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四个辩证关系

2012-08-15郭金亮姬志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老同志建设文化

郭金亮 姬志洲

(中南大学 离退休工作处,湖南 长沙 410083)

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四个辩证关系

郭金亮 姬志洲

(中南大学 离退休工作处,湖南 长沙 410083)

随着高校老年群体的逐年扩大、老年文化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老年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文章就高校老年文化理念研究中所涉及的“孝”与“忠”;制度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柔”与“刚”;行为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疏”与“导”;形象文化研究中所涉及的“亮”与“鲜”等概念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较为理性的诠释和研究。

高校;老年文化建设;辩证关系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高校老年文化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有其充分的条件。从必要性来说,社会上许多人的观念还比较陈旧。要么只局限于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要么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成果予以抽象笼统的概括和评价,如“老同志不是包袱是财富”、“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从可能性来讲,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老年文化建设研究。胡锦涛同志早在在庆祝一九九九年国际老年人年,在中央电视台讲话时就曾指出:“人口老龄化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1]这就为教育者理性认识和研究老年文化建设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一 以“孝”、“忠”为核心的理念文化

“忠孝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理念,它的含义是指,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两方面都必须做好。关于“孝”,其本意是指要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对于中国文化传统来讲,我们没有自己的宗教,如果非要为中国人找一个准宗教或者接近宗教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孝’。‘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2]至于“忠”,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中就强调一个“忠”’字。“忠”的本意是正,是距离两边或周围同样距离。这样“忠”所表示的就是内心的中正,引申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用中正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就是“忠”。“忠”的对象包括君王和庶民,且民为上:“上思利民,忠也。”忠的实质,就是内求心善,外求尽责。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忠”的箴言。

以“孝”、“忠”为核心的高校老年理念文化,绝不是“忠君孝亲”旧道德的翻版,而是与“感恩”、“责任”相贯通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刻画。即“孝”与“感恩”连体,“忠”与“责任”连体,也可以说,“孝”的真谛是“感恩”,“忠”的真谛是“责任”。

以“孝”、“忠”为支撑的高校老年理念文化,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具有核心指导作用。首先,从“孝”的作用来看,“孝”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正直的高校人看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那更何况是人呢?其次,从“忠”的作用来看,“忠”能激发高校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责任。当老人们有某种需要的时候,年轻人敢于勇敢地站出来迎上和担当。

与“孝”连体的“感恩”与以“忠”连体的“责任”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感恩是责任的基础。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从一般的社会意义上说,做善事的起步之点就表现在敬老爱老上。而从高校离退休工作处的视觉看,真正做到以老同志为本,把“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同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最大的“孝”和“感恩”。

其次,责任是感恩的保障。感恩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要有切切实实的实际行动,而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就是责任(内在责任感就称之为良心)。之所以要对高校离退休老同志以感恩的态度去履行责任,一是由于他们在过去的学校建设、发展、改革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有功之臣。通过缜密的工作,使他们得到一定优抚本在情理之中。二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退休较早,工资较低,受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生活还比较困难,在他们之中还存在许多燃眉之急。

与“孝”连体的“感恩”与以“忠”连体的“责任”又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决策者,正当高校处于激烈竞争的关键时刻,他必须首先把握全局性、关键性的宏观大事,即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事关全局的大事。而高校每年的财务进账是个常数,如若“感恩”的开支过大,势必影响学校主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即影响国家交付的教育责任的履行。这种博弈现象,是任何高校领导都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

将与“孝”连体的“感恩”同与“忠”连体的“责任”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即提升老同志的物质生活待遇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是不矛盾的。首先,这一举措可以激励斗志。为“感恩”做出了必要的投入后,可以激发在岗的领导和教职员工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温家宝总理承诺,2012年要达到国民收入的4%)。但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学校的实力(排名是实力的外显)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来决定投资额的大小,这就逼迫各高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去拼抢这一公共资源。由于“感恩”投入的增大,是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但可以将压力变动力,在岗人员打拼的积极性会因此而高涨。

其次,这一举措可以温暖人心。俗话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同志的今天就是在岗人员的明天。所以,对老同志的关爱,不仅能温暖老同志的心,而且可以潜在地温暖在岗人员的心。

二 以“柔”、“刚”为依托的制度文化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等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柔”、“刚”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此同时,“柔”、“刚”与制度也内涵着密切的关系,即是说,“柔”与“刚”左右着制度的生存和发展。《易•节》中有对制度正确把握的记载:“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即是说,天地总是合乎规律地运动着,所以有四季的变化,如果去掉节制,那就没有四季的周而复始了。制度也类似,在制度形成之初,刚与柔就同时存在着,刚是指它不允许人们对行为规范的跨越,柔是指它还隐喻着在要求人们遵守制度的同时,要对民众生命财产和实际利益做出保护。正因为二者的相辅相成(即“节”)才使制度得以有效地存在。

在高校老年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柔”、“刚”,是同“和谐”与“原则”紧密连体的。即是说,“柔”的真谛是“和谐”;“刚”的真谛是“原则”。

以“柔”、“刚”为支撑的高校老年制度文化,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柔”的作用讲,“柔”的规范适用于老同志。高校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制度要求,无论在学习方面、工作方面、还是在组织纪律方面,基本的要求只能是“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倘若还像其在职时那样严格要求,既是“左”倾思维的反映,又是不见效果的教条。但另一方面,“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高校老同志虽然离退休了,但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和境界仍不能丢。尤其是中共党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一生一世都不能舍弃。为此,用“刚”性制度规范离退休老同志的行为是完全必要的。“刚”性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思想上的保持一致,学习上的与时俱进,工作上的力所能及,生活上的自律检点。

与“柔”连体的“和谐”与以“刚”连体的“原则”具有统一性。“刚柔相济”就很形象地刻画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与“柔”连体的“和谐”是以“刚”连体的“原则”的目的。简言之,“和谐”是目的。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由于存活的时间成了倒计时。面对死亡的威胁和恐惧,很多时候表现出喜怒无常。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像哄小孩那样,逗老人开心。只要老人开心了,对教育者所说的话就听得进去,哪怕是批评的话也能接受,讲“原则”也就顺理成章了。另一方面,与“刚”连体的“原则”是以“柔”连体的“和谐”的保障。简言之,“原则”是保障。对老同志做一点刚性要求,讲一点基本原则,对老同志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以试想,倘若对老同志无任何约束和要求,等到其犯了错误、乃至犯了罪错时才想起教育者的责任,代价就过大了,那场面就极不和谐,将悔之晚矣。

与“柔”连体的“和谐”与以“刚”连体的“原则”具有对立性。从高校的领导角度看,他们往往偏重考虑在职人员的利益,而较忽视离退休人员的利益;而离退休人员注重现实,往往存在攀比思想。认为自己无私奉献几十年,到头来的工资连在职的小青年都赶不上,心理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双方的分歧,既造成了校园的不和谐,又使“原则”要求最终落空。

将与“柔”连体的“和谐”同与“刚”连体的“原则”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即实现校园和谐、保持老同志爱校如家思想境界与要求老同志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有机整合,在实际工作中是有很多实现途径的。一是在对老同志的工作中要始终抱有善意,即要具备良好的动机。老同志的要求普遍不高,其需要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只要对老同志态度诚恳,体贴关心,他对你便无话不说,你对他提的希望和意见均能痛快接受。二是对老同志坚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的工作方法。俗话说,说你胖你就喘。老同志最爱听肯定自己价值的话。所以,要坚持在老同志面前多说好话、顺耳话、暖心话、知心话,而避免说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即使需要加以批评,也要在充分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前提下进行。三是关心老同志要具体,要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尤其要关心老同志的健康问题、子女就业问题、家庭和睦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

三 以“疏”、“导”为手段的行为文化

疏通引导,简称疏导。所谓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各种信息通道,让老同志们畅所欲言,把各种观点和意见都讲出来。然后集中他们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结论。所谓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老同志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统一到党的大政方针上来。在这其中,要坚持晓之以理、授之以知,明之以实,导之以行。

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疏”、“导”,是同“民主”与“集中”紧密连体的。即是说,“疏”的真谛是“民主”;“导”的真谛是“集中”。

以“疏”、“导”为手段的高校老年行为文化,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从“疏”的作用看,高校老同志存在一些堵心的烦事需要摸底。例如,在岗时的职务、职称未达到理想级别,子女的学业或工作不理想,个人或老伴的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家庭矛盾激化,突发的天灾人祸等。疏通的目的在于满怀同情心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为引导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该阶段尽管问题未得到解决,但当事人能将问题摆出来,教育者与其共同面对,无形中就分担了他的忧愁和烦恼。其次,再从“导”的作用看,高校老同志需要开导。老同志除了上述横向问题外,还有难以言状的纵向问题:如刚离退休时的失落感、随着年龄增大的病痛感,丧偶之后的孤独感,生命晚期的恐惧感等,都需要加以关爱。此外,有的老同志还有政治学习的要求,其实质是想获得组织的关注和认可,重温当年组织的教诲和温暖。

与“疏”连体的“民主”与以“导”连体的“集中”具有统一性。疏通和引导、民主和集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高校老同志有了思想问题,首先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做解除或缓解矛盾的工作,为解决问题创造前提条件。引导则是疏通的继续,也是一种有原则的集中。只有坚持引导和集中,才能顺利实现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动态目标。

与“疏”连体的“民主”与以“导”连体的“集中”具有对立性。高校老同志在“疏”和“导”、民主和集中问题上表现为两种不正确倾向。一是热衷民主、厌恶集中。所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有的老同志不分场合地夸夸其谈。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论是保密的不保密的,不论是该说的不该说的,也不论是有利人格尊严的还是有损人格尊严的,只要能过嘴瘾就说个痛快。反正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往往说得个吐沫横飞、昏天黑地。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和脸色。而对“导”和集中却不感兴趣。部分老同志确实存在“我退休了,我怕谁?”;“现在谁也不信谁”;对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事,报以“不争不吵不重视”的看法和态度。二是对“集中”有显著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果领导的决策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满足,情绪就会十分高涨,甚至将领导夸成一朵花,可谓一好百好;倘若领导的决定有悖于自身的意愿和利益,那就会勃然大怒,将领导骂得狗血淋头,甚至将其说成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将与“疏”连体的“民主”同与“导”连体的“集中”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必须根据老同志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首先,在“疏”与“民主”方面,要通过知、情、信、意的老年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传递过程来保证。以中南大学为例,一是在“知”上引导老同志不掉队:注重老同志的社会参与和老少共融,鼓励他们参加关工委、加盟学习辅导员、参与教学督导组,积极参与各种讲座,组织他们定期开展党内生活,使老同志的思想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二是在“情”上传递温暖。目前,中南大学离退休处正在开展“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其内容包括“五个一”:见面一声问候;进门一杯热茶;开口一个笑脸;有问必有一个答复;出门一声道别。并做到“六清楚”:清楚双高孤寡老人的个人信息、家庭人员、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困难需求。三是在“信”上激励老同志矢志不渝。中南大学在离退休党员中倡导“过去入党为什么,现在还能为党做什么”的大讨论,从而认清了方向和明确了责任:自觉发挥余热多做贡献,少给组织添乱和发牢骚;对在职人员多一些仁慈、厚爱与宽容,少一些冷酷、麻木与刻薄;多一些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少一些误解、猜疑和内讧。四是在“意”上倡导老同志健康长寿。中南大学坚持以老年大学和老年协会为平台,大力开展文化养生、娱乐养生活动;加强老同志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做到“四好”:60岁时不感失落心态好;70岁时腿脚灵便精神好;80岁时不显老态仪表好;90岁时生活自理脑子好。争取长寿一百岁,返老还童惹人醉: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其次,在“导”与“集中”方面,要坚持“学”、“遵”、“升”准则。即要通过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法律法规的遵守、精神境界的升华等方面来体现。一是要坚持“学”。周恩来总理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高校老同志只有不断地学习时事政治和党的大政方针,不断地“充电”,才不至于被时代的列车所淘汰,才可以继续“放电”,从而继续体现较大的人生价值。倘若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那就在人生价值的体现方面大打了折扣。二是要坚持“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同志离退休了,不再受上正常班的约束,但不等于绝对自由了。这是因为,老同志除了自己遵纪守法外,还要教育子女、其他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遵纪守法。肩负着实现社会文明、稳定社会的责任。三是要坚持“升”。一般地说,高校的离退休老同志,由于长期的特殊环境和工作岗位,为人师表逐渐定格为职业习惯。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老同志倘若因离退休而放弃精神境界的升华,那么,久而久之,随着思想道德的滑坡,很难保证其不作出卑鄙龌龊的出轨行为。

四 以“亮”、“鲜”为标识的形象文化

“亮”、“鲜”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亮”指的是高校老年文化要打造品牌,“鲜”指的是高校老年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在高校形象文化建设中的“亮”、“鲜”,是同“品牌”与“创新”紧密连体的。即是说,“疏”的真谛是“品牌”;“导”的真谛是“创新”。

关于同“亮”连体的“品牌”,全国许多高校亮出了自己的绝招。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在2011年10月18日在北方工业大学体育馆举办的“豪情颂党恩、康乐展风采”活动中,该校“木兰队的老同志们舞动手中的红色长绸扇,变换多样的舞蹈队形,展示了健康的体魄和多样的风采。她们以昂扬的健康风貌诠释着天地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尽情抒发了共创温馨家园的美好心声。”[3]最终获“乐龄风采奖”;2011年11月3日,温州大学关工委讲师团宣告成立。通过高校老年文化品牌的打造,可以借此标识折射出某一高校的精神风貌,这正如俗话所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关于同“鲜”连体的“创新”,许多高校正在探索之中。例如中南大学在离退休党员中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深入开展了创建“5个好”党支部、“4个好”优秀党员活动。学校每两年在离退休支部中评选一次先进集体,“七一”前后进行大会表彰。并通过校电视台、校报、校园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身边的好党员”事迹,使其成为全校新老党员共同学习的楷模。

以“亮”、“鲜”为手段的高校老年行为文化,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首先,从“亮”的作用看,“亮”是某一高校的品牌和旗帜。一个高校,要想熠熠生辉,必须打造多个亮点,因为亮点是熠熠生辉的基础。其次,从“鲜”的作用看,“鲜”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能保证亮点永放光芒。

与“亮”连体的“品牌”与以“鲜”连体的“创新”具有统一性。因为二者在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时常处于静态与动态的交替转化中。一方面,与“亮”连体的“品牌”是以“鲜”连体的“创新”的表现形式。简言之,品牌是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没有内容,形式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形式,再好的内容也无法实现自我表现。另一方面,以“鲜”连体的“创新”又是以“亮”连体的“品牌”的生命源泉。简言之,创新是源泉。这是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品牌。高校老年文化的品牌既是创新的终点,又是创新的起点。离开了创新,与“亮”连体的“品牌”的生命也就逐渐走向了死亡。

与“亮”连体的“品牌”与以“鲜”连体的“创新”具有对立性。其对立性主要表现在稳定性与跨越性的矛盾(“品牌”代表稳定性,“创新”代表跨越性)。一方面,在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品牌,一定要保持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倘若朝令夕改,品牌既打不出,更打不响。这是因为,只有当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人们才便于观察它、认识它。而另一方面,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又不能墨守成规,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如同市场商品品牌一样,绝不能总是一个老面孔,倘若是这样,就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进而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产品销售。

将与“亮”连体的“品牌”同与“鲜”连体的“创新”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关键是要做到大胆实践和科学总结。在大胆实践方面,中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陶克在《引领老年大学又好又快发展》中指出:“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创造影响力,6月30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型文艺演出一经山东卫视播放,就不断有人发信息打电话说,你们这个演出是国家级的水平,省里的演出也不过这样。我们学员演出团排练的《千手观音》,省里老领导看了之后,说这在省里得奖太轻松了,应该在国家得奖,这就是影响力。所以我们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先进的理念,要以精取胜,多出精品,起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效果,这就是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是用金钱买不来的”。[4]

在科学总结方面,陶克同志也同样走在了常人认识的前列。“我到老年大学之初,根据领导的要求,我率先用了一个文化的理念,我说山东老年大学‘姓党’,好多同志跟我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让时间证明吧,现在所有的同志都赞成。6月30日的大型演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有人说你们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共产党员。只有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能策划出这样一台‘姓党’的演唱会。”

总而言之,对高校老年文化课题的研究要坚持一个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因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是当务之急又不可操之过急。而对其研究,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坚持科学态度,既要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任何疏忽或偏离,都会像革命导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所说,“因为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现所能应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5]

[1]胡锦涛.在中央电视台发表讲话庆祝一九九九年国际老年人年[EB/OL].新华网,1998-10-28.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孝”文化 对父母尽孝没有固定方式[EB/OL].齐鲁网,2011-02-17.

[3]北京交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北京高校老同志健身风采展示活动[EB/OL].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2011-10-18.

[4]陶克.引领老年大学又好又快发展[J].2011年山东老年教育工作通讯,2011,(3).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2:217.

C913.6

A

1673-2219(2012)02-0090-04

2012-01-08

郭金亮(1955-),男,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老年教育与管理。姬志洲(1972-),男,河南人,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老年教育与管理。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老同志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