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8-15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漯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陈 蕊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2年9月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不到4%提升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个比例争取达到15%,使其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漯河市作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和中国特色经济城市,目前正处于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如何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迅速行动,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漯河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漯河市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及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目前主要是指随着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

(一)漯河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漯河市的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等领域,目前投资规模已达60多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20多亿元。

1.新能源产业。漯河市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家,产品主要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机和电控系统、太阳能、真空管等。其中,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电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该项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目前该公司已实现2000套/年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预计2012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全省的空白,同时也将使公司研发中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中国节能、环保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引领者。

2.生物制药产业。漯河市的生物制药产业萌芽于10年前,近些年得到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8家,年产值超过11亿元。

3.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漯河市工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起步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家,主要产品是笔记本电脑、OLED显示器(即有机发光显示器)、液晶平板电视等,预计201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左右。

(二)漯河市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近年来漯河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相关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仍然局限于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影响了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同时还需要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2.大部分新兴产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漯河市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规模以上的157家工业企业中有技术研发机构的不到10家。大多数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基本表现为“拿来主义”,没有很好地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许多新兴产业企业成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空心”企业,只能处于新兴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效益无法提高,更无法做大做强。

3.新兴产业创业融资体系尚不健全。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新兴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购置或更新设备,投入大、回收期长、风险高。同时,漯河市目前的新兴产业企业很多为民营企业,资金不够雄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支持,融资非常困难,使得企业无法筹集到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只能通过民间融资来增加科技投入,量小力薄,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甚至错过了最好的市场发展时机。

4.产业布局分散,集聚程度不高。漯河市的新兴产业分布在全市两县、三区和淞江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东城产业集聚区、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等6个工业园区中。空间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自发形成的产业布局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需求。同时,新兴产业中缺少专业化水平高、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链,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导致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较低、服务水平也较落后。

二、漯河市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因素

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漯河市新一轮的大发展已经启动,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正趋于成熟。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漯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构成十字交叉,使漯河火车站成为全国一级的枢纽编组大站;京港澳高速、南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漯河市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而且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合创新型人才投资创业。另外在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随着《指导意见》的逐步落实,漯河市的交通会更加顺畅。

(二)具有良好的投资创业等政策环境

近年来漯河市先后开展了全民创业、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大学生创业、万人创业帮扶、机关干部帮扶企业等一系列活动。实现漯河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各种优惠措施的实施加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降低了一般生产性投资的进入成本,提高了社会生活的质量,使投资环境更具吸引力。另外在最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支持新型显示、信息家电、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等发展,建设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该《指导意见》的支持下漯河市将得到更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扶持,投资创业的政策环境也会越来越优越。

(三)市场需求规模逐步扩大

“十五”以来漯河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经受金融危机重大考验的情况下,经济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年均增长幅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漯河市是全国首家食品名城,食品加工、造纸、盐化工等主导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龙头,持续加大投入,上大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太古可口可乐、中粮集团、中煤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央大企业相继投资漯河,香港协鑫光伏、闽商工业园等一批投资十几亿、几十亿元的大项目落地结果,漯河市已成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对外开放优秀省辖市。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为新能源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加快漯河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漯河市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与产业化推广重大项目工程,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创业园、创业投资公司,着力推动新光源、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等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要注重现有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叠加,尽快形成产业链,并实现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二)加快技术创新及产品推广

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加强企业研发力量,鼓励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深化科技合作,鼓励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二是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及新产品的推广。要加快国内外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加大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竞争优势。

(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漯河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在高新区或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化基地,整合具有共同设备配套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建设经济型特色服务平台,完善和提升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创新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一是抓住全省制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有利时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漯河市布局和落地;二是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大专项建设;三是制定全方位扶持政策,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足额安排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和协调,对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布局规划、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资金引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集中调度用地、环境容量、信贷、水资源等要素,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和及时有效推进。

(五)整合资源,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应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一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统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二是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市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市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引导一批国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来漯河市拓展风险投资业务;三是遴选培育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版发行上市,实现直接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六)实施人才战略,积蓄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各类专业研发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大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制定落实各类技术专家、企业家参与高新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优惠政策,必要时筹建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三是做好培训工作。加强对外学习交流,组织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负责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产业集聚区负责人赴国内、国外学习培训。同时,加强与国内、国际先进技术机构的合作,促进先进技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

(七)做好招商选资工作

一是加大新兴产业专项招商力度,重点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国内有关重点企业的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平板显示器等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高技术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二是开展产业招商和“补链式”专业招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产业链,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别要依托漯河市产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通过招商、嫁接,引进企业、大项目,促进研发机构、大企业生产基地向漯河市转移。

[1] 徐斌.刘晶,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商品与质量,2011(7):22 -26.

[2]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J] .经济纵横,2011(1):16 -19.

[3] 田杰棠.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发展研究,2011(7):31-33.

猜你喜欢

漯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漯河市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漯河市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漯河市城市园林绿化主要配置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