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2-08-15王朝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家长

王朝杰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

王朝杰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刚入学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诸如:目标缺失,信心丧失,激情丧失,独立能力缺失等。对此,老师应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大学新生;适应;对策

金秋九月,大学新生带着新鲜与好奇进入大学校园。然而,一个月下来,许多同学发现,大学生活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在这里同样有烦恼,有忧伤,有单调,有焦虑,可谓是欢乐与痛苦并存,丰富多彩与单调乏味同在。怎样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强对新生学习重要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指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从中学时代走过来,每个大一新生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随客观环境改变、人际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以及对自我认识改变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刚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环境,新生们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在适应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各种心理矛盾。

1.目标缺失。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犹如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目标就是进入大学。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无处不在的督促,都成为这场比赛的动力,可是跨入大学校门后,比赛暂时告一段落。这时,学生的心情突然放松,目标突然消失,在一定时期存在理想和目标的“真空”,没有了目标,大学就成了懒惰的温床和放松享乐的园地。这种“前无目标,后无动力”的自由状态,让很多新生陷入迷茫,上课没精神,下课泡网吧,甚至逃课去聊天、打游戏、睡懒觉、谈恋爱等,找不到自我,情绪低落、茫然无措。

2.信心丧失。对大学新生来说,能考入大学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被学校、家庭、社会宠着,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强中更有强中手”,同学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佼佼者,身边不再是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赞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学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感到自己变得渺小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家庭经济困难,或服饰落伍,或浓重的方言,难免有相形见绌之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产生了孤独、紧张、焦虑等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甚至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1]

3.激情丧失。新生对大学及大学学习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数新生总会憧憬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他们认为经过艰难的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刻苦努力,大学是神圣的象牙塔,想象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把考入大学作为学习的终点,而不是新的开始。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专业可能并非自己喜欢,校舍也并非一流,师资也并非雄厚。曾有的憧憬和激情在现实面前渐渐消退,对学习的热情也渐渐冷淡下来,对大学的很多事情没有了兴趣,丧失了激情。

4.独立能力缺失。大学生离开了父母,告别了一切听从家长老师的安排,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自由独立的人,也意味着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安排,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开创。不少同学在拥有自由时,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及时的培养,就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中学造成的依赖性给新生们带来的痛苦从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反映出来,尤其在受到挫折时,新生们就会恋家想家不能自制。

二、大学新生的教育对策

1.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新生入学后,各高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其内容涵盖校规校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可以邀请知名教授、知名校友举办讲座或者报告会,通过一种新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充分利用高年级优秀的榜样资源,开展高年级学生和新生的学习交流会,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更容易被新生接受。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讨论学业、考研、就业等问题。让新生理智分析自己,确定学习和发展的新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时间,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定期向教师汇报学习状况。对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要有整体性,既要自己独立思考,又要参考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教师的意见。

2.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大学教育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思想的建立巩固与成才关系非常密切。大部分新生在高考选择志愿时,并没有真正了解所报考学校及所报考专业的真正内涵,而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或是跟随潮流。进入大学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学生发现自己对所读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不愿学或者不热爱所学专业。

因此,学校要加强专业教育,为新生讲解所学专业涉及的范畴、需要学习的课程、发展前沿、毕业以后就业的方向等,让新生通过专业介绍对所学的专业有大致的了解。给新生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科技活动或报告会,激发新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活动。只有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才不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

要让学生懂得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大学教育重在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任何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可做到的。对于大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学习什么专业,而是怎样去学,只要摆正了心态,扎根专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哪个行业都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

3.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首先,要学会生活自理。大学新生丧失了对家庭的完整依赖,从事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选什么课、买什么样的衣服、生病发烧时吃什么药等。要尽快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还要学会自己理财,花钱要有计划性。考虑哪些开支是必需的、基本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还要了解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挣钱的可能性,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2]

其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新生入学后,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吸引,由于不加选择,完全凭兴趣,过多参加活动而浪费较多时间。应合理规划时间,分清轻重缓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对自己发展较重要的事情上,要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再次,学会自我调节。一切只能说明过去,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只有靠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愿望得以实现。面对难题,向老师、学长请教,也可与同学商讨,更重要的是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而非单纯依赖别人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面对挫折,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也可咬紧牙关独立解决,把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以健康心态面对现实。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一是平等尊重原则。与人交往时应该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结合起来,学会换位思考。二是诚实守信原则。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是宽容待人原则。要宽厚待人、容纳他人,不要过分地挑剔他人;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有宽广的胸襟、豁达的气量,要容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容许他人有过错。四是互助互利原则。每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期待着获得他人的支持,那就必须从我做起去支持别人,互助成为交往的必然要求。[3]

其次,学习成功交往的艺术。学会对别人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对方;不要批评别人,要委婉地提出建议,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用感谢的方式增加感情,交谈时善于聆听、谦虚表达、自信从容、体贴关怀。

再次,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听学长讲,看我们做”系列活动。在高年级中选拔思想好、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让其参与新生班级的集体活动,通过日常的交流和参与活动的过程,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给新生听,帮助新生及早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

最后,要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对高年级优秀同学要充分挖掘,树立榜样,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宣传册、事迹展板等方式将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学习标兵、先优学生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以他们的成长、经历来感染教育新生,形成群体辐射效应,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刺激,激发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努力为新生营造一个充满积极拼搏气息的成长氛围。

5.加强心理辅导。

学校要加强对新生的心理辅导,对有关怎样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怎样缓解学习的压力、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怎样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怎样消除考试期间紧张心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学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和培养,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挖掘他们的潜力,还可以在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利用合适的场合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

6.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

学校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通过开班会或者去宿舍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及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利用电话、飞信、邮箱、网络等各种方式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以利于家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状况,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一方面可将学校相关的政策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在改进学校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以利于学校和家长双方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教育和监督,形成学生管理的网络。[4]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大学新生逐步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形成独立生活能力,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对一定挫折的心理健康的人,为成就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1]袁哲,陈燕.高校新生常见适应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2]曹国坤.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透视与对策[J].校园心理,2010,(1).

[3]商冬梅.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16).

[4]刘雪莲.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的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G641

A

1671-2862(2012)01-0098-02

2011-10-28

王朝杰,男,河南清丰人,法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家长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家长请吃药Ⅱ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