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和白居易诗歌中女性形象比较

2012-08-15李春芳

关键词:白居易李白诗人

李春芳

李白和白居易诗歌中女性形象比较

李春芳

李白和白居易是唐代负有盛名的大诗人,他们都对女性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创作了大量的女性诗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将二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李白;白居易;女性形象

李白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对后世有着极大影响的文学家。一个是盛唐最亮的“诗仙”,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有着“诗魔”之称,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足以代表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两位诗人都对女性这一群体给予关注,并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本文对两位诗人女性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相同之中探讨其中的差异性,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一 相似女性形象

李白和白居易都有大量描写女性的诗歌。据统计,李白直接描写女性及有关女性描写的诗有一百五十多首,王安石说李白诗歌“十首九说妇人与酒”。[1]南宋人陈藻的《读李翰林诗》也说:“杜陵樽酒罕相逢,举世谁堪入此公。莫怪篇篇吟妇女,别人无物与形容。”而白居易涉及女性的诗作也极为丰硕,高达一百七十余首。二人女性诗的数量之多,在历代诗人中是少见的,而女性诗涉及范围之广,关注角度之深也是其他诗人所无法企及的。他们的女性诗几乎包含了封建社会的各个阶层。

1.宫廷女性。

宫廷女性是封建社会君主制度的产物,这两人都对宫廷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杨贵妃、王昭君、失宠后妃、普通宫女等。李白诗里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杨贵妃;“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的西施;“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的王昭君,还有《长信宫》里“独坐怨秋风”的“团扇妾”,《怨歌行》中幽恨哀怨的宫女。

白居易描写的宫廷女性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的王昭君;“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的上阳女;“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的陵园妾;《后宫词》中“三千宫女燕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的宫女。

2.舞女妓女。

唐代歌妓制度盛行,歌妓也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徘徊在文人墨客之中。李白站在欣赏者的角度赞赏艺妓的才华:“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他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把感觉形诸笔墨。携妓漫游也是李白崇尚魏晋风流的表现:“我今携谢妓,长啸决人情”“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但他写妓女的同时,常常融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情怀。咏妓诗中他疾呼“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邯郸南亭观妓》则发出“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的感慨。歌妓舞女只是作为李白豪放旷达行为的点缀者而出现的。

白居易与妓女交往密切,有描述妓女美貌姿态的诗句,如“艳动舞裙浑是火,愁凝歌黛欲生烟”“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咏妓诗中也有很多代言体,代妓作诗,赠诗予妓,如《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昔供奉寄新调弄谱》《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代诸妓赠送周判官》《代卖薪女赠诸妓》等。

3.劳动妇女。

李白塑造了许多纯朴天真的劳动女性,有采莲女、浣纱女、酒家女等。如他的《越女词五首》使女性以清纯的姿态出现在诗坛上,“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雪,不著鸦头袜”“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诗人不仅写出了这些青春少女的天生丽质,“清水出芙蓉”,还写活了她们贪玩娇羞的个性。而《其四》“相看日未堕,白地断肝肠”,更是将吴地女儿的多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还有“胡姬压酒劝客尝”的酒家妇;“机中织锦秦川女”的织妇等。

白居易的《采莲曲》也塑造了一位青春纯真的少女形象,“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其形象美好纯洁。当然他更多的是关注劳动妇女苦难的诗歌,“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的贫妇人;“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踏寒山自负薪”的卖薪女;“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的纺织女;“白日无光哭声苦”的弃妇等等。这些作品对底层劳动妇女苦痛的同情,无不倾注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两人在女性形象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仅限于宫廷女性、舞女妓女、劳动妇女这三种人物类型,比如二人均有大量的赠内诗。李白有《寄内》《寄远诗十二首》《双燕离》等三十多首诗,多表现了对妻子的愧疚和思念之情。白居易也有《寄内》《赠内》《舟夜赠内》等诗,他更多的是以夫君的口气告诫妻子,始终是以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对待婚姻。当然,白居易对待婚姻还是有着进步于当时时代的观念。另外,还有思妇、怨妇、征人妇、女仙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关注这些女性的状态和心理,谱写出她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二 差异女性形象

两人虽然都塑造了广泛的女性群像,但解读其诗作却发现他们的女性诗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相似的人物塑造也显示不同的寄寓、指向、情感。本文试从具体的女性形象来分析其差异性。

1.“杨贵妃”形象差异。

李白和白居易都对“杨贵妃”这一女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写绝了杨妃的美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组诗旨在赞美杨贵妃的美丽,她衣裳像天上的彩云,面容像娇艳的花朵,这样的美人只能在天上的仙境才能出现,其美丽让巫山神女都自叹不如,只有历史上的赵飞燕才可与其比拟。这组诗从人间到仙境,从现实到历史,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大胆地表现了杨贵妃的美丽,也表现出李白对美的欣赏。

而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成为千古绝唱,诗人用细致的笔法塑造了杨贵妃这位上层妇女形象。诗的开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极其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写出了杨贵妃的天生丽质、风采神韵。诗的后面写到“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让她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赋予了其超凡脱俗的美丽,也赋予了她忠于爱情的美好品性。虽然这首诗成为了李杨爱情的颂歌,但其本来的主题思想却正如陈鸿指出的那样:“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2]白居易还是无法摆脱“女祸论”的思想,正如《胡旋女》中所言:“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虽然他对李杨爱情悲剧是同情的,但作为儒家士大夫的身份,也使得他不能忘记政治责任,对美的欣赏的同时仍忘不了“尤物”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所以“数唱此歌悟明主”。

2.商人妇形象差异。

李白描写商人妇形象的诗或歌颂商妇纯真的爱情,或同情她们哀伤怨愤的心情。《江夏行》、《长干行二首》都以商人妇的口吻去述说离愁别绪,对女性的心理情思做了细腻的描写,“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使商人妇的形象更为生动感人。胡震亨说:“太白《江夏行》及《长干行》,并为商人妇咏。第其辞,五言二韵,节短而情有未尽。太白往来襄、汉、金陵,悉其人情土俗,因采而演之为长什。一从长干上巴峡,一从江夏下扬州,以尽乎行贾者之程,而言其家人失身误嫁之恨,盼归远望之伤,使夫讴吟之者足动其逐末轻离之悔。虽其才思足以发之,而踵事以增华。”[3]

白居易的商人妇也有表现她们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商人重利轻离别”表现了商人妇内心的漂泊不安、忧郁惆怅。而《盐商妇》中塑造的商人妇则是:“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前呼苍头后叱婢……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他所塑造的分明是一个骄奢懒惰、不劳而获的恶妇形象。她本是“扬州小家女”,其改变的原因是“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这首诗通过反映商妇穷奢极欲和精神空虚的生活状态大胆揭露了不合理的盐铁制度。而白居易早在《策林二十三·议盐铁之弊》里就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入为盐商。率皆多藏私财,别营稗贩。少出官利,居无征徭,行无榷税,身则庇于盐籍,利尽入于私室……使幸入奸党,得以自资。此乃政之疵,国之蠹也。”白居易的商人妇形象也是他“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的结晶。

三 形成差异的原因

李白、白居易所处的时代、地位、经历等的不同,使他们即使在反映相同主题的作品时也呈现诸多的差异性。盛唐时代是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更是用诗歌展示着大唐的文化精神,用浪漫主义色彩的笔墨去书写大唐的景象。而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盛唐开放、豪纵的时代特色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中唐的沉吟主题。白居易面对着日趋衰落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进步的思想倾向,举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妇女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

李白和白居易一位是真实性情的抒写,一位是政治情绪的流露。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多数是他所歌颂和赞扬的,她们身上寄托了李白的精神理想和生活状态,是他自我的真实体现。白居易则践行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正因为白氏女性诗歌主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使得白诗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在白氏女性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反思多于同情,对不合理现象批判多于文饰,批判方法上公允多于偏颇……他的批判精神,批判意识,对前朝对他所处的时代,都有着一种不可忽视的超越。”[4]

两人的教育背景也大不相同。白居易深受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而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并没有直接接受儒家影响,相反却有道家纵横家的气质,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叛逆,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由,他豪放飘逸、气凌五岳、笑傲沧州。他还塑造了独特的女侠形象,“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的东海勇妇,“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的秦女,她们身上寄托了李白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理想。

从李白和白居易的立场、身份、视角差异来看,李白是一位纯诗人,站在平民的立场、以相同的平民身份去看待女性,关注同情妇女,表现的是一种民间的豪侠情怀;白居易则具有“政客”和“骚客”的双重身份,以同情平等的态度关照女性时,夹带着正统儒家的政治情绪,在看待女性时显示出了矛盾性。

[1]乔象钟.李白诗歌中的妇女形象[A].李白论[C].济南:齐鲁书社,1986:37.

[2]陈鸿.长恨歌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41.

[3]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446.

[4]李雷.白居易女性诗歌社会内涵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1999(6):36.

Comparison of Female Figures Described in Li Bai and Bai Juyi’s Poetry

Li Chunfang

LiBai and BaiJuyi are great poets lived in the Tang Dynasty in China,they all attache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female people an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concerning the woman’s life.After comparing the two kind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ir poems,you can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ose woman figures,an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ose woman characters.

LiBai;BaiJuyi;female characters

I207.22

A

1672-6758(2012)05-0107-2

李春芳,在读硕士,陕西理工学院2009级,陕西·汉中。邮政编码:723000

Class No.:I207.2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白居易李白诗人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晒娃还要看诗人
纸上的李白(三)
我理解的好诗人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人猫
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