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读史人生
——以李大钊、李达、蔡和森、张闻天为例

2012-08-15莫志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读史蔡和森李达

莫志斌 鲁 涛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读史人生
——以李大钊、李达、蔡和森、张闻天为例

莫志斌 鲁 涛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中共早期领导人都相当重视读史,这一重史的思想始终贯彻于他们的一生。读史是他们思维方式保持活跃的精神养料,也是他们感受生命律动的独特方式。很显然,读史构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成为了他们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他们重视历史,善于总结历史、借鉴历史的经验智慧,为中共开创了一个优良的传统。

中共早期领导人;读史;李大钊;李达;蔡和森;张闻天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李达、蔡和森、张闻天等大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经历,他们为了实现对真理的追求,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书,真理的获得必由读书始。所以,这些中共早期领导人大都酷爱学习,喜欢读书。可以说,他们的一生是在实践中读书和在读书中实践的一生。在他们的读书人生中,尤以读史为重,读史构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成为了他们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重视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的经验智慧,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品格特征,也是中共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

一 李大钊:“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

在李大钊短暂的人生中,读史始终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喜欢读史,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特别注重用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李大钊四岁的时候,爷爷李如珍就亲自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等童蒙历史读物。在十六岁那年他考入了永平府中学堂,开始“学习启蒙科学”,在这座学校最令李大钊感兴趣的是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著作。1907年李大钊考上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长达六年的学习中,他受到了严格而系统的西方思想文化教育,广泛涉猎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负笈日本期间,李大钊“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先后撰写了《国情》、《民彝与政治》等文章,歌颂民主政治。回国后,李大钊“历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史学思想史、社会学等科”,同时还撰写了多部史学著作。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李大钊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导师,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鼓励青年人多读史书,因为在他看来史学“于人生有用”:一方面,史学除了给青年人“乐天迈进的人生观”外,还能从史学那“得到新鲜的勇气”。另一方面,通过读史能够增强救国救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都被他激发鼓动了,不由的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的免于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

李大钊的晚期主要从事“献身革命”的工作,他在指导中国的工农运动时,十分重视运用史学知识、史学经验作为制定革命斗争策略的依据,他撰写的《土地和农民》就是典型的例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李大钊写下了《狱中自述》,疾呼史学有利于国家文化建设:“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

二 李达:“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

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一直重视历史的学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专门的史学著作不多,但在他的各类著述中几乎都有历史方面的论述,这既说明他注重从多种角度研究历史问题,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研究的价值的重视。

李达自幼聪慧,记忆力奇强。孩提时代就接受了中国典型的传统教育,在课后大量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而史书更是不离左右。在中学的时候,苦读古文,其国文成绩一直保持班上第一。目睹中国积弱积贫的局面,留日期间李达改学理工科。而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又决定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刻苦研读了马克思、列宁的一系列历史、哲学名著。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李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中共一大李达当选为中央局的宣传主任,并主持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中,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相当重视,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传》、《法兰西内战》、《列宁传》、《劳动运动史》等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

1922年秋李达离开中央后,开始集中研究唯物史观,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撰写和出版了史学著作《女权运动史》、《李卜克内西传》、《中国产业革命概观》、《吕振羽<中国社会史纲>序》、《中国现代经济史之序幕》、《中国现代经济史概观》、《社会进化史》、《社会发展史》等,并与人合作翻译了《世界史教程》。1949年李达重新入党时撰写了《李达自传》,1956年又重写了《李达自传》。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时,他特意撰写了《怎样学习党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专门论述学习中共党史的意义、方法和内容,并号召全国人民都来学习中共党史。由此可见,李达重视读史的态度不一般,也正如他自己所言:“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

三 蔡和森:“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

蔡和森和他的同学毛泽东一样,“历史造诣很深”,同时他还最早提出了研究党史并亲自实践,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奠基人。

蔡和森从小喜欢读书,尤以史书为甚。母亲葛健豪也经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勉励他投身革命,挽救苦难的民族国家。1915年秋,蔡和森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2班,在学校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其中他最喜欢墨子的“兼爱”思想。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和殖民侵略促使蔡和森自编了《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1917年9月,蔡和森一家人迁到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在这里,蔡和森继续研读,尤其对史学研究更深,并时常与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相互切磋学问,谈古论今。1920年元月,蔡和森开始了他在法国的勤工俭学。在法国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著作,很快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7月,蔡和森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创办了党的机关报《向导》。蔡和森主编《向导》期间,还先后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和上海大学任教,讲授“社会进化史”课程,这是他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史所作的一项重大贡献。后来他重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史学著作,研究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当时的阶级斗争的实际,编写了长达十五万余字的历史专著《社会进化史》。

1926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五年,蔡和森就指出:“我们要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故须明白党的历史”,“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为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蔡和森身体力行,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和《论陈独秀主义》等史学著作。这些著作成为了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基础。

四 张闻天:“要解决现在实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张闻天素有“红色教授”之称,善于理论研究。孜孜不倦的读史、研史生活伴随着张闻天的一生,并和他的革命生涯、思想作风及理论创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张闻天的童年就熟读了“四书五经”。科举制度废除以后,虽有“西学”进入张闻天的视野,但启蒙老师张柱唐继续讲授传统的经史子集,如《左传》、《诗经》等。1912年,张闻天进入了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张闻天在这里接收了最新的教育,如“新式国文”、“新地理”、“新历史”、“新理科”等。1919年,张闻天参加了五四运动,在此期间他还加入了由李大钊等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并负责该会刊物的校勘、出版事务。这时他将理论探索的重点投入到怎样处理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关系问题上。1920年至1923年,张闻天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留学和工作,自学了大量的包括历史、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书籍,还翻译了米勒·莱尔的《社会发达史》最后一章《文化和幸福》。1924年,张闻天在四川成都教书之余,翻译了美国房龙的《西洋史大纲》,他在《序言》中强调了研究历史的重要和目的,他说“因为过去是活着在现在而且与未来相衔接的,所以要解决现在实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1925年冬,张闻天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系统学习马列著作、世界革命史、军事学和外语等。1928年,张闻天被选送到红色教授学院深造,所学专业为历史学东方史专业。

1933年,张闻天到中央苏区后亲自兼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校长,给学员讲演了他的“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张闻天再次主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并充实修改后油印为《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发给广大红军干部学习和宣讲,成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课程的教材或蓝本。1942年,张闻天积极响应毛泽东学习中共党史的号召,多次在马列学院为党员讲述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总结研究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本方法。晚年的张闻天,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阴谋集团的迫害,已是百病缠身,但他仍坚持学习和理论研究。1975年迁居江苏无锡后,张闻天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到历史特别是宋史上,购买了《中国通史简编》、《清代通史》两部书,借阅了《宋论》、《续资治通鉴》、《读通鉴论》等书。

总的来说,中共早期领导人都相当重视读史,这一重史的思想始终贯彻于他们的一生。读史是他们思维方式保持活跃的精神养料,也是他们感受生命律动的独特方式,很显然,读史已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并成为了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早年他们是出于天然的主观兴趣,为了实现对真理的追求,热爱历史,熟读史学著作;在革命斗争的年代,他们以史学为武器,借鉴历史经验,从读史中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以及指明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同时他们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将读史视为重要的方法和工具;在他们生命的晚期,仍读史不倦,甚至兴趣更浓,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诠释了共产党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为党开创了一个优良的传统——重视读史。

K82

A

1673-2219(2012)02-0067-03

2011―09―13

莫志斌(1950―),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思想史。鲁涛(1979―),男,湖南平江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编辑部编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思想史。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读史蔡和森李达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读史(外一首)
阎崇年:读史明理
读史即悟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