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小说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2012-08-15张莹

关键词:狂人阿Q音节

张莹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充637000)

论鲁迅小说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张莹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充637000)

对鲁迅小说中形容词重叠式中的AA式、AABB式、ABB式进行分析,借助现代汉语的理论,从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方面来重点分析它们对文学作品中的功用。发现鲁迅小说作品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运用不仅使文本本身充满审美情趣,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也具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研究其背后的语言价值对研读鲁迅小说提供帮助。

鲁迅小说;形容词重叠式;AA式;AABB式; ABB式

鲁迅先生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主张“真诚的写实文学”,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历史、社会、人生,而作品的体裁则有散文、小说、杂文等。其中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这些作品文质兼美,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文学修养、审美品味,还可以了解鲁迅所处的那段历史,以及那段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况,理解他积极参与现实,以个体生命去肉搏着空虚中的黑暗,在抗争中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以个体的牺牲换取人类的进步,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1]。笔者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发现其作品中特别是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重叠式,往往是春秋笔法,一字含褒贬。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形容词重叠式有什么作用呢?笔者借助现代汉语的理论,从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方面来重点分析它们对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朱德熙先生在他的文章《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将现代汉语的形容词根据其形式特征分为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多、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干净、大方、糊涂),也就是性质形容词。而复杂形式的形容词则主要指:①重叠式;②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③“煞白”“冰凉”“通红”等一类形容词;④以形容词为中心构成的词组,如“很好”、“挺棒”等[2]。朱翠萍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语义研究》,指出状态形容词包括AA、AABB、ABB、BA、ABCD[3]。其中 AA、AABB、ABB也就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形容词复杂形式的前两种。这也是本文要分析探讨的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中的重要语言现象。重叠式是指单音节形容词A按照AA的格式重叠,第二个音节一般读高平调,重音也落在第二个音节上。例如:慢慢,尖尖等。双音节形容词AB按照AABB的格式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例如:“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4]。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形容词的后加成份可以分为双音节和三音节的。双音节的后加成份通常是两个同音的音节,例如:黑乎乎、甜丝丝,即ABB式。而三音节的如:灰不溜秋、黑咕隆咚,即ABCD式。鉴于行文需要,本文把这两种形式称为“形容词的重叠式”。

一、AA重叠式运用的分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药》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是:表现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夏宇的鲜血却被愚昧无知的老百姓拿来当作治好“痨病”的药引子,彷佛是这些愚昧麻木的老百姓吞噬了革命者。同样,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也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文字对那个时代老百姓的麻木无知,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刽子手的贪婪、凶恶描写得淋漓尽致。

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

2.老栓慌张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3.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4.两块肩胛骨高高凸起,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5.小栓慢慢地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

6.他的女人,从火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李英哲先生说,当我们把一个词语加以重叠时,其结果往往不只是重述那个词语,重叠之后常常会改变其发音、形态、甚至词性……所谓词性改变是指A本身不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而是名词、动词等其他词类的词,但A重叠之后,AA则是一个状态形容词[5]。上面句中的“抖抖”和“急急”就是这种情况。

“抖抖”在描写华老栓的时候出现了两次,这两回都是作状语,语义指向华老栓。第一回是他接过勤苦赚来的钱,准备去给久病的儿子买“救命药”的时候,这里华老栓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有对儿子身体的担忧,还有对辛苦赚来的钱不能承受之重,还有怀揣希望的激动。第二回是他和刽子手一手交钱,一手交药的时候。这次华的心理更复杂,他不敢接那东西,但那东西又是他久已盼望的甘霖,非常矛盾。“硬硬”作状语,语义指向钱,在漆黑的老街上异常安静,忽然听见人声,华老栓不觉吃了一惊,按按钱还在,此时华老栓还没有得到“救命药”,心情是紧张的、担忧的,所以,口袋里的钱也彷佛很硬。

“高高”“慢慢”是来描写华小栓的。“高高”“慢慢”在句中都作状语,但语义指向不同,“高高”语义指向动作的当事,即小栓的肩胛骨,肩胛骨高高凸起,彷佛要从小栓身体中抽离出来,“高高”细致地刻画出小栓长久被病痛折磨瘦骨嶙峋的模样,而“慢慢”语义指向施事小栓,二者语义指向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刻画出小栓已经是病入膏肓,病痛就要吞噬了他的性命。“急急”是描写华大妈在得知丈夫买到“救命药”后焦急的心理,她的“急急”和小栓的“慢慢”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栓病得严重。

二、AABB式重叠式运用的分析

AABB式形容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比较鲜明,它们零散地出现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下面就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以一个患有“迫害狂”的病人的口吻自述,他目睹在那个人吃人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如何相互吞噬倾轧。封建宗法制度和虚伪的旧礼教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这把软刀子不知吃了多少人。鲁迅先生通过“狂人”的眼睛看社会又是怎样的呢?请看: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2.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

3.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地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

4.他不以为然了,含含糊糊地答道:“不……”

“歪歪斜斜”作状语,语义指向“仁义道德”四字,严肃认真的历史书上的字怎么会“歪歪斜斜”?“歪歪斜斜”却是恰到好处的,因为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的精神病人,他固执、主观,从他眼中看正常的事物会变得不正常,但是狂人的“呓语”却道出了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仁义道德”的虚伪面具。“呜呜咽咽的笑声”这又是狂人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呓语”,那些吃人的人利用伦理道德的软刀子杀人之后必定会假惺惺地装出拯救苍生的伪善面孔。而“鬼鬼祟祟”则是狂人这个患有“迫害狂”病人的典型话语。“迫害狂”病人常常会幻想自己遭受种种迫害,同样狂人的幻想又无意中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上那些伪善人都是在黑暗处设下害人的圈套。“含含糊糊”是在狂人问某个人“吃人的事有没有?”那个人回答时候的情态,它在句中作状语,语义指向动词“答”。回答的人一开始以为“狂人”在跟他开玩笑,在狂人的一再追问下,他有点明白狂人的意思,思想要比话语行动的快,所以他的话语跟不上他的思想了,所以,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社戏》是鲁迅先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主要写主人公由在京城看京戏的两次不愉快的经历,回想起儿时看戏时的美妙经历和心境。如:

1.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地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地敲打,红红绿绿地晃荡……

2.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就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或邻村的闲汉。

第一个句子连用了三个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式,这三个词描写了主人公在城里看戏时,戏台上人声鼎沸、乌烟瘴气,戏台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语言文字中是无尽的厌恶和反感。相反,主人公回忆起农村的景象是人们疏疏朗朗,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三、ABB式重叠式运用的分析

ABB式是状态形容词的典型格式,数量上也是最多的。同样,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也是运用最多的。《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旨在暴露国民性的一部小说,该小说通过阿Q滑稽可笑的行为,用哀怜和愤怒的笔触揭示国民形形色色的劣根性,这其中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见风使舵等,以及在落后的农村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深蒂固。如:

1.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地瘦伶仃地正在他面前……

2.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辣辣的有些痛………虽然还是有点热辣辣……

3.有一年春天,他醉醺醺地在街上走……

4.于是,伊们眼巴巴地想见阿Q,缺绸裙的想问他买绸裙,缺……

阿Q是一个在那个凋敝落后的农村中,处于最底层的受压迫者形象。他没有自己的住处,没有家,没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没有自己的姓名,所以,他的生活过得百无聊赖,只能流浪在土谷司这种破庙里。他没有理想,所以业余乐趣就是赌赌钱、欺负欺负比自己不如的人。“懒洋洋”“醉醺醺”这些词在句中作状语,语义指向施事阿Q,这样把一个游手好闲一个听了别人几句夸就自鸣得意的街头赖皮形象阿Q,一个整日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街头流浪汉阿Q摆在了我们面前“眼巴巴”是说未庄的人在阿Q身上有他们寻找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就记起了阿Q,他们焦急等待阿Q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中形容词重叠式的例子还有很多,本文只是重点分析了几篇。通过对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中一部分形容词重叠式的分析,来探讨这些形容词重叠式在小说作品中的语言价值,希望能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一点小小意义。

[1] 徐小丹.论鲁迅创作中的旧文化情结[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72.

[2] 朱翠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语义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6-22.

[3]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3.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5.

[5] 李英哲.从语义新视野看汉语的一些重叠现象[J].汉语学报,2000(1):79.

On eclipsed form of adjective in the work of Lun Xun in Chinese text

ZHANG 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

This article has depicted and analyzed the AA.AABB and ABB style of eclipsed form of adjective in Lu Xun's novels.Getting help from the theory of modern Chinese and based on the postural objective's structure form,grammar function and semantic character,it searches its function in literature works,and finds that eclipsed form of adjective is multi-used,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work full of aesthetic,but also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mes.Hopefully,its value behind language can do help to explain Lu Xun's novel.

novel of Lu Xun;eclipsed form of adjective;AA style

book=95,ebook=99

I207

A

1009-8976(2012)03-0095-03

2012-06-16

张莹(1988—),女(汉),湖南宁乡,硕士主要研究词汇学。

猜你喜欢

狂人阿Q音节
阿Q和老A
拼拼 读读 写写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快乐拼音
游戏狂人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