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8-15谢永利庞道晶
谢永利,庞道晶
关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谢永利,庞道晶
民办高校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新生力量,探索其生存与发展的成功途径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石油学院快速发展经验的梳理,从实践层面证明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重要而有益途径。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力量,民办高校在十余年的积累之后,基本具备了高校运转所需的基本办学条件。一批办学起步早、具有一定社会声誉的民办高校已经告别“比校舍、比设施、比就业、比学生出路”的阶段,转向积极着手准备民办大学之间、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之间真正的较量。这些民办高校开始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变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培育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特色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两项尤为突出。
一、民办高校应正视生存危机,着手发展路径的探索
作为新兴高校,民办高校要想在公办高校尚感到竞争压力很大的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寻找突破口,以在某一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带动学校全局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为自己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有利空间。
(一)民办高校面临生源数量锐减所带来的生存危机
由于受到国家人口政策的刚性约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年人口出生量呈波动式下降趋势,近年来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已经从小学传导到高等院校,今后大学生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并将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在大学生源绝对数量下降的同时,随着大学扩招政策及职业教育的发展,生源相对不足的压力日益突出。此外,高考适龄人口出国留学数量的增加也是造成高校生源不足的重要原因。对个别高校而言,如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一定的特色,又不主动及时转型,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但是,民办高校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源危机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充分利用新建高校尚处于初建时期“船小好调头”的有利时机,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留一些有生命力的学科专业,取消或合并一些弱势学科专业;要合理配备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有效地避免了传统高校“积重难返”的不利局面。
(二)民办高校特色建设是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随着公办高校一味地追求“世界一流”、“区域一流”的办学定位,主观上搞大而全、盲目兼并重组的举动,严重违背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使中国的公办高校出现了“千校一面”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在自身条件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若简单地把公办高校当成样板,向公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看齐,势必导致民办高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所谓赶超公办高校战略,其结果只能是渐行渐远。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或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它在学校改革发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外界识别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民办高校的特色建设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属于弱势群体,迫切需要避免与公办高校的同质化与趋同化,在办学特色上另辟蹊径,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立足百年,科学定位,建特色高校
理论在实践面前多是苍白无力的,为此,本文拟以哈尔滨石油学院的成长经验为例,阐述如何进行特色定位,使抽象的理论更容易被理解并更多地为民办高校决策者们运用到学校建设的实践中。哈尔滨石油学院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批准成立的,如今已发展成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发展实力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笔者通过对其办学经验的梳理,认为该院在如下三点特色建设方面可资借鉴。
(一)依托关键行业,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石油及其相关产业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而黑龙江省则是以石油石化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国家能源基地。为此,哈尔滨石油学院把服务石油产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强调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此外,由于在新的陆地油田开发和进军海洋石油产业方面都有大批大、中型改制企业参与其中,一大批企业迫切需要高校提供一线应用型石油石化相关的技术人才,而满足这一培养层次需要的普通本科高校在全国屈指可数,这为哈尔滨石油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可见,强调行业定位,弱化所谓“世界一流”、“区域一流”的传统公办高校的定位模式,是民办高校决策者们需要切实认知并着手实施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
(二)面向未来,打造以石油石化专业为龙头、工科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布局
民办高校要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办好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和龙头专业。民办高校在创办初期进行特色专业建设,要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社会迫切需要、特色相对突出、且办这一专业的同一层次的高校相对较少、而本校的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有一定优势或基础的专业进行建设,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过早强调“大而全”的发展战略无疑是自取消亡。
哈尔滨石油学院成功选择这一学科专业布局的发展之路,根源于其面向未来的创办初衷:为党和国家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为学生传授其真正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学院还充分借助母体高校东北石油大学在内的各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吸纳了充足的民间资金,集公办大学品牌与民办教育新机制为一体,特色办学,高起点办学。在学院创办之初,学院决策者们就决定将本校建设成为众多民办高校最不愿意投资、但社会确实需要的工科院校,重点建设石油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现在工科专业学生总量占到全校学生总量的80%左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好的社会认可度。
以工科为主,重点建设相关度较高的专业,为学院办学降低了教学仪器设备和师资成本。由于学院主体专业均为工科,则全校的基础性工科的实验仪器设备得以实现共享,避免了一般高校利用率不高带来的资源的隐形浪费,为学院及时采购与更新设备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学院多选择有很大共通性的专业进行设置,保证了各专业每门主干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一定程度上的共享,而且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资深教授或其带领下的青年骨干团队。先进仪器购置,优秀人才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工程、石油化工专业为龙头,以机械、土木、信息、自控等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涵盖工、经、管、文、艺(术)等学科门类,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采用新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哈尔滨石油学院的决策者们在研究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传统公办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过分强调“两证”式职业教育,学生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论影响了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即使获得所谓“两证”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仍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展“企业内训”。针对这一实际,学院决策者、专家学者在与合作企业高层、工程师反复研究论证后,最后形成并采用校企联合无缝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紧密衔接的问题。这是个双赢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企业为拟录用的大二年级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委派一线工程师到校授课,无形中增加了学院原有的教育教学的培养投入,也为学院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转移原来属于“企业内训”范围的部分培训到学校进行,节约了企业的大量直接投入和隐形投入。现在这一培养模式,已经由过去在石油工程专业进行部分试点,开始向整个石油工程专业和化学工程专业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可以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快速崛起的重要法宝。
三、围绕特色,优化结构,聚博学名师
如果说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可以使得民办高校得以生存,那么民办高校要想长远发展,就需要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广聚博学名师。民办高校应围绕特色建设的需要,着眼未来发展趋势,推进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要善于吸引与提升现有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要善于利用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一线专业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等业务素质,更要积极吸引所办专业领域内的名师名家。
(一)实施 “银发工程”,引进专业带头人
所谓“银发工程”,是指积极引进本校所办或拟办专业所需的各公办高校退休、在其专业领域内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来校工作。通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多名本领域知名主任教授协同主持特色专业建设的强有力局面。尤其是最近三年,通过人员调整,将学院所需专业及共同课方面的省内本专业最优秀的带头人或业务骨干聘请到校工作,而且其助手亦多是学科带头人所带的研究生,实现了利用“一所公办高校的师资建设一个系部”的大好局面,学院系部建设得到空前加强。
(二)实施 “硕博工程”,培养后备力量
未来高校的竞争是实力与特色的竞争,但最终必须是师资力量的竞争。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而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为快速提高青年教师队伍质量,一方面学院制定了人才引进政策,大批年轻的博士、硕士的引进,快速地优化了学院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另一方面,加大已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了使所有教师在教学、学术水平上都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学院在一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了多层次的教学质量推进工作,制定了多项科研奖励制度。经过几年的不断培育,随机抽取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和原母体高校督导团的高度评价。年轻教师的科研成果也日益丰富,个别年轻教师一年发表的EI检索文章就达到5篇之多。
(三)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培养青年骨干
选拔并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提高师资水平,办好民办高校的战略之举。当前,所有高校都在积极培养自己的青年骨干。
哈尔滨学院在积极推进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领域。一方面请来校为学生联合培养班授课的工程师为青年教师作讲座、开座谈会,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派人到高校、高校派人到企业的相互参加科研项目等工作的开展,开辟了青年教师培养的新思路,拓宽了科研工作渠道,使得广大青年教师及时掌握企业的前沿动态及对知识、技能的新要求,为其成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的骨干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应当说,民办高校要想崛起并建成为百年大学,别无选择,唯有改革奋进,唯有聚精会神地培育面向未来的青年骨干。
哈尔滨石油学院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对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进一步思考:大学需要大楼、大师,更需要大计,尤其是百年大计。
责任编辑:姚 旺
G46
B
1671-6531(2012)07-0028-02
谢永利/哈尔滨石油学院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28);庞道晶/哈尔滨石油学院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