程评估研究”的合作研究,举办“江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化工新区专场招聘会”,选派干部、青年教师到管委会或园区内企业挂职锻炼,为管委会提供网络建设和技术服务,开展工程、管理硕士联合培养工作和双方选派有资质的高级工程人员共同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江汉大学选派专家为化工新区管理干部、技术干部进行企业管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座培训,成立合作学院、技术研发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工作的可行性和前期策划等对接项目进行了沟通和洽谈.

4 结语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共同服务于“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定位,是对中国目前经济、社会认识的新发展,也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构建“和谐社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达了理想,顺应了民意,更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地方应用型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社会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层面或功利层面,而且同时体现在文化层面或精神层面.从长远来看,后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比前者要更深刻、更重要.这要求地方应用型大学全面履行自己为区域、社会的服务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科技成果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具有文化、精神的底蕴.因此,地方应用型大学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也赋予了先行示范的意义.

[1]施丽红,朱德全.和谐共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2]赵艳林,王文,徐建平,周婧.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互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江汉应用型大学
江汉英美术作品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江汉英美术作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望江汉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艺术百家 江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