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2-08-15许青云

当代经济 2012年17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城乡

许青云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99)

一、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内涵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乡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新体现在一是规划在先,二是开放,三是集约。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业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城镇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向城镇持续稳定转移,是农村农民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从短期内的静止状态看,城乡关系是一种统筹关系;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城乡关系是一种消长的关系。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改革的角度讲,就是由原来的单项突破改变为全力推进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总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影响着工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积聚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带动区域发展,影响着区域结构优化;城镇化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着城乡结构完善。同时,城镇化是空间利用集约化最充分的体现,城镇化把资源要素、包括人聚集到一个载体,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放大功能。通过集约化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和形态,才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城镇功能,用较少的资源要素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2、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统筹城乡,必须把城市做大做强,把中心镇做大做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使农村富裕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农民人均拥有资源量,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率,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明显加速,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的新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30%提高到60%,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率已超过30%,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未来5-10年,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速度快、后劲足。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全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潮流。

4、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依据区情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的选择,必须与基本区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目前,中原经济区区情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人多地少。河南省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着近600人,是我国人口密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人地关系紧张,应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规模较大的城镇化需求;二是生态环境压力大。中原经济区应当走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三是农业大区。中原经济区肩负着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安全和土地红线的重要责任。城镇化道路应注重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四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在资源禀赋、交通区位、面临的主要矛盾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此,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5、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一般来说,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3倍,城镇化每提高1%,总需求增长1.2%,带动整个GDP0.4个百分点,每增加1名城镇人口,至少可带来10万元的建设投资。目前,河南省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

6、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城乡二元化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构建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县级城市为主体、明星乡镇为补充的多点式城镇结构,统领区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布局,人力、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利于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河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考

1、着力抓住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一是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构建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由加速发展期向发展提升期转变,从而为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勾画了基本的走向脉络。三是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结合体,必将成为国家实施内需拉动战略的关键环节,一些长期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会有较大的突破性改革。四是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模式开始步入成形期,一方面农业生产规模化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加快转移,形成了城镇化的“推力”;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化发展推动人口向城镇加快聚集,形成了城镇化的“引力”,孕育出相互融合、互为动因的内生性发展张力。

2、着力把握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突出引领,“三化”协调。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联工带农的作用,确立其核心引领地位,促进要素集聚化和农民市民化,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结构升级,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从而形成引领主体突出、两大支撑有力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布局。注重规划先行,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强化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加强规划管理,指导城镇建设有序开展。要把城镇体系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兼容在一个大的发展框架中,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谋划发展。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扎实稳妥,量力而行。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取得户籍、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新突破。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受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尊重群众意愿,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和增收、创业等持续发展问题,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着力抓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具体措施。郭庚茂省长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全局性举措来实施、紧迫性工作来推动、历史性任务来完成,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把加快城镇化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要抓住五点举措。

一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轴带发展实力,加快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加快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首先,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郑汴新区。其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组团、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协同发展;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和形态,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再次,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提升县城发展水平。最后,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率先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一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增强城镇发展动力。首先,加强要素聚集与辐射,壮大城镇经济。要抓住我国经济总体转型、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全面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努力扩大中心城镇和镇域经济的总量;要加强城镇战略规划研究,培育发展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区域发展政策指导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避免趋同发展、低水平竞争。其次,加快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耗能、节水型工业;建制镇、中心乡镇要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最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同时,培育扶持电子信息科技、文化传媒、旅游、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城镇,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生产、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城镇和社会。

三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装备武装农业、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其次,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尽快开展农村土地市场开放试点。再次,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步伐。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保障逐步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后,积极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鼓励一些地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

四是妥善处理“三化”协调发展关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联工带农的作用,确立其核心引领地位。新型城镇化引领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人口集聚、工业集成、农业集约。引领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工业布局和先进生产要素以及公共服务,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腾出空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结构升级,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基础支撑,从而形成引领主体突出、两大支撑有力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城镇发展活力。首先,市场机制多方融资。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其次,市场机制管理城镇。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打破政府垄断城镇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旧模式,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变政府对公用行业的直接行为为间接的监管,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最后,市场机制破解难题。要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用地难、融资难等难题。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投融资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切实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上市融资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促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1]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11)上.

[2]耿明斋: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N].河南日报,2011-11-23.

[3]王永苏:持续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引领的认识[N].河南日报,2011-12-30.

[4]刘怀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中原崛起[N].河南日报,2011-12-22.

[5]郭庚茂:在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上讲话[N].河南日报,2011-09-01.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城乡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