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

2012-08-15王佳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情感艺术

傅 亮,王佳佳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辅导员工作是高等教育链条上重要的一环,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如果仅仅有埋头苦干的精神而不去加强教育艺术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是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

1 “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概念

思政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还包含有一份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教育艺术与一般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艺术注重细节,而教育艺术重在教育细节中体现教育技巧的运用;其次,艺术突显个性,而受教育个体的特殊性是教育艺术十分关注的.

教育艺术与一般艺术形式也有不同之处,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丰富情感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育艺术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的.

因此,高校辅导员教育艺术是指思政教育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讲究方法和技巧,通过巧妙的语言、动作、行为等解决具体问题,以达到端正学生思想、行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的目的.把巧妙的教育方法称为“教育艺术”则是一种形象的比拟.

课前,有些学生玩得满头大汗、情绪兴奋进入教室.有位年长的教师慈爱地轻拍一下他们肩膀,学生逐渐舒缓下来,慢慢走到座位上去安心听讲了.一位任教不久的年青教师见了,依样画葫芦,结果竟事与愿违,被拍过肩膀的学生变得烦燥不安.年长的老师对年幼学生轻拍肩膀,能使他们感到父辈的爱抚,但年轻教师对已有独立意识且年纪相仿的学生随便拍肩膀,则可能让他们视作一种挑衅,引起他们的反感了.教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细致入微.教育者在特定的集体、特别的个体、特殊的情境之中,恰当地使用具体的教育技巧,才格外有效,这就是教育艺术.

2 辅导员教育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不仅存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关系中,也存在于所有的教育工作中.就辅导员而言,情感则是指辅导员与学生双方的目标在思想上的一致性,是双方的信任、认同、默契以至忠诚的双向心理互动.这将影响到教育双方在群体中努力学习、工作的程度以及他们对群体利益的认同和期望.

从一个辅导员应该具备的情感品质来说,应是丰富而积极向上的,即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甘于付出等;从角色定位来说,辅导员的情感对于学生而言,是朋友的理解之情、师长的关爱之情、导师的引路之情.

情感作为教育艺术的基础,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法:(1)教育艺术运用的关键是情感互动.以心换心犹如催化剂,能加速交流沟通,更能让辅导员赢得学生的信任;辅导员以敞开的胸怀、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唯有感情的相互融合,辅导员才能启发引导,以理服人,达到教育目的.

(2)以诚相待是情感作为教育艺术基础的保障.辅导员可以通过“真诚”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构建师生双方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的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求辅导员诚心诚意,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是教育艺术的尺度.“理”不仅是做人的道理,也包括了各项规章制度,理解学生,并不意味着要去包容学生错误的言行.辅导员要把握好“情”与“理”的尺度,不主张为学生严重的违纪行为姑息迁就、无原则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分的、不恰当的宽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4)情感作为教育艺术的基础,不仅只存在于对其内容的肯定,同时也要强调其过程的重要性.师生间情感渗透得越久,他们的情感默契程度也越深,这种存在于双方心理上的认同与接受,会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位辅导员为他所带班级缺少活力、气氛沉闷颇费脑筋.某日,他意外得知自己因身材较胖被学生起了个绰号“土豆哥”.一次,他组织班级聚餐,还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土豆煎饼.上菜时,他告诉一脸尴尬的同学们,其实自己早就知道了“土豆哥”的绰号,并没有生气反而很喜欢这个亲昵的绰号.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随后,学生仍亲切地称呼他“土豆哥”.久而久之,班级气氛渐渐活跃开来,凝聚力也增强了.这位辅导员巧妙地通过绰号这个生活中的平常事,引起了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取得了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3 辅导员教育艺术中的人性因素

人性,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其他事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就辅导员教育艺术而言,主要包涵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说教,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

当前的思政工作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困惑,辅导员说教的越多,学生的逆反情绪也越强烈.究其根本:内因是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外因则是师生在交流中的不平等,辅导员发出居高临下的交流信号,通常是缺乏诚意、内容空洞的说教,没有平等的对话,较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平等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思政教育者不应再是教育过程的主宰者、受教育者的对立面.

在教育艺术的理念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辅导员要“无条件”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优点、缺点、宗教信仰、价值观判断等等,强调师生间地位的平等.当学生的一些言行、观点有悖于思政教育观念时,一味的批评、指责、反驳,期望学生能即时改变,只能更增加他们的逆反,导致他们刻意隐瞒、保持沉默或消极抵抗.只有教育者可以做到“无条件”尊重学生,试着暂时去接受这些言行、观点,才能让他们真正将自己内心想法倾诉出来,教育者唯有对学生的内心思想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其次,教育艺术的重要载体即是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不知不觉融入到日常的行为活动中,并通过思想、言行、风格、活动方式等示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作用.在教育艺术中的体现主要有:

(1)威信作用,产生约束力和向心力.人格魅力中的第一要素即为威信.辅导员极具威信能让学生十分信服,使得部分出现错误思想的学生感受到无形的约束力,让集体充满向心力,让学生们坚信背后有一股坚强的力量.

(2)亲和作用,产生感召力和推动力.亲和是人格魅力中的第二因素.亲和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甚至能使师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将接受的教育内化为自身的认知,达到育人为本目的.

(3)示范作用,产生驱动力和效仿力.示范是人格魅力中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与学生长期接触,因此其本身就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辅导员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某高职大学体育系某班存在大面积旷课、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年轻的辅导员甲老师几乎每周开班会进行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从教数十年,在师生中颇有威望的辅导员乙老师.乙老师了解到学生违纪的原因主要是文化课基础弱,上课听不懂、平时体育训练强度大,比较疲劳、个人习惯不好等.于是,乙老师主动下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乙老师首先赞扬了同学们能长期刻苦地坚持体育训练,为系争得了许多荣誉;其次对同学们文化课基础弱表示理解,但提出了学习贵在坚持的观点让学生们思考;最后乙老师希望与学生们达成这样一个约定,即乙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参加文化课的学习,但谁都不可以无故违纪.随后的日子里,乙老师践行约定,风雨无阻,每天总是提前十分钟出现在教室里,学生们看到年迈的乙老师学习态度如此认真,深受感动,违纪现象骤减,班级凝聚力也得到极大地提升,并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一直保持了下来.

4 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把握

教育艺术易懂难精.第一,由于它极具灵活性,无一定法,视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定;其次,因为它包含多样性:教育的时间、地点;被教育者的思想、年龄和性格等特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者的言语、动作和表情等因素.因此,教育艺术是多种因素巧妙的结合.笔者以为教育艺术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把握:

(1)教育对象.辅导员要分析“对什么人说和做最合适”.同样的说法和做法,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般年龄特征,而且还要从学习生活细节中熟悉他们由年龄带来的各种微小差异.

(2)教育时机.辅导员要琢磨“什么时候说和做最合适”.教育艺术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做到“因时制宜”.辅导员要善于把握言语、姿态、动作和表情运用的最佳时机.既要懂得等待时机,又要懂得抓住时机.

某宿舍两位女生是同乡,又同是班委,关系十分要好,但由于在班级事务上存在分歧,继而影响到双方的友谊,一度形同陌路,辅导员甲老师听闻此事后,有意弥补二人的关系,苦于两位女生性格要强互不相让,没有合适的时机.某日,班级组织郊游,同学们正拍照留念,甲老师主动要求帮该宿舍拍张“全家福”,拍照时,甲老师刻意安排两位女生站在一起,并一再让她们靠紧点、亲密点,事后,两位女生因一张合影又有了交集,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友谊.

此外,在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偶然事件的发生不容忽视,常常会引发学生心中某种情感.辅导员要精于抓住学生感情波动的关键点,把握适当的教育时机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情感进行正面升华.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辅导员可以立即组织讨论、发起爱心捐助活动,而不要等学生心情完全平定之后再去组织.辅导员应当学会这种“即兴辅导”的工作艺术.

(3)教育情境.辅导员要研究“在什么场合说和做最合适”,做到“因地制宜”.教育情境不仅包含物质空间,而且还渗透着情感色彩.辅导员开展教育活动要选择合适的地点、环境,营造融洽的气氛.

(4)教育机智.辅导员要斟酌“怎样说和做最合适”.在对教育时机、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作出的机变反应就是教育机智,充分体现了教育艺术的创造性.在特殊的情境下,教育者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辅导员的教育语言应该是客观真实、简洁明了、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

教育机智还表现为独特的教育方法.机智的教育方法是教育中的“绝招”,但不是“万能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绝招”,有时会伴随教育灵感在“突发奇想”中产生,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苦苦思考的结果.

辅导员甲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苦思之后心生一计,给学生的父亲写了一封汇报情况的信,说明自己对该学生已无能为力.然后把该生找来说:“我先给你念念这封信,征求你的意见,看要不要寄,如果不寄,我又怎样教育你呢?”该生听完信的内容,很不好意思,央求老师不要寄,并表示改过,后来果然有了进步.这位辅导员的方法是机智的,也是独特的.

无论是机智的语言还是机智的做法,都有赖于对实际情况的细致观察、敏锐感觉、准确判断和灵活反应.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教育艺术,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等状况和特点,讲究语言技巧,提升个人魅力,使春风化细雨,甘霖润心田,培养更多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辅导员情感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的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