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地震及政权更迭对实施《新经济增长战略》的影响分析

2012-08-15张凤林

对外经贸 2012年1期
关键词:立国战略日本

张凤林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一、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经济经历了两个“失去的十年”,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长只有1.0%左右,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了消费不振、财政赤字增加、失业人数高居不下、国民对未来社会保障失去信心等情况。虽然日本自民党历届政府都把治理整顿经济、恢复民众信心当作头等大事,但成效有限,经济复苏和发展始终缺乏强劲动力,最终成为日本自民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9月,以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民主党政府上台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消退,为了兑现竞选承诺,给予国民更多希望,保住民主党首相“座驾”的“长坐久安”,开始着手制定拟在重新使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年6月,出任民主党政府第二任首相的菅直人在“履职演说”中对以往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日本经济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日本经济以前所走的“第一条道路”和“第二条道路”已经无路可走,必须寻找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这也是民主党政府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第一条道路”就是以“公共事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路线。这一路线在20世纪60、70年代因道路、港湾、机场、高铁等大型公共事业的投资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局面,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到了80年代,当这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时,这种“公共事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成正比,并开始显现“经济泡沫”。到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又实施了过于依赖市场的“市场至上主义”,推行了一条“以生产为核心,偏重供给”的经济发展路线——“第二条道路”,即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合理化”措施,优化机构,裁减人员,恢复企业业绩等。然而,“第二条道路”非但没有使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还造成了国民失业率增加,生活水平下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国民对政府失去信心等后果。

菅直人政府所寻找的“第三条道路”就是“从以往经济发展政策失败中汲取教训”,推行一条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把具体解决经济社会的种种问题都作为能创造出“需求与就业”的良机,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2010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日本未来十年经济战略的主体规划——《新经济增长战略》规划,也被称为实现民主党政府提出的将日本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强有力的财政”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的“三强”目标的具体计划。

二、《新经济增长战略》概要

《新经济增长战略》(以下简称《新战略》)规划是日本民主党政府对此前已经制定的各种经济发展计划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日本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规划。《新战略》提出了实行“以解决经济社会现有问题、以扩大需求和增加就业为重心,促进经济成长”的经济政策。在2020年前实现经济增长的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创造总计500万个就业机会和123万亿日元的市场需求的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列出330多项具体实施措施及时间表。主要目标有:2011年中实现消费者物价指数由负转正;尽快将失业率由当前的5%降至3%;在2020财年前,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2%;实现确保全体国民居有“定所”、工作有“岗位”;逐步降低法人税,将国内企业所得税税率由40%逐步下调至25%等。

《新战略》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主要体现在开拓提升优势增长、构筑依托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增长和打造支撑增长平台等三个方面。

(一)开拓提升优势增长方面

包括环境与能源战略和健康大国战略两个战略。环保与能源大国战略提出要创造超过50万亿日元与环境有关的市场需求,增加140万人的环境领域新就业岗位,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3亿吨。此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国家通过“固定价格购买制度”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环境未来都市”项目和森林再生计划项目;健康大国战略提出创造超过50万亿日元市场需求及增加284万个就业岗位。共有2个“国家战略项目”,即以促进医疗实用化项目和吸引外国患者的国际医疗交流项目。

(二)构筑依托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增长领域

包括亚洲经济、观光立国与搞活地方经济两个战略领域。亚洲经济战略提出,“推进致力于亚洲经济增长的国内改革,使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成倍增长”,“通过亚洲收入倍增,扩大经济增长机会”等目标。此战略共包括6个“国家战略项目”,即促进基础设施出口项目、推进降低法人税及“亚洲据点”项目、人才培养及高级人才引进项目、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标准项目、构筑亚太自由贸易圈(FTAAP)的经济合作项目等;观光立国与搞活地方经济战略提出“到2020年初访日外国人达到2500万人,将来达到3000万人,并以此带动11万亿日元需求和56万人就业”的目标。此战略共有4个“国家战略项目”,即推进创设“综合特区项目、吸引访日外国人3000万人项目、旧房改造及新建倍增项目和推进公共设施民间开放及活用民间资金项目等。

(三)打造支撑增长的平台领域

包括科技与信息通信立国、就业与人才立国和金融立国三个战略。科技与信息通信立国战略提出“创造引领世界的绿色革命及人类生存革命”、“增加独占世界鳌头领域的大学、科研机关数量”、“达到理工类博士毕业生完全就业”、“促进形成中小企业自由运用知识产权”、“以科技信息通信等提高国民生活的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和“投入研究开发投资占GDP总值的4%以上”等目标。此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强化国际竞争力及培养人才项目、促进灵活运用科技信息项目和充实研究开发经费项目等;就业与人才立国战略共有3个“国家战略项目”,即:幼托一体化项目、职业教育项目和国民居有“定所”、工作有“岗位”的新公共项目;金融立国战略提出了以“新金融立国”为目标,“确立亚洲主金融中心及主要参与者的地位”,“提高企业全球化进程的话语权”,“扩大运用能够使国民享受富裕生活的国民金融资产范围”等。有一个“国家战略项目”即推进创立“综合性的证券、金融、商品等的交易所项目”。

三、地震及政权更迭对日本实施《新战略》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灾害给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开始企稳向好的势头当头一击。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至今难以评估。同年9月,菅直人因种种原因被迫辞去首相职务,野田佳彦出任本届政府第三任首相。然而,面对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积重难返的经济低迷和震后复兴的巨额资金需求(20万亿日元以上),日益高企的债务负担(已占到国内GDP的210%)和失业率(2011年7月为4.7%)以及日元升值压力、老龄化社会保险福利负担等,都将对日本实施《新战略》产生严重影响。

(一)地震重创支柱产业,短期内难圆“强有力的经济”之梦

虽然本次地震涉及的东北地区的GDP产值仅占日本GDP的8%左右,但是该地区是日本四大工业带之一的京滨工业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经济主要支柱产业钢铁、石化、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受影响的汽车、钢铁等及其相关产业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近50%。地震致使大量工厂被迫停产、歇业,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地震引发的核电供应部分的关、停等导致电力供应趋紧,这些因素将在中短期内对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产生负面效应。根据《新战略》规划,到2020年,日本年均名义经济增长率为3%,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本次地震对于本已缺乏增长动力的日本而言,连续10年保持3%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地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强有力的财政”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受到挑战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财政作为支持与保障,日本的《新战略》的实施也不能例外。地震前,根据日本财务省2011年4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包括国债、借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为924万亿日元,人均负债约为722万日元,创下历史新高,为GDP的两倍以上。地震后,根据日本内阁府估算,受地震破坏,仅道路、港口、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和企业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可达25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3%~5%,而这一数字尚未包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样的损失对已经债台高筑的日本政府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救灾和恢复重建是日本政府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不做的头等大事,如果做不好甚至会影响到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本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故等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新战略》的实施,救灾和恢复重建所造成的巨额资金分流使日本政府财政分身乏术,难以支撑《新战略》中需要资金支持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如健康大国战略等。

(三)地震给《新战略》个别领域的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

第一,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出口将受到严重挑战。地震前,日本的核电、铁路、水务等“基础设施出口”发展面临极佳的机遇,亚洲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如在核电方面,日本已与多个国家如约旦、哈萨克斯坦、越南、印度等国签订核能及高速铁路等合作意向书,拟向这些国家出口成套核电站设备等。《新战略》确定,政府将积极配合核电、铁路、水务等相关企业推动对亚洲的“基础设施出口”。地震以后,核泄漏引发的恐慌不仅影响到日本本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已经对全世界的核电产业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原来与日本有核能合作意向的国家很难在短期内与日本继续核电方面的合作,不是合不合作的问题,而是建与不建的问题。另一方面,地震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日本国内掀起新一轮浪潮,在今后几年内,日本很难有剩余力量对外“输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量。因此,实现《新战略》提出的将核电站等“基础设施出口”市场规模发展至20万亿日元的目标面临极大挑战。

第二,“观光立国”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根据《新战略》规划,“观光立国”战略作为日本未来经济的一大核心支柱产业,到2020年“达到外国人访日数量2500万~3000万人”并以此带动11万亿日元需求和56万人就业,使其成为日本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之一。地震前,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统计,2010年进入日本旅游的外国人数为861万人,离2500万人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即便没有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的影响也难以实现。地震及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不但给位于重灾区的宫城、福岛、岩手三县的旅游业造成重创,而且对整个日本的旅游业也形成了强烈冲击。除短期内给日本旅游观光产业造成重创外,从长期来看,福岛核泄漏事故隐患至今还未排除,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非常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的观光旅游业都将处于低迷状态。

第三,《新战略》中提出了今后十年以“新金融立国”的目标,将金融业作为未来十年日本服务业的一个新亮点,“确立日本在亚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等。事实上,地震带来的心理冲击很有可能危及到日本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本次地震中虽然东京等大都市不是地震直接灾区,但核辐射波及的阴影还将持续。从日本列岛本身处在地震带上的层面来说,本次地震将深远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感。另外,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高,上海、北京、香港、首尔、新加坡等地金融产业正在对日本金融产业形成冲击,而地震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这种外部冲击。

第四,本次地震重创了日本的农业及海产品的生产,《新战略》的规划目标难以实现。资料显示,本次地震及海啸、核辐射影响最重的日本六县(宫城、岩手、福岛、茨城、枥木和群马县)是日本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水稻、猪肉、蛋鸡等农产品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20%以上。此次海啸、核泄漏等造成日本可耕地面积减少等情况将长期存在,《新战略》规划的到2020年实现粮食自给率50%的目标恐怕将成为泡影。另外,核泄漏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及核废水排放引起的海产品污染使原来从日本进口农产品及海产品的国家纷纷停止进口或减少进口,对日本的农产品及海产品出口打击巨大,难以实现《新战略》规划的到2017年实现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出口额达到1万亿日元的目标。

总之,《新战略》认为,“后危机时代”将是日本经济彻底摆脱“失去的十年”的绝佳机会。地震前,《新战略》已经开始启动付诸实施,并相应制定出了2011年实施要点。然而,震后复兴的巨额资金需求使日本政府实施《新战略》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政权更迭,到2020年前日本经济能否实现《新战略》所确定的目标将成为最大的谜团。

猜你喜欢

立国战略日本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亲密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战略
Study on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dispersion①
战略
Analysis on the crossing obstacle of wheel-track hybrid mobile robot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