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的构想

2012-08-15闫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用工劳动力河南省

闫娜

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的构想

闫娜

目前,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构建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如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企业面对用工情况的新变化应当如何适时调整用人政策,职业教育应从中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等问题都将在文中给出合理化建议。

产业集聚;人力资源;良性循环

产业集聚区要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和利用包括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而人力资源是最具有活力和能动性的资源。河南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蕴含了巨大的智力和动力能量,人力资源相当丰富,若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并与其他政策相配套,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此种情况下,研究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状分析

当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现状呈现出了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双栖”农民不断涌现

随着产业集聚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的不断加剧,产业集聚区也不断发挥人才“吸泵”作用,吸引了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近就业,形成了一批“亦工亦农”的“两栖”农民,这些农民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增加一份可观的工资收入。

原来,当地农民外出打工者占据多数,现在随着产业集聚区的不断发展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增多,当地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他们上班进车间、下班忙农活,田头车间两头跑,不用外出也能发家致富。企业对于“双栖”农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为了能使员工安心工作,很多公司除每日免费提供三餐外,在每个星期还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员工休息,让他们有时间回家务农。在农忙时期,企业会有特殊假期,让职工无后顾之忧。

(二)孔雀不再东南飞

调查显示,春节前从省外返回河南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20%,春节后不愿意继续到省外就业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15%,人数约180万人。2011年,河南省劳务工省内就业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26万人,其中约24万人是从省外转移到省内的。

河南省人社厅获悉,针对河南省劳务工就业意愿的最新问卷调查显示,7成劳务工春节后就业首选“足不出省”,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大的省份,自去年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就业人数。这是农村劳动力在选择就业区域方面的最新动态。

(三)大职业教育时代到来

“大职业教育”相对于传统的以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为主干的

“小职业教育”而言,它以全社会的职业者和职业准备者为对象,以全部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实施主体,以职前学历职业教育与职后培训以及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连贯。

在对河南省周口市11个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时,发现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对人力资源的发掘和培养走出了新路子,是各个产业集聚区中的亮点。调查显示,目前,在大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级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工业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工程。为了加快集聚区发展,有的县、市直接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在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集聚区和职业教育中心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目前已形成规模。

(四)劳动力呈现相对过剩,出现“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大于求,找工作难的局面持续了很多年,现在河南省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刘易斯拐点”,用工形势供求反转,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拐点”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的过剩,表现为劳动力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格局。

据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出现了2亿多外出务工群体,仅河南省周口市务工人员有27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5万人左右。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大量劳动力的存在并未使得产业集聚区“用工荒”的形势得以缓解,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依然存在。

(五)劳动者就业意识的转变

据统计,我国约有1亿多新生代的劳动者,该群体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主要从事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劳动密集产业。而我省产业集聚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上多属于此种类型产业,因此研究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代劳动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生存需要,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对于企业“软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他们对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强烈,在选择工作时,更关注企业对自我人格的尊重,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满足。闫娜/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河南周口466001)。

二、构建设想

在构建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如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企业面对用工情况的新变化应当如何适时调整用人政策,职业教育应从中如何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只有恰当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

(一)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凤凰择梧桐而栖”,为产业集聚区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和优良的软环境配套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承接产业转移,而且为产业集聚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努力打造和谐的人才生态“软环境”建设,做好人才环境的“水土保持”工作,避免人才重积聚、轻使用现象的出现。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职介中心革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企业方也应优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

2.加大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后勤保障,切实解决集聚区员工的衣、食、住、用、行的基本生活问题。除此之外,为吸引劳动力、留住人才,解决劳工的后顾之忧,产业集聚区应打造集学校、医疗、娱乐、职教、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大社区,用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强集聚区的人才吸引力。

(二)加强校企联合,树立“大职业教育观”

1.整合社会职业教育资源,打造新型职教中心。为快速培育产业集聚区企业所急需的大量技术工人,助推经济发展,河南省各产业集聚区也不断创新思想,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整合社会职业教育资源,把位置相对偏远的职专整体迁入职教中心,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的多所学校及各类成人培训机构纳入职业教育中心统一管理,为集聚区人力资源的发掘和培养走出了新路子。

2.增强校企互动,不断推广“订单培养”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不仅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更有利于企业招收到对口的成手,有利于缓解集聚区对成熟技工的需求。转移,以及推进“三化”的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和企业应合力加速这一用工新模式的推进。

2.要强化信息对接,提高服务质量。解决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招工、求职者就业是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事,要把解决用工问题作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工、妇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要建立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所辖区内企业的人才需求数据库,并实现两者信息的良性对接。

(四)主动落实优惠政策,优化企业用工环境

在构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时,我们更应关注到劳动者自身的新变化。新生代的劳动者对自身的权益维护意识增强,务工人员的“选择权”增加。80后、90后新生代已成为务工主体,他们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劳动强度等有新要求,对发展空间、价值实现等有新期待,越来越重视自身权益的实现和维护。

1.增强政策吸引力,能招来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政府充当的是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对于产业集聚区的用工问题,政府应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惠工”政策,切实在劳工的衣食住行、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2.优化用工环境,能留住人。要留得住人,减少企业人才流失,最根本的要从企业的用工环境着手。面对劳工群体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群体特性,企业应进一步推行人性化管理,优化用工环境。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主动落实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逐步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要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自身素质提供良好的平台。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普查和干预,做到以情留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构建以“政府搭台”为中心的劳务进出整合体系

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的建立,要求各部门必须突破合作壁垒,加强全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保持信息畅通,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1.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大力推进劳动力就地转化机制的建立。“双栖”农民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大粮仓,保证农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不仅缓解了产业集聚区的用工问题,对于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实现产业集聚规模扩大,承接产业

[1](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M]. 1964.

[2]省统计局发布2010河南产业集聚区数据[EB/OL].河南产业集聚网,http://www.jijuqu.com/Item/Show.asp?m=1&d=4941.

[2]左蕾蕾,周志红,余兵,何桂明.县域经济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J].2010,(4).

[3]刘保仓.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产业集聚——周口市产业集聚区用工问题调查和思考.中国就业[J].2011,(8).

[4]胥丽娜.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J].2011,(7).

责任编辑:姚旺

F274

B

1671-6531(2012)07-0032-02

河南省社科联2011年度调研课题“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良性循环问题探析”(批准号:SKL-2011-3214)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用工劳动力河南省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