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破解幼儿园集体舞教学难题

2012-08-15浙江省象山县滨海幼儿园鲍斐丹

当代学前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集体舞舞伴队形

■浙江省象山县滨海幼儿园 鲍斐丹

幼儿园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不仅需要幼儿理解乐曲、记忆动作、掌握动作的顺序和队形变化,还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达成同伴间的合作、空间的合作。因此很多幼儿园便知难而退,甚至放弃集体舞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来破解集体舞教学难题呢?

一、课前准备要做“细”

怎么帮助孩子掌握动作、音乐的结构?教师提供给幼儿的适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幼儿是否能在长时间内完成转化动作?在需要交换舞伴时提供给幼儿的参照物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事先都得精心细化、充分思考。

1.选择节奏清晰的音乐。音乐是否被幼儿接受和喜爱是幼儿集体舞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原有经验,把握好熟悉和新颖的适度性。因此可选择与生活、游戏、童话有关的作品,也可选用各国名曲、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所选音乐要有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结构工整的特点,速度以中速为主。剪辑音乐时最好加上前奏、间奏和尾奏,便于幼儿利用前奏、尾奏交换舞伴,变换队形等。

例如在集体舞《田纳西摇摆》中,我们剪辑的音乐采用了A—B—A曲式,这是大班幼儿能接受的音乐结构。教师有意识地剪辑能培养幼儿感知音乐中相同、不同的意识和敏锐力,对幼儿的审美体验很有意义。又如《邀请舞》对换舞伴并行礼时,原先是前半句音乐做交换舞伴动作,后半句音乐做行礼动作。对于幼儿来说,要自始至终都必须卡在音乐的节拍上也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把交换时间延长一倍,使节奏变长,困难减小,提高了动作的合乐性。

2.编排难度适中的动作。教师在编排时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难度的适宜性。一般来讲动作应该是简单的、重复的,难度不能偏高,不致于幼儿学习的节奏感都被教师所控制,丧失参与的愉悦感。在设计动作时可遵循以下原则: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从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一个集体舞中选择一两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至少重复进行一个八拍以上,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导致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性而深感无趣。同时在每个集体舞中都应设计或有意识地选择1~2个具有挑战性的舞蹈动作或队形变化的新形式,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一种最优状态。

例如在《螃蟹舞》找朋友环节,教师先请幼儿变成同心圆,并引导幼儿从低到高扭动身体来自由表现螃蟹起舞,而后内外圈的幼儿交换舞伴,动作很简单,幼儿易接受,几次重复后便掌握。又如《牛仔舞》中,由于幼儿对于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较为熟悉,我就对音乐教材进行挖掘,突出舞蹈中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的动作元素、舞伴交往的礼仪和姿态,凸显新意。

3.设计变换有序的队形。集体舞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而队形变换是集体舞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变换集体舞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能增加幼儿跳舞的热情,但不宜过于频繁的变换。

例如教师在《山谷之舞》教学中采用了四路纵队、两个同心圆和螺旋形等形式。由于螺旋形较难,在开展活动时,这一环节幼儿相对完成得不够理想。又如在编排集体舞《火把节》时,由于幼儿对于此音乐旋律比较陌生,我就将动作的熟悉程度提高,选用了幼儿以往学过的舞蹈动作,队形变化也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

二、课堂把握要做“活”

成功的集体舞教学活动并不在于动作变化多、队形难度高,而是在于能否让幼儿在学习舞蹈时获得快乐,是否在轻松的状态下不自觉地掌握看似复杂的队形变化和舞伴交换,让幼儿真正跳得起来、跳出韵味、跳出健康,那么教师如何用心去追求和探索呢?

1.任务意识的培养。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察觉与认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将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集体舞活动中,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及教育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任务意识,明确学习重点,理解教学目标。实践中我们注重让幼儿明确各环节的任务与任务递进原则,运用简洁有预见性的提问、要求与紧跟着的示范、练习来分解任务,使用明晰准确的预令、提示、口令来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例如《欢乐鼓》中学习舞蹈的上肢模型动作:其中教师示范环节,两个教师一个做鼓,另一个做鼓手。第一次示范前就提问:这个舞蹈老师跳了几遍?而后开始示范,紧接着问题反馈。第二次示范前告知幼儿每一遍舞蹈都有二段组成,接着提问:第一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第二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在明确问题后,教师示范,紧接着再是问题反馈。从没有舞伴的学习,再到有舞伴分角色的学习,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孩子带着问题与任务意识主动学习。

2.难易分级的推进。从教学程序上讲,教师要掌握一般性的集体舞的教学规律:坐着做上肢动作最稳定,坐着做下肢运动次之;坐着比站着稳定,站着比移动稳定;在规定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在自由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个人独立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合作交往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下原则:由上肢到下肢的合理推进,由不移动到移动的合理推进,由固定模型到即兴表演的合理推进。同时,在创编舞蹈和教学过程时,注意到既有固定的动作和队形部分,又有即兴发挥创造的部分,随情节变化而创造的空间,使表演更具新意。

例如《牛仔舞》的教学流程中进行“小牛仔”固定模型动作的学习,先坐姿进行上肢动作探索,后站姿进行下肢动作探索;先定点不移动的学习,后移动位置、队形变换的推进;最后还设计一个重点创造环节——在圆心中牛仔做各种嬉皮搞笑动作,让每个扮演牛仔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体态等来创造性地自由表现。

3.辅助手段的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教学手段,往往给人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幼儿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幼儿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我们积极地在舞蹈器具、舞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上下功夫。

舞蹈器具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标记,一种为道具。标记的使用便于幼儿辨别动作的方位,帮助幼儿在舞伴交换中辨别队形线路。教师在地面上画出同心圆,贴上圆点标记,让幼儿能准确地站到位。而道具的使用,如手环、纱巾、帽子等可增加舞蹈的气氛,提高幼儿的兴趣,使舞蹈更具美感。例如教师让幼儿分别在右手上戴上红色、黄色的手腕花,请戴黄色腕花的幼儿站成圆形向后转,请戴红色腕花的幼儿去找朋友,幼儿很快就站成了双层圆。这样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

三、课后延伸要做“深”

课后延伸是集体舞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是集体舞教学内容在游戏、生活、实践活动中的扩展延伸,也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传播集体舞快乐因子的广袤天空,起着“得利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作用。

1.日常活动中的跟进。我们把集体舞的内容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早操是展示集体舞的一个极佳的途径,我们创造性地把集体舞元素和内容融入每日的早操,让每一个早操活动都成为了孩子们分享与展示集体舞的快乐舞台。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语言及时进行教育,将一些游戏形式和道具的玩法运用在日常游戏中。另外,在教室中设置了“音乐角”,播放集体舞舞曲,投放道具(如手环、彩带、帽子、纱巾等)、乐器,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尝试,增加幼儿交流分享集体舞的时间和机会。

2.节庆表演中的展示。我们充分挖掘多元化的集体舞教学素材,创编出了形式多样、各具风格、不同国籍文化的邀请舞、直列舞、单圈舞、双圈舞、亲子舞等集体舞,结合各类节庆活动,让全园孩子都进行集体舞展示。例如秋季集体舞比赛、“六一”文艺汇演、迎新年亲子集体舞会等活动中,孩子们的集体舞表演都会掀起全场的热潮,成为观众的焦点,赢来大家的赞叹。孩子们也在多彩的活动当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体验成功。

3.家庭社区中的拓展。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开办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重要性及作用,并通过网站、园报介绍集体舞教学。采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班级QQ群”等形式,搭建家园交互平台,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利用集体舞亲子手册,有效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集体舞游戏等。教师还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在园外开展体验音乐、探究音乐的活动,在家长开放日、新年舞会和社区演出上,我们还组织亲子集体舞《欢乐鼓》、《火把节》等活动。

每一个孩童都是天生的舞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舞蹈不仅能塑造气质,更在增添魅力、锻炼体力、磨练毅力、开发智力等多方面,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我们不能因为集体舞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难而放弃这项教学活动,而是应该努力破解难题,让孩子们跳出健康,舞出童趣,让集体舞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集体舞舞伴队形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找舞伴
茶之圆舞曲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声”“生”“升”找舞伴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找舞伴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
你好!伙伴
广州市中学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