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2-08-15谢剑炜常海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谢剑炜,常海波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谢剑炜,常海波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国内最初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比较认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媒介,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互动的虚拟的实践活动。此定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基于网络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网上的教育。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研究者认为以上定义是狭义定义,并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定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思想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应该同时包括网上和网下的教育。中南大学徐建军教授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指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倾向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定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脱离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单独存在的,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网上、网下两个方面入手。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分析

1.过分沉溺于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据东南大学一份调查,高达56%的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18.4%的人3-5小时,16.2%的人2-3小时,每天上网1小时以下的,居然只有0.011%。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上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流行的“宅男”、“宅女”正是青年人依赖网络的真实写照。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在方便人们联系的同时,加剧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和交际能力的缺失,致使人际关系疏远。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最终致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2.网络行为更具娱乐性。从大学生的生活构成来看,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目的,但并不是全部内容。大部分的学生会在上课之余选择上网,而在网上的行为则很少与学习、充实自己有关。网络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极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对于娱乐生活的需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括玩网游、聊天、泡吧、看电影、看小说、听音乐。

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较为普遍。据刘继红等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五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29.6%的人在网上抄袭过论文;55.9%的人习惯从网络下载盗版音乐和软件;有12.3%的人在网络上讲过脏话;有2.3%的人有过虚拟的性行为;有3.8%的人在网络上传播过不实信息;有3.8%的人故意传播过病毒或破坏他人的电脑系统;有3.5%的人作为黑客非法侵入他人的信息系统;有1.9%的人在网络上发布他人的隐私或者恶意攻击他人;有2.1%的人在网上散发过不良政治谣言;有1.9%的人在网上传播过黄色信息或者电影;其中有12.3%的人至少有过上述的某种网上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违法(犯罪)意识淡薄,另一个是网络匿名的特性。大学生在网上道德失范的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以上两个原因,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违法意识的教育,同时采取网络实名制或者建立网络诚信档案来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监管。

(二)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创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1998年11月,中国第一个学生自己创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清华大学生“红色网站”诞生。网站内容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验交流、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为主。自2000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教育部建立起了“中国大学生在线”,一些地区和省市也建立起了大学生在线联盟,许多高校也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了许多具有校园特色的“红色网站”,这些红色网站专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服务。此外,高校还逐渐建立起了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这些校园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包括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就业服务、网络课堂、教务系统、电影等视频资料。

2.创建了数量众多的BBS电子公告栏。BBS可以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为人们交流和讨论提供场所和平台。现代大学生反对简单的思想灌输,他们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希望有公平对话的平台,通过BBS进行平等交流的方式已得到了普遍认可。目前高校中有影响的BBS有:清华大学的“BBS水木清华站”、北京大学的“北大未名BBS”、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BBS站”、天津大学的“天大求实”、中山大学的“逸仙时空”、大连理工大学的“碧海青天”等,都是大学生喜爱的BBS站点。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者开始重视运用人人网、校友网、博客、QQ群等工具对大学生加强网上宣传及舆论引导,建立起了与学生平等的互动的交流平台。在交流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网上、网下”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主动走进网络世界,积极参与网上活动,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但是,“网上的问题”还是要放在“网下”解决。许多“网上”反映出的涉及大学生行为表现、价值观念以及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最终还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下”认认真真地一个一个具体解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网上”的交流和“网下”的互动来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正常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2.网络德育进课堂。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像“孩子般的恶作剧”一样在网上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根本不知道这样做已经给社会、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甚至已经触碰到犯罪的底线。因此,“网络德育”在目前网络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进入高校课堂已经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固定的主流平台开展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认知等方面的教育,养成大学生积极、健康、规范、良好的网络行为,达到教育预期的有效性。

3.增强“红色网站”的吸引力。自2000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红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是这些“红色网站”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互动性不强、说教色彩浓厚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影响力没有完全发挥。红色网站的建设要在建设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真正吸引大学生的“红色网站”上下功夫。这样的“红色网站”才能有一批忠实的网友,才能够实现网络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作用。社会和高校必须舍得从人、财、物上进行有效投入和建设,真正发挥“红色网站”的作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4.对网络大环境进行规范。目前,网络大环境存在黄色文化泛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横行的特点。甚至某些门户网站为了吸引网友眼球,在网页设置大量篇幅的色情、搞怪图片和视频,某些搜索引擎打上不相关的字也能搜索出来大量色情信息。因此,我们要从大环境上坚决删除“黄色”网络文化,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校园网络文化,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

5.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对网站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功能。从1998年11月中国第一个学生自己创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清华大学生“红色网站”诞生起,大学生们一直在网站建设、版块处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的学生成为网站版块的版主,从内容到形式全面负责。他们本身就是大学生,他们的想法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如何把握好这些大学生骨干,利用他们引导广大学生、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今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趋势。

[1]郑洁等.博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磊.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潘敏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4]周洪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徐仲伟等.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汪灿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责任编辑:姚旺

G641

B

1671-6531(2012)07-0022-02

谢剑炜/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处助教,硕士(辽宁大连116044);常海波/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处讲师,硕士(辽宁大连11604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