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的底色看张爱玲与苏青*
2012-08-15谢施莹
谢施莹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从生活的底色看张爱玲与苏青*
谢施莹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张爱玲与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生活体验。本文通过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分析对比,试图探求她们生活环境影响下创作的心路历程,呈现四十年代沦陷区文坛女作家较为深入具体的一面。
对比;张爱玲;苏青;作品
近几年来,大陆上兴起一股阅读和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热潮,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张爱玲的身上。在关注张爱玲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当时与张爱玲同时被视为文坛双璧的女作家苏青。她们性格迥异,张爱玲寡言少语,苏青辩才滔滔,两个都是在同一个地方竞争的作家,特别是女性,多少有点妒忌。但张爱玲却在她的散文中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同行本是冤家,苏青能让心高气傲的张爱玲说出这样的话,自有她的魅力之处。其中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她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她们两人都是出身在复杂的旧式大家庭里面,后来家道中落,历尽艰辛,在文坛上成就一番事业,在个人情感上二人都曾遭受过不幸婚姻的打击,这样相似的经历让两个人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是什么让她们互相倾慕,相互喜欢?在这里,对张爱玲与苏青作品做一番分析比较。结合她们的生活经历,在她们的创作中挖掘其异同,做一番归纳比较。
一、婚姻,走出了爱情神话
婚姻生活是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的主题之一,婚姻中的爱情在她们的笔下却不是美好的,婚姻也有虚伪脆弱的时候,当在强大的命运面前,爱情也会屈服。张爱玲与苏青都以一种世俗化的方式,以女性自身特有的敏感细致的笔触,深刻地剖析了女性的人生宿命,表现出对女性婚姻生活的一种关照。
苏青是一个务实的人,在她的散文中,她对爱情的观点都是趋向于解决两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苏青在《论婚姻及其他》一文中说:“年轻的男人与女人发生了性关系,觉得很快乐,便想永远继续下去,这是促成婚姻关系的第一个原因。因哺乳持照料而不免影响其他工作,故需要成立所谓婚姻关系而得能合法地过其分工合作生活,这是第二个原因。我想婚姻的用处大概如此。”苏青从人本能的生理去理解爱情婚姻,将情感、社会、经济等因素排除在外。她仿佛是想告诉所有的女性,撕开男欢女爱脉脉温情后的伪装,看到的就是男性的虚伪与冷漠,男人说到底也是为了享乐,他们并不会永远地爱着你,而女人在风浪过后剩下的唯一是孩子。
苏青的婚姻观,与其生活的甘苦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性格坚毅的女子,在结婚怀孕之后,过上了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生活。在婚姻方面又因小家庭的压力与丈夫不合。在丈夫的口袋里发现了自己女友的照片后,她毅然选择了与丈夫离婚,一个单身女子在社会上闯荡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是乱世,她尝尽了人生的艰辛。而这一切在苏青看来,都源于丈夫的负心,所以在这种心理下对丈夫产生的一种埋怨,难免会转移扩大到其他男性身上。如《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与《歧途佳人》讲的就是一个女子的不幸的婚姻与离婚的不幸。在苏青的这几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都是源于婚姻,男性都是引起婚姻悲剧的因素。他们带着对女性随意潦草的爱情结婚后,慢慢疲惫、厌倦,于是小说中的丈夫都出轨了,在外面找寻另外的刺激浪漫。在苏青的小说里,丈夫被塑造成负心汉,婚姻在苏青的小说里都是不牢靠的。《结婚十年》里,崇贤与怀青婚姻是一座空城,因为这座婚姻的殿堂里没有爱情。文章在《父女之爱》第二十一章中具体描写了父亲崇贤是如何深爱女儿菱菱的,最后怀青的朋友余白一语点破:“市侩都是只知道有利,其次便是亲生儿女了,因为后代便是他的。至于老婆便靠不住,因此他也不肯爱。”怀青最后维持了十年的婚姻在朋友的暴露下,显得苍白,不堪一击,顷刻土崩瓦解。
与苏青一样,张爱玲对世间的男女之情也是看得很透彻。张爱玲语苏青都以自己的创作来消解着婚姻神话。她们都是以一种反爱情的态度创作的,把婚姻暴露在日常生活中来消解婚姻中所蕴涵的神圣性和纯洁性。
强调为生活不惜以婚姻换取生存的资本,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居于突出位置。她作品中的许多女子的婚姻悲剧有很多都是因为金钱,金钱是万能的,但是没能给她们幸福。
这些女性都是急急忙忙赶去结婚,她们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目标,追求金钱,找寻安逸的生活,最终却陷在自己编制的笼子里。《留情》中的敦凤因为贪求安逸的生活过着一种百无聊赖的人生,最终失去了人生的意思;《琉璃瓦》中的各个女儿把婚姻作为一种与金钱的交易,最终都得不到丈夫的尊重,沦为生育工具;即使最终获得了金钱,如《金锁记》中的七巧,但是却失去了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青春跟爱情。
但是与苏青的不同,张爱玲在婚姻问题上,是一视同仁的,她让男人和女人共同面对着最原始的生存问题,并且最终都把有关自我得失的世俗功利放在第一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他们之间的纠缠自始至终都是为了从对方获得实际好处,“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流苏跟柳原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所以她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柳原娶她,而不能“白牺牲了她自己”,而柳原对于流苏原也不过是“上等的调情”并不真计划娶她,更为了日后脱卸责任不时采取种种小计谋,希图流苏能“自动的投到他怀里去”。
在这里流苏作为女性的形象不再是一味的受害者,她与柳原的调情是一场竞争,谁的定力强谁就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这是与苏青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张爱玲笔下的婚姻生活中少了苏青对一种对男性幽幽的怨恨,多了一份人性的关怀。
二、家,心中的残月
苏青在她的散文里,不止一次提到她的写作是为了钱,是生活所迫而卖文为生,而这样做的原因都是为了能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长大成人。苏青是一个有很重的家庭观念的人——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有很重的家族观念的人。
苏青从小生活在宁波乡下,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母亲、弟弟、伯父、婶母同居在一个大宅里,直至苏青到了上海开始发表文章,才成为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而母亲依然在故乡里生活,弟弟在内地生病,牵牵挂挂地。在她的散文《豆酥糖》里,回忆着幼时的苏青与祖母同睡大凉床上吃豆酥糖,她们从不打扫床,那些撒满枕头,被窝里的末屑,成了黑暗中苏青与祖母的美餐,这成了苏青的美好回忆。在《归宁》里面,母亲在为苏青祈福的时候,此时的母亲在苏青的眼里,本身就是一个神,“她的一生行为是善良的、慈爱的、舍己利他的,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神”。在苏青的眼中,家庭女性都是伟大而普通的,她们操劳一生,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虽然很平凡,但是都散发着神性的光辉。
但是与家庭里的女性相比,苏青作品里家庭男性都是大男子主义,具有封建家长制遗风的人物。如《外婆的旱烟管》中,一方面是写外婆对那烟管如爱至宝,那烟管被外婆看作是外公的象征,但是外公脾气却很差,考不进秀才,经常拿外婆出气。这样的一个家庭,是传统的封建家庭的写照,在外婆的眼中,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再离开外公了,只能在外公身上寻找幸福,所以才会对外公产生这样的依赖又害怕的感情。在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里,同样有一部分是家庭生活描写,小家庭的生活被苏青称为“诅咒”。生活中,家庭面对着经济的巨大压力,以前的风花雪月都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争吵。在文中,丈夫贤在事业上出现低潮的时候,家里面临着经济危机之时,爱面子的他不许妻子去赚钱,即使是不用抛头露面的写作,也会给丈夫带来无尽的羞辱。不仅如此,丈夫也不喜欢妻子看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腐朽思想深入他的心,给家庭带来了压抑与沉闷的气氛,最后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在苏青的小说里,女性都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又必须肩负起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义务,而男性在家庭中都是自私、卑怯的,他们视女性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歧途佳人》中的丈夫黄承德、公公黄鸣斋,在家庭中都是大老爷的角色,对女性根本没有一丝尊重。
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庭也是残缺不全的,即使是一个稳定的家庭,家庭成员里面的人也是各有所思,各有所求的。在苏青的文章里,还可以感受到孩提时家庭里的些许温暖,而在张爱玲的文章里是找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情的。《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回到家,是“蹑手蹑脚上了楼,觑人不见,一溜烟向他卧室里奔去”,当刘妈要他去见他父母时,他是“咬紧牙,抵死不肯去。”家庭在这里成了孩子心理上恐惧的地方,一团乌云似的阴霾在心里散不去却也逃不脱。对自己出身的地方都心存恐惧,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代替家庭成为心灵停泊的港湾呢?
并且张爱玲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单亲的家庭模式,《金锁记》、《十八春》、《倾城之恋》中,主人公都是缺少父亲,父亲早逝而在小说中缺席;《茉莉香片》中,是缺少母亲家庭的代表,即使小说中有完整的家庭,如《心经》,但是这个家庭已经名存实亡了,父亲对母亲早就没有感情,母亲也只是为维持家庭而对父亲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真正爱过的女人有两个,但是与他组织家庭的却是他看了一眼就定下来的烟鹂,最后免不了一场家庭的悲剧。
苏青激烈地抨击当时的家庭模式,认为家庭里最好不要有婚姻,苏青从两性关系去理解了家庭婚姻;而张爱玲没有那么极端,她更多地是从人性的方面去诠释家庭的悲剧。《金锁记》中的七巧就是因为对金钱的过份追求,才导致了她人性的变态,她先是“恋子”,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烟,以探听和渲染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趣,逼得儿媳守空房。后又“妒女”,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生活,连自己的女儿也别想得到。最后,一个好好的家庭在七巧畸形的情感之下,变得落魄不堪,每个人都在这个家庭里受着痛苦的煎熬。还有白流苏,在离婚之后,哥哥因为把流苏的钱用光了,就动心思想把妹妹赶出去。这个都是因为金钱而引起人性的罪恶,家庭因为人性的自私、卑劣而变得冷漠、凋破,没有一点亲情可言。
张爱玲与苏青作品里的家庭,都是不完满的残月。她们对家庭的认识,多少跟她们生活经历有关,但更多的是受她们的人生观的影响。苏青一向是从生活方面去理解人生,所以她才会对家庭的经营提出意见,怎么样才能组织好一个家庭;而张爱玲更多的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照,因而对家庭更多是从人性方面去诠释,揭开人自私、虚伪的阴暗面,警醒人们对自身反省。
张爱玲与苏青是不能让人忘怀的作家,她们笔下的人生是真实而自然的,她们的作品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文坛女性作家对婚姻、家庭、情爱的态度。苏青与张爱玲,一个是生活的智慧,一个是思想的智慧。
I03
A
1006-5342(2012)05-0070-02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