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2012-08-15李梅英
李梅英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东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李梅英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文化研究在资料汇编、文化史及文学史研究、民俗及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与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相脱离的不足,未能将东北文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如何实现学术视野的突围和超越,是当代东北文化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东北文化;研究现状;学术视野
新时期以来,国内社会科学界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研究,其中,关于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显得更为热烈且趋于深入。改革开放以来,东北文化研究领域陆续出版了大量论文和数十部专著。东北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者们,通过对自身经济、历史、文学和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正努力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地域学术文化,与此同时,处于建设期的东北文化研究也存在若干不足和缺陷。
目前东北文化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东北文化及东北文学资料汇编
这类研究以大型丛书出版工作为主,如张毓茂主编的《东北现代文学大系》[1],汇集了1919至1949年30年中的东北文学代表作品。这套文学作品选集卷帙浩繁(共计14卷,700多万字)、体例严谨、资料丰富,《大系》分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及年表索引等卷,收录作品的体裁齐全,纳入了各种风格和流派的作品。整套丛书覆盖历史较长,编辑视野较广,资料收集详尽,具备原始文献功能,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显示出1949年之前的30年中,东北地区现代文学独特的发展脉络和个性品质。在编辑体例方面,丛书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形态的演变,把“东北现代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它收录的大量东北作家作品,展示出东北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并未与关内“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发生断裂和阻隔,二者之间存在着交流融汇、相互吸收、彼此生发的内在联系,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文献。
又如为纪念东北抗战80周年、由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初国卿主编的《伪满洲国期刊汇编》[2],集有56种期刊杂志,共计237册,这套丛书卷帙浩繁,吉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吉林社科院满铁资料馆等10余家图书馆都协助参编。“九一八”事变后,大量中文期刊处于瘫痪或停刊状态,东北期刊市场充斥着各种日本人创办的中文期刊及日文期刊。其中辽宁境内的日文期刊,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就有227种之多,日本人创办的伪满中文期刊数目较日文期刊少些,约有100多种。《伪满洲国期刊汇编》在这些期刊中,选取了属性突出和相对完整的期刊进行重印,对伪满时期期刊做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在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文学艺术类、文化教育类、新闻时政类、财经管理类、科普健康类、大中学报类。其中文学艺术类影响较大、办刊质量较高。该出版工程不仅规模浩大,而且对东北沦陷期经济、政治和文化史研究,对东北近现代史和中国史研究,对期刊史研究等都具有深远意义,是东北沦陷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二、东北文化及东北文学史研究
文化史研究方面,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推出的“东北文化丛书”,包括《东北古文化》、《东北艺术史》、《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东北俗文化史》等系列专著,概述了上古时期到近代东北文化的发展和流变,试图从文化视角和层面系统地探讨研究东北地区社会和历史的演变过程,概括展示了东北古代时期社会文化的总体面貌,是东北民族文化发掘和整理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是新时期以后关于东北文化地域性研究的较早的收获和成果。该丛书采取了历时性研究方法,在内容上,分门别类地覆盖文化的几个重要领域,从学术研究角度分析民族性特征与文化的关系,在强调东北文化地域性的同时,还指出东北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在东北文化的历史描述中,带出自己的观点。这套丛书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为研究态度略失严谨,有时过于牵强,如在“东北文学”卷中,一些非东北籍的作家因在作品中描写了东北风土人情,也被收入到东北文学史之中。再如未收录东北地区的人文地理、外族入侵史等内容。
文学史研究方面,由李春燕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集体撰写的《东北文学史论》,清晰地勾勒出东北文学的发展概貌。这部文学通史拓展了东北文学研究的领域,“萨满教文学”、“辽代文学”、“清代东北籍文人文学”、“清代东北流人文学”、“新时期东北小说创作”、“新时期东北报告文学”[3]等以往被忽视的内容进入了研究视野。研究者比较重视文艺心理学方法,辅以文化地理学,较重视文本分析和审美性探讨。1994年,这一研究集体推出了断代文学史《19-20世纪东北文学的历史变迁》。详细描述了“由古代向近代”、“近代”、“现代”、“十七年”、“文革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等历史时期东北文学发展演化的特点。
在民族文学研究方面,周恵泉的金代文学研究卓有成就。他陆续完成了《金代文学学发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金代文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金代文学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中国文学史话》(丛书)之分册《辽金元史话》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等著作。
其他重要研究成果还有马清福的《东北现代文学史》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冯为群和李春燕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申万和黄万华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史论》 (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等一批著作。近年,洪怀仁主编的《金上京文史论丛》 (哈尔滨出版社,2008)在历史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等交叉领域研究金代文化和金代遗存,考察了东北文化的起源问题。
三、东北民俗、民间故事及民间文化艺术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满族史诗及“说部”研究、东北秧歌和二人转研究等,在此类研究中是近年的热点课题。其中,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民族学家富育光为满族“说部”等北方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及萨满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资金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富育光先生与其他民族学者一起,在东北地区整理拍摄了10多部满族、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的民俗资料录像片,抢救出宝贵的民族文化史料。富育光先生不仅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历史文化遗产,还改变了满族“说部”的传承方式:“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满族知识分子搜集、整理了几十部说部,从而改变了说部的传承方式,使其从在氏族内部传承为主渐渐变为以特定地域为核心进行传承的状况,其后再发展为‘知识型’传承人的‘文本传承’方式。”[5]
富育光先生代表性著作有《萨满教与神话》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萨满教女神》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萨满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等。富育光先生的近作《萨满艺术论》一书成就尤为突出,该书资料翔实,计有70多张黑白图片,40多张彩图,具备极强的史料价值。研究中使用了民族史、地域史及最新考古学的成果,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探讨萨满艺术,包括造型艺术和说唱口承艺术,其内涵和历史价值在于:在世界范围内“积淀着往昔人类生存的智慧,保留原始人类生存诸如社会学、宗教学、精神心理学、自然科学、海洋学、生物学、天文学、医药学等一切人类生活的伟大成就,对今日昌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有不可轻视的借鉴意义”。研究中,富育光先生还“着重于中国北方满族等诸民族世代萨满传统造型艺术的展示,特别是更多地涉猎与介绍中国北方满族等诸民族萨满的实际考查原始记录”,“更多地留存下来历代老萨满们的名言遗嘱”,重点研究了“窝克多西瓦单”、“奥罗奇人画的宇宙图案”、“满族张姓萨满手绘天空方位图”、“宇宙魂气旋动图”、“桩牌档子”、“记事木签”、“鄂伦春萨满档士”等各式萨满警示符号和会意符号,以及萨满图饰中飞禽走兽的文化意义[6]。
2011年8月,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文化学者和专家在会上共同探讨如何抢救、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满族说部学会的成立将成为满族文学研究的新起点。
其他相关研究还有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化的影响研究、东北文化与振兴东北研究等。
综上,东北文化研究在文学、民俗、艺术、历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东北文化研究也存在着开放性不足和空间意识狭窄的问题。一些新的哲学、人类学、诗学等领域的研究资源和方法对某些研究者而言还很陌生,研究中往往只关注东北文化的地域特色,封闭性较强,普遍存在着“地域视界”,把东北文化视为一个孤立的“岛屿”来进行研究,未能将东北文化置于全球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在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往往局限于19世纪法国学者泰纳的历史社会学方法,未能跟随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文艺研究的发展、积极探索东北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诗学意义,无论从选题还是研究视角方面,都缺少对东北文化诗学价值的整体性理解,也缺少对具体文化现象内涵的现代阐释,面临着“重复”和“徘徊”的学术困境。杨朴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倒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使用西方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二人转艺术,但该书在理论资源与行文逻辑上都出现了严重失误,如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红侠所批评的那样,“不符合学术研究中对文献与资料的筛选和使用的学术性根本原则……无论是理论的使用还是行文的引用都没有注意到荣格和弗莱原型概念的异同,始终存在对原型概念的误解误读”[7]。因此,如何实现学术视野的突围和超越,仍然是当代东北文化研究亟待要解决的课题。
[1]张毓茂.东北现代文学大系[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1999.
[2]初国卿.伪满洲国期刊汇编[M].北京:线装书局,2010.
[3]李春燕.东北文学史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4]洪怀仁.金上京文史论丛[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
[5]高荷红.满族传统说唱艺术“说部”的重现——以对富育光等“知识型”传承人的调查为基础[J].民族文学研究,2007(2).
[6]富育光.萨满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7]孙红侠.二人转“原型”研究中的四点质疑[J].戏曲艺术,2009(2).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on Northeastern Culture
LI Mei-ying
(College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Since Chinese reformand opening-up,northeastern culture studyhas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e compilation ofinformation,cultural historyand literaryhistory,folklore and folk arts and culture studies.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inadequacies of divorc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and failing to inspect northeastern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How to transcend the academic vision is the task urgently needed be resolved in contemporarynortheast culture study.
northeastern culture;current research;academic vision
G127
A
1008-178X(2012) 04-0013-03
2012-01-12
李梅英(1974-),女,山东诸城人,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从事文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