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实证研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8-15卢敏

关键词:育人高职语言

卢敏

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实证研究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卢敏

教育是一项育人的事业。作为学校日常教育活动最基本构成的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梳理为两个层次,即语言交流层次和教育智慧体验开发层次,提出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策略,并结合实践进行了实证阐述。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策略;实证

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如何育人,育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在学校这个范畴内,教师、管理干部、后勤职工都是育人的主体,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教师“教书育人”,管理干部“管理育人”,后勤职工“服务育人”,构成高校“三育人”工作格局,其中“教书育人”是“三育人”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正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把握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构建课堂的育人价值,对于高校育人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亟待开发。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每一个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 反思现实,提出问题

高职院校中庞大的英语教师群体长期被定位为一种充当简单技能培训、等级考试辅导、课程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标准等诸多自上而下的工作指令使教师被牢牢钉在一个狭隘的职业范畴内,仅仅思考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或教学技巧,并逐渐成为流水线上的作业者或简单劳动力,进而渐渐失去了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感,甚至把教育教学活动简单化、庸俗化、功利化和表象化。当然,这现象在其他学科教师身上也存在,但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身上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高职院校重视专业建设、公共英语教学学时少、学生学习英语底子薄弱且兴趣缺失的现实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背负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倦怠。一部分英语教师开始总结自己的教学经历,并试图从以往的经历中得到新的启示。

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英语教师总结自身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经历,把它概括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学校成立初期,高职院校发展呈粗放型发展模式,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在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和教学要求下,课时较为充沛,但师资比较匮乏教学任务也比较繁重,师生比例失调。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需求给所有学生上英语课。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在试图传授语言知识、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目的上。英语教师业绩的考核指标中也有等级考试通过率这一量化的标准。英语课堂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权威掌控下成为练习课。这样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只注意语言形式,而没有语言内涵,学生没有与教师一起参与、互动,因此丧失课堂活力。阶段二: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兴起,能力目标的培养成了主流。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和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英语课堂开始与专业群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并结合专业学习的背景或语料进行一些课程整体设计的调整。但是由于习惯了教学围绕教材走,而适合学生英语基础的且有专业方向的教材很少,英语教师只能做到设计理想化的课程设计和能力项目设计,但是却没有再挖掘教学资源,最后课堂教学仍然走回到不能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老路上来。而且在功利化的驱使下,一些专业开始认为语言课堂抢占专业知识学习的宝贵时间且对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锻炼没有用处,导致一些英语教师出现因为自我价值的缺失而产生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注入了热情,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用英语交流,将英语注入到专业学习中”只是一种理想。阶段三: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内涵建设提到了日程上。英语教师从认识上改变观念,为了活化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踏入职场所涉及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内容,注重在这些话题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打破专业的限制,跳出知识传授的圈子,把英语语言实践、职业能力实践和综合能力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英语课堂的目标定位于从让学生训练模仿到用语言来做事情的社会目标上。

综上,笔者学校一些英语教师教学经历的三个阶段无疑是他们一次次教学思考下的教学实践。三个阶段也说明了教师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教学改革的接受者演变到实施者。课堂教学的价值从应试走向了真正的能力培养。但是,一些有思想的教师开始进一步的反思。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不是只能止步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字、词、句的解释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表现呢?高职英语是否只能以很强的目的性来引导语言训练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言行事都不能说是错的教育目的,但是语言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哪里?一切回归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不应受学科的限制,不应受专业的限制。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学校一些英语教师重新寻找和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价值。

二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育理论研究学习后的思考。

带着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学校一些青年英语教师开始学习教育理论,并希望能为以后课堂教学新的实践探索寻找理论依据。

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发展需要,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历史上很多的教学家、思想家都认同这一观点,如卢梭的古典人文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提出了课堂教学共通价值观和学科教学价值观的重建问题。叶澜教授认为:“教书”和“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实际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其实,教师为了教好书先要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教师实际上是在育被动接受、服从、执行他人思想意识的人。课堂教学共通价值观是指课堂教学的价值要从单一的传递知识转变到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学科教学价值观是指具体学科都有其丰富的育人价值,而且其价值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场所。[1]其实外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具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Halliday(1989)指出语言是表达思想、实现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Vigovsky(1978)指出就教育而言,语言还是知识形成的一种媒介,知识是在语言中存在的。(转引自吴宗杰,2005)吴宗杰博士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用外语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研究、交换意见、写作等语言形式去关心、体会语言的内涵,也就是藏在语言背后的实质内容。[2]卜玉华(2006)分析了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和育人价值。认为:英语首先是语言学科,应把握其作为语言工具的性质与功能;英语教学不只为运用,还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支柱之一;英语学习要兼顾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生成转换与平衡。同时还提出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表现为:(1)养成开放观念和批判接受文化的意识。(2)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转换能力。(3)多元文化素养和尊重各种文化的意识和态度。(4)学习毅力和学习习惯的价值。(转引自刘新民,2008)[3]

2.高职英语教学的新视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度重视各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优化教育结构、体现社会公平、提升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规划纲要”对于我们思考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了宏观的、前瞻的视野。“规划纲要”提出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为本的立足点就是保证教育的质量,并且明确指出衡量教育质量的观测点在于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是否适应社会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分支,高职英语教学也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以这两个“是否”来衡量课堂教学的质量。唯有打开视野,将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从语言知识、语言技巧的学习升华为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进行交流的社会活动过程,并且师生一起体验教育带来的智慧,高职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实现高职英语课堂的双层育人价值体系。

笔者学校一些英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反思,从单纯的教书到带有研究的教学,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摸索适应社会需求、有一定理论根据的课堂教学实践,并试图以教学实践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首先,实践者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进行定位。第一层次即语言交流层次:从学生的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和生活、职场挂钩的话题,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在生活、职业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二层次即教育智慧体验开发层次:课堂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下坚持叙事方式来进行师生交流与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人文关怀意识。只有在英语课堂上将双层育人价值有机结合并实现,才能实现英语课堂的育人价值。

三 高职英语课堂育人价值实现的策略与实证

1.创新性地建设、解读、使用教材。

为了实现高职英语课堂的育人价值,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上着手。在调研企业、行业、学生的基础上,笔者学校数位英语教师投入精力进行教材的编写,特别是对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能亲自体验的生活和职场话题进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了国外教材与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其中相当部分数据、图表、商务文件、信函、产品说明书、广告、公告、通知及案例等均来自一些企业、公司或因特网,并配有相当数量的交际任务,旨在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使学生真切地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悉商务实践的技能、策略以及相关的现实职场的真实场景,从而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掌握相应的英语实践的技能。教材大量呈现了语言结构供学生课堂内外模仿,但语言结构的模仿不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就是说教师在对教材这一育人资源的建设和处理上试图以学生自主学习加模仿来掌握语言知识。对于教材设计步骤分明、难度递进的真实语言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很明确的指令来一步步用英语来完成,在此过程中试图让学生用语言操练有真实意义的事情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教材中呈现英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要做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是重要的,但同时也是复杂的。在英语课堂上,语言既是知识又是知识的媒介。而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进入高职的学生本身的情况也是复杂的。每一个自然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动机都不均衡。以前的学习经历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学生一方面抱怨应试教育,但又缺乏信心真正地用英语。这些都给高职英语课堂带来了实现育人价值的障碍。为了实现育人价值,就必须将“人”这一最核心的育人因素考虑进来。只是呈现有育人价值的教材或学习内容是不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目标教学,弹性地设定教学要求和难度。比如在实际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认知基础较低的学生完成“热身”或“导入”阶段的语言任务。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而不是反复指出他们的语言结构的错误。课堂上要将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搭配分组以实现合作学习或同伴学习。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教师要将学生状态分析、新旧知识或技能的链接和运用、对课堂发生情况的预测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价应侧重形成性、开放性的评价,而非用单次或多次的知识性的考试作为评价方式。

3.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以Willis和Nunan为代表的语言专家在交际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和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它是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以顺利完成这种活动为目的,使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形式用于交际活动中。交际活动中的任务还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一切可能讲英语。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笔者学校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任务的理解是,学生即使尚不能完整地用英语表达其思路,他起码在努力尝试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第二语言,只要能让学生开口,或以书面、阅读的形式综合运用外语,使任务得以执行,任务的目的即达成了。“任务就是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魏永红,2004)[4]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任务有产出性的成果,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发挥团队精神、倾听他人意见,这无疑也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4.叙事性的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都用日志或相互谈话等叙事性的方式进行对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学生的日志主要记录课堂上下所发生的和学习相关的事、学到的语言知识规律、语言结构累积、通过语言所呈现出的各种思想、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应。“高职英语课堂让我发现老师没有让我们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词reception,本来大家以为老师会让我们了解一下商务接待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老师先是不让我们看书自己想象商务接待主要做什么。大家开始都不知道,毕竟没什么体验。然后课堂上我们就被带入一个类似于话剧表演的世界,我们都成了主角,老师导我们演,就这样知道了商务接待是要做很多事情,以后接待客人时除了语言要求,还要我们耐心、细心、礼貌以及学会查一些网络资源。这些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的,但是现在我们从英语课堂上体验到了。”(摘抄于学生学习日志)教师的日志主要记录教学生活或教学事件。教师通过阅读学生日志和学生进行书面的交流,彼此说出真心话以达到心灵交流的境界,这恰恰是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侧重于观察教师教育理念是否贯彻、教师智慧是否增长、学生是否在课堂上体验了、发展了。“今天我发现学生有点懒洋洋,我本来想停下来唠叨他们一番,但是我忍住了,毕竟今天天气很差。课堂上今天是主要以时尚作为话题,给学生假设的背景是H&M这家连锁时装店,结果我发现任务开展的时间比我预想要花得多,我现在反思想想觉得主要还是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于是我开始用中文将我自己的购物经历结合一些我收集的这家店的图片进行解释。几分钟后我发现学生有了明显的兴趣。于是之后的课堂任务也比较顺利。”(摘抄于教师教学日志)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过程。高职院校庞大的英语教师群体应将“教书育人”从外在的职责变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从狭隘的职业范畴进入到体验生命、体验智慧的身心舒展的范畴;从教语言技巧的教学过程升华到和学生一起发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过程。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吴宗杰.外语课程玉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北京:安徽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

[3]刘新民.课堂教学育人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

[4]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Practice to Realize Value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Min

A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school education,and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facilitate human development.The paper sums up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oncerning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value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sorted into two levels.The first level aims at English communication.The second one is todevelop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wisdom.The paper elaborated practice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valu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values of teaching;strategy;practice

G712

A

1672-6758(2012)05-0063-2

卢敏,硕士,讲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邮政编码:313000

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编号:Y201121368

Class No.:G71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育人高职语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语言是刀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