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拒绝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原因探析
2012-08-15娄伟光刘丽娟
娄伟光,刘丽娟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1933—1945年间,纳粹德国通过不断升级的反犹措施,对国内和其控制区内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驱逐、迫害和屠杀,约六百万犹太人在此期间丧生于纳粹的魔爪之中。与此同时,不少犹太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身于反法西斯运动,始终与同盟国并肩作战。然而,当欧洲犹太人面临纳粹德国的迫害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同盟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多少有力的行动来帮助、救援那些身陷绝境的欧洲犹太难民。1933—1945年间美国的欧洲犹太难民政策,在二战结束后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在犹太难民问题上本应该更有所作为”[1],因而对美国政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谴责。这一时期美国的欧洲犹太难民政策中,最具争议性的莫过于拒绝对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轰炸。西方历史学界在对1944年美国拒绝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事件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对美国政府的决定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另一派则基本上支持美国政府的决定。美国政府为何拒绝对奥斯维辛进行轰炸这一问题是批评者和支持者之间争论的焦点问题,笔者拟就此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二战期间各方对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态度
虽然1940年奥斯维辛一号集中营刚刚建成时就有人逃了出来,并将集中营内部情况告知外界,但在那个到处弥漫着战火的年代,这些信息一直没有受到人们太多关注,也一直没有人提出轰炸的请求。直到1944年5月,最早的类似于轰炸奥斯维辛的请求才由一位叫做迈克尔·多夫·贝尔·韦尔曼德尔(Michael Dov Ber Weissmandel)的斯洛伐克犹太教士提出。他在被送往奥斯维辛的途中跳车逃跑,并于1944年5月16日给瑞士正统犹太领袖发了一封电报,要求转送美国,督使盟军轰炸斯洛伐克境内把犹太人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铁路。这个请求在6月初的时候传达到了美国,并由纽约的世界阿古达·以色列组织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轰炸。世界阿古达·以色列组织只是一个极小型的边缘型组织,最终轰炸的请求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1944年6月24日,在美国颇有影响的战时难民局的负责人约翰·佩勒(John Pehle,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家)同美国陆军部长助理约翰·麦克罗伊(John McCloy)讨论了轰炸通往奥斯维辛的铁路问题。佩勒对轰炸的可行性表示了相当大的疑虑,并向麦克罗伊说:至少在这一点上,请求战争部门除了适当探索这一问题之外,不要就此提议采取任何行动。在7月和8月,影响力较大的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接到了一些轰炸奥斯维辛的提议,但经过讨论后,以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为主席的执行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拒绝了向盟国请求轰炸通往集中营的铁路线和死亡集中营的提案。与此同时,一些组织和个人还向英国提出了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请求。英国政府考察了轰炸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美国空军能够承担为这一任务所要求的白天袭击,而皇家空军只能在夜间攻击,因此以“有关的非常严重的技术困难”为由回绝了轰炸的请求。世界犹太人大会的纽约办事处也于8月9日提出了一个方案,主张轰炸奥斯维辛的毒气室和焚尸炉。8月14日麦克罗伊做出了回答:这样一次行动只能使相当大的空军力量改变航线才能完成……而且这种行动的功效无论如何是令人怀疑的,以致认为不应该轰炸。直到11月8日佩勒才给麦克罗伊写信,正式主张轰炸奥斯维辛,而麦克罗伊反对了这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后一次施放毒气只有20天了。
二、美国政府拒绝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原因
批评者们通常把美国政府拒绝对奥斯维辛进行轰炸的原因总结为美国的不作为,以及对集中营内犹太人命运的漠不关心。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大卫·S.怀曼(David S.Wyman)曾说过:“当两个西方民主大国在明知道有一个地方每30分钟就有2000名无助的人可能被杀害、明知这样的杀戮确确实实地在不停发生的情况下,却没有感觉到要寻找一些途径从地球上铲除这个灾难的根源。”[2](P37)而支持派的代表人物威廉·D.鲁宾斯坦(William D.Rubinstein)则认为,美国拒绝对奥斯维辛进行轰炸的原因除了轰炸会导致集中营内大量犹太人死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的决定,那就是提出轰炸请求的组织或个人的影响力不够。威廉斯坦曾说:“在战争期间谈论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也许比谈论援救问题的其他任何方面都少。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问题之所以被简略地打发掉,是有一个基本的和根本的原因的:实际上美国没有人提出过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特别是战时难民局没有提出它。”[3](P229)威廉斯坦的这种说法和事实是有出入的,但他道出了美国政府拒绝轰炸奥斯维辛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轰炸请求的组织或个人影响力不够,请求无法得到重视。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当时较早提出轰炸请求的个人或组织的影响力都很小,在战争正处于最激烈时期的1944年,他们的请求是不可能得到重视的。而且,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和战时难民委员会这两个影响力较大的组织在开始一直是反对轰炸的。在论述美国拒绝轰炸的原因时,威廉斯坦说道:“佩勒不愿建议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是非常重要的。”[3](P236)另一位支持者理查德·H.李维(Richard H.Levy)也认为负责援救事务的战时难民局“似乎完全垄断了向国防部传达要求”[4]。笔者认为,支持派的这一观点是比较客观的。当时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是愿意考虑援救犹太人的建议的,而正式负责援救任务的由犹太人领导的战时难民局却一直在轰炸与否的问题上犹豫,虽然他们最后也提出了轰炸请求,但在被拒绝时没有在此事上做更多的努力。此外,当时大多数犹太组织都反对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因为他们同怀曼一样没能分清轻重缓急,担心轰炸会导致集中营内的犹太人死亡,却让集中营内的人们一直在坐以待毙。同时,当集中营内的犹太人被屠杀时,“一些长期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竟然也流露出漠不关心的情绪。犹太人所拥有的舆论工具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对大屠杀的反应也不够强烈。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力量因过分热衷于建立犹太国的努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欧洲犹太人的营救”[5]。
美国空军若对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轰炸,必然会导致集中营内相当数量的犹太人死亡。威廉斯坦认为如果美国轰炸了奥斯维辛,将会“以一种愚蠢的不必要的方式为‘杀害犹太人’承担罪名”[3](P266)。他的分析是很客观的,在当时大多数犹太组织反对轰炸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必然要为那些在轰炸中丧生的犹太人承担责任,这是美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其拒绝对奥斯维辛轰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1944年3月美国的空军轰炸袭击中,只有13%的炸弹落到了轰炸目标500英尺以内,后来精确性有了提高,但在1944年8月也只有44.5%的炸弹落在了目标物的1000英尺以内。轰炸奥斯维辛的毒气室和焚尸炉跟轰炸德国的工厂是完全不同的,在空袭德国工厂时,引起的任何破坏都可以阻止工厂的生产,而轰炸奥斯维辛的“核心目的是阻止灭绝过程,同时又不伤害集中营的囚徒。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定位的精确性,而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空袭经常是非常不准确的,所以在空袭中隐隐存在着一种‘糟糕的实景场景’的可能性,盟军杀死了许多犹太人和其他囚徒,却根本阻止不了大屠杀。例如,盟军的炸弹落到了集中营的牢房上,而不是毒气室上”[3](P260-261)。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在与罗斯福总统谈论轰炸奥斯维辛的事情时,“罗斯福警告他,美国人会被指控在奥斯维辛‘轰炸这些无辜的人’,并补充说‘人们会说我们参与了这场可怕的谋杀’”[6]。从罗斯福总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官方不愿因为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而使自身承担很重的责任,这是导致美国政府做出拒绝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也因为这一决定在二战后饱受指责。
批评者们把拒绝轰炸的原因总结为美国的冷漠和不作为是有道理的,但不够全面,虽然美国曾不止一次的拒绝了轰炸的请求,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的拒绝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应一味地把责任归咎于美国而忽略现实的因素。大多数犹太组织反对轰炸、负责援救任务的战时难民局犹豫不定、美国犹太人对大屠杀的严重性认识与宣传不足、美国政府不愿承担轰炸中导致大量犹太人死亡的责任等,这些现实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美国的拒绝。
客观地说,美国如果于1944年轰炸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必然会因为轰炸导致集中营内的大量犹太囚徒死亡而在当时遭到很多指责,美国政府要为轰炸中死亡的犹太人承担责任。选择什么都不做在当时反而不会遭到多少非议,但要在历史中为自己的不作为受到后人道义上的指责。1944年美国拒绝轰炸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多种现实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一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界的争议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在思考这一事件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吸取批评派和支持派的长处并看到他们各自的缺陷。在今天,对于拒绝轰炸奥斯维辛一事,具有正义感的人大都会在道义上谴责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但在谴责的同时不应忘记,不是美国而是希特勒和纳粹要从根本上为大屠杀负全部的责任。
:
[1]赵杰.论美国政府对纳粹暴政下欧洲犹太难民的政策[J].南都学刊,1996,(5).
[2]David S.Wyman.Why Auschwitz Was Never Bombed[J].Commentary,May,1978.
[3]威廉·D·鲁宾斯坦.援救的神话——为什么没能从纳粹手中救出更多的犹太人[M].张峰,樊延新,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4]Richard H.Levy.The Bombing of Auschwitz Revisited:A Critical Analysis[J].Holocaust and Genocide Studies,Vol.10,No.3,1996.
[5]刘晓燕.二战前美国政府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政策演变[D].济南:山东大学,2003.
[6]燕子.罗斯福为何不炸奥斯维辛集中营[J].百科知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