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通货膨胀的行业不对称性——基于食品价格增长快于其他行业的比较分析

2012-08-15何源

对外经贸 2012年1期
关键词:工业品劳动生产率纸币

何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2005年、2007年以及2011年分别发生过三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这三次较大的物价上涨时期的不同行业的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不同行业的价格上涨时间和幅度并不相同,总体来说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在时间的起涨点上,当物价指数大幅上扬的时候,食品(第一产业)价格上涨的起涨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小幅领先于工业(第二产业)等其他行业价格指数的起涨点,也就是说,与工业等非食品行业价格指数相比,食品价格总会领先一步上涨。第二,食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在上下波动过程中,无论上涨还是下跌的斜率都要大于工业等非食品行业价格指数的斜率。第三,食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一直处于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上方,这表明在整个通货膨胀期,食品价格的涨幅一直位于各个行业的涨幅前列。对此,国内的学者对这种现象也提出过各种解释,但绝大部分都只是从微观的角度去寻找原因进行解释,从经济学理论上系统地进行分析较为少见。而且对于物价整体上涨的研究较多,对于为何食品价格上涨的起涨点总是先于总价格上涨的起涨点以及波动斜率相对较大的问题,基本上是空白。对此,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不同行业的上涨特征和幅度并不相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食品价格的上涨快于工业等其他行业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所谓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即,公式中e为需求价格弹性,Q为需求量,ΔQd为需求量的变动量,ΔP为价格的变动量。食品由于商品本身的特殊性,人们每天需要的数量较为固定,无论其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对食品的需求量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动。食品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在经济学中表现为价格需求弹性小。

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可知,当各种不同原因造成投放于市场的货币过多时,市场中的流通货币相应增多,而在这个时点上的商品供给增长幅度就会小于流通货币增长的幅度,造成过多的货币去追逐较少的商品,供求平衡被打破,供小于求,商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但在上涨初期,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造成价格普遍上涨时各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和供求的动态均衡过程也不相同。

通胀初期,当食品价格上涨时,由于它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食品的需求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价格上升,销量基本不变,供应方的销售额上升,则食品的价格上涨就会被确认,食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在第一轮中就形成。而当其他非食品商品的价格上涨时,由于这些商品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上涨带来的是短期的需求量大幅下降,反而造成销售额的下降,供应方只有调低价格来保持原有的销售额,宣告此类商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第一轮失败。由于经济学中的弹性系数分析只是对短期的供求变化作出反应,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中存在着过多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本上升的推动,人们对某些商品的短期不购买积压到一定程度,也会反弹为实际购买力。所以其价格上涨的供求动态均衡会在后几轮中成立,但时间上会滞后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食品价格指数的上涨会领先于总价格指数的上涨。

而且食品的供求动态均衡在第一轮就获得确定,非食品商品的供求动态均衡在后几轮才能获得确定,那么食品的每一轮上涨的时间周期要小于非食品商品,所以上涨起来在同样的时间内,食品的上涨幅度就会大一些,价格指数曲线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食品上涨的斜率较大。而在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期间,当食品价格短期下调,由于它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食品的需求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价格下降,销量基本不变,供应方的销售额减少,则供应方为了保持原来的销售额,会继续下调价格。而当其他非食品商品的价格下跌时,由于这些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价格下跌带来的是短期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反而造成销售额的增长,供应方就会乐观对待未来的情况,停止下调价格甚至试探性地上调价格,结果就形成了食品价格指数在波动时下降的斜率也高于总价格指数。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历史上一直低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由农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来进行生产,是众多形态的生命体及动植物本身。生命运动是各领域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运动。现在人类在工业等非农业领域不断有新发现、新技术。但在生命领域里,研究和控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前进步伐相对缓慢。这也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最根本原因。

而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所反映的是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也就是其价值量的差距。在商品等价交换的背景下,如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产品去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产品,所需要的产品数量会不断增多。举例来说,假如整个社会上只有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生产部门,1000单位的工业品和1000单位的农产品是整个社会所需要交换的总量,而且这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具有相同的劳动耗费量,那么一个单位工业品的价值量此时等于一个单位农产品的价值量,也就是说,一个单位工业品可以等价交换到一个单位农产品。如果保持这两部门的劳动量投入不变,几年后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原来的1.5倍,那么需要交换的工业品产量的增加多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相对于工业品来说农产品变贵了,由一个单位农产品换一个单位工业品变成了一个单位农产品换4/3个单位工业品。

由于现代社会使用纸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在纸币的情况下,按照前例的假设,把1000单位金换成1000单位纸币,则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前的交换情况表示为:

1000单位农产品↔1000单位纸币↔1000单位工业品

这时每1单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都等于1单位纸币。当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此时金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那么市场中流通所需金货币量为2000单位,假如又发生了通货膨胀,2000单位金的纸币价格变为6000单位,则交换情况表示为:

1500单位农产品↔6000单位纸币↔2000单位工业品

由此可以算出,每1单位工业品的价格为3单位纸币,每1单位农产品的价格为4单位纸币,当物价上涨时,农产品上涨了3倍,工业品只上涨了2倍。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不论是在物物交换情况下,还是在金货币或者纸币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的情况下,只要农产品(食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慢于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上涨总是较快的,这是等价交换的客观要求。

(三)农产品的总产出增长率大幅落后于其他产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78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5919元,二者分别增长了55.6倍和44.3倍,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后,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提升。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内生产总值以一个高速稳定的增长率不断攀升,各类商品的供给也大幅增加,从而对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加以支撑。但从商品供给增幅的结构上去分析,不同种类的商品供给的增加幅度却不尽相同。1978—2010年,农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39.4倍,工业的生产总值增长了107.5倍,服务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98.4倍。在人们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量大增的背景下,工业和服务业等非食品行业的供给大幅增加,因此使得不断增加的需求能够得到支撑和满足,因此价格变动并不大,农业由于总供给增幅较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价格自然不断上涨。

(四)农产品价格向实际价值的回归

随着我国以前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抑制的一些非经济因素的逐渐减弱和消失,农产品的价格开始向其实际价值回归,因而造成了食品价格的加速上升。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存在一些抑制农产品价格的非经济因素,造成农产品价格难以上涨,实际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开始慢慢减弱或者消失,农产品价格向其实际价值回归速度明显加快。这些非经济因素除了为了达到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的目的,在20世纪50—60年代利用行政手段以及指令性价格形成剪刀差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由于食品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从而其使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食品成为人们最为敏感的消费品,当食品价格稍有上涨,消费者的情绪也会出现不安,即使食品价格的涨幅并没有达到造成人们所拥有的收入购买困难的地步,在心理上对食品价格上涨也难以接受。从需求弹性理论来看,人民的收入水平越低,对食品的价格变动敏感度越大,这也对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在调高食品价格时慎之又慎、举步维艰,长期如此,食品的价格与其实际价值的差额不断变大。

其次,和非农业的生产者相比,农民的文化、阅历以及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交易中的失误率较高,而且农民的需求或诉求复杂多样,难以统一,当农业和非农业的生产者同时维护自己的价格权益时,农民的利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等原因,制约了农民阶层的知政、议政以及参政的能力,造成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较小。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迅猛发展,以及农村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农民阶层,农民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的力量越来越强,这也加速了农产品价格向其实际价值的回归。

最后,我国农民属于小生产者,小生产意识浓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的是简单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意识不强。在商品交换意识中看重的是收回产品的成本(C+ V)而不是价值(C+V+M),误认为收回成本就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赚回了可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那一部分(V),并因此而满足。所以农民对剪刀差和不等价交换容忍精神较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意识大为增强了,也懂得了寻求产品利润的部分(M),否则就会停止交易或者减少甚至停止生产某种农产品。

三、启示与建议

(一)食品价格不可长期控制,应采取科学方法令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即便我们通过控制使得投放市场的货币量等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也不可能长期控制食品价格不上涨。这是由上述食品内在的原因所造成的,在货币超发、社会商品普涨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得快一些、幅度大一些完全是正常的情况。如果强制性地把食品价格与非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保持到一个水平上,甚至压到这个水平之下的行为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而且也是徒劳的。但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也将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让食品价格的上升比较平缓,应该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增加耕地,增加农民待遇,减少相应税率,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量,这样才能真正从长期上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二)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

让市场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发展,这需要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相应管制,让市场机制这双看不见的手能在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放松价格管制,使得市场信息系统能够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正常发挥其应有作用。

[1]肖楠,王璇.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与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

[2]张丽.基于VAR模型的粮食价格指数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

[3]蔡俊煌,林文雄,杨建州.中国涉农产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J].福建论坛,2011(7).

[4]张淑萍.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11(8).

猜你喜欢

工业品劳动生产率纸币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思考分析
数字孪生与质量评价——基于工业品电商平台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消失的纸币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猜纸币
猜纸币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