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汉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2-08-15孙巧慧卜小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涵词汇日本

孙巧慧,常 娜,卜小恬

日汉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孙巧慧,常 娜,卜小恬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表面上是语言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的传递。中日两国文化虽然同源同种,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已孕育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日汉翻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导入文化,可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隔阂而引起差译、误译。

日语;翻译教学;文化导入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翻译表层上是语际间的转换,其本质是文化的传递,差译、误译也常因文化雾障所致。研究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就是为了减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差译、误译。

一、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富含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思维模式等都经过历史的沉淀而结晶在该民族的语言系统上。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和结果,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沟通的语言活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形式的转变,所以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一般来说,在翻译过程中,单纯的语言障碍相对比较容易得到克服,但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并用译语正确表达原语则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异域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二、日汉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中日文化同源同种,从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日本开始,日本人就源源不断地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从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基于这种历史渊源,日本文化确实表现出许多与中国相近的东方特色。但两国文化在历经历史变迁之后,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仅仅依靠语言本身来进行日汉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日本特定的文化背景考察日语,才能做好翻译工作,也才能更好地解决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文化空白、文化误读、文化失真等问题。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

无论从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种类来看,文化都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涉及面宽又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翻译的角度来审视文化的导入,我们可以着眼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即,从宏观的层面上,我们应该注重历史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的导入;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应该注重对文化内涵量大的词汇的正确把握。

(一)背景知识的导入

中日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造就了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内容的翻译。

例1.部屋の広さは八畳でした。床の横に違い棚があって、縁と反対の側には一間の押入れがついていました。窓はひとつもなかったのですが、その代わり南向きの縁に明るい日がよくさしました。

这是一段有关日本房屋结构的文字,要做出正确的翻译,首先需要弄清楚日本房屋的结构。从文化大背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房屋的客厅里有摆设挂轴、插花等装饰品的地方,就是“床の間”,而在它的旁边通常设有交错搁板的橱架,即“違い棚”,此外,日式房屋有一面整个地没有墙,平时以隔扇与外面分开,外面就是“縁”,即屋檐下的过道,取下隔扇,房间就与外界相通了。所以,此段文字应译为:房间面积有八铺席大,壁龛旁有百宝格,与廊檐相对的另一边有一个壁橱。屋里没有一扇窗户,但朝南的一面去掉隔扇,阳光便可以通过廊檐下的过道照进来。[1]

例2.去年、日本記者クラブ賞を受けたのは須田栄だった。……結婚生活約六十年の老夫婦にとって、はれやかな表彰式は一つの峠だった。峠を登りきった時点から、須田夫人の病状が悪化して行く。

……この五月、妻に手をかけるまでは、八十代の現役記者だった。

文中“手をかける”一词,字面意义是“把手放到……”,作为惯用语,一般辞典都解释为“费事、费力气、呕心沥血”。在此句中是“呕心沥血地照顾妻子”,还是“把手放到妻子身上”,两种不同的译词,是两种完全不同含义。1983年5月,须田杀妻事件曾轰动整个日本。学生如果能了解到这一背景知识,相信就能做出正确的翻译:“……今年5月,这位80多岁的老人竟然下手掐死了夫人。……”[1]

例3,私は、しかし、日本の鎖国についていささか他と異なる見解を持っている。もしも、あの時代に鎖国を行っていなかったら、この国がヨーロッパ列強の保護国となっていた可能性が多分にある。

原文中的“保護国”一词,既可以指受他国保护的“殖民地”或“被保护国”,又可以指保护他国的“保护国”。在翻译此段文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去选择出正确的译词。对于当时尚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日本来说,它不可能成为欧洲列国的“保护国”,而只可能沦为其“殖民地”,所以“殖民地”一词才是正确译词。[2]

(二)词汇文化的导入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历史积淀的文化化石。在日汉翻译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日语词汇,其传达的意义放在汉文化背景中或似曾相识,或部分重叠,或格格不入。

在词汇的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我们对其含义做到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比如反映日本文化的“あまえ”“はじ”,反映日本服饰文化的“十二単”“浴衣”“袴”,反映日本饮食文化的“寿司”“おでん”“鋤焼”等词语。这些反映日本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词汇具现了日本文化的个性,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以上词汇各种意义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表达这些意义。[3]

其次,对于此类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文化的“异化”或“归化”的方式来处理。所谓“异化”即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再现原味,最大限度地直译;所谓“归化”即反对原文的表达方式,强调发挥译语表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意译。比如“寿司”既有“寿司”的译法,也有“饭卷、醋饭、四喜”的译法,“さしみ”以前译为“生鱼片”,现在又译为“刺身”。当然,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做简单的文字转换,如何传达出词汇所负载着的文化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四、文化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原则

日汉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为教学服务的,切不可为文化而文化。一般而言,文化导入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关联性。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一定要基于翻译所需。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文化导入时,我们一定要选择好导入的文化点,即只导入影响或制约顺利进行翻译的内容。

2.适度性。毋庸置疑,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服务教学的,因此导入时要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翻译为主,文化为辅,切不可喧宾夺主,大讲特讲文化,使翻译课成了文化课。

3.科学性。文化导入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应力求做到客观、全面、准确。此外,文化导入要与翻译教学结合自然,避免机械呆板。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时,应着眼于导入效果。因此,如何导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是老师们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针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具体导入文化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

1.启发法。结合学生已知文化知识,稍加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未知文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活跃气氛,又可以激发思维。比如在翻译“保護国”一词时,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相信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阐释法。对于完全超出学生知识领域的“启而不发”的文化点,老师可以直接阐释。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花费时间做无用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比如,在翻译“手をかける”一词的例句时,因为须田杀妻事件发生在1983年,虽然此事件当时轰动日本,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此情况下,老师可以直接把这一历史背景知道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去完成相关翻译。

3.直观展示法。对于那些用语言无法阐释透彻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借助图片、音像等形象媒体来解释说明。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房屋的结构、房间摆设,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应该更一目了然,学生理解得也会更透彻。

4.比较法。在文化导入过程中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翻译。比如将日本的“寿司”与中国南方的“米饭团”进行比较,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有助于学生在翻译时能选择合适的译词。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两种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深刻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减少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隔阂而引起差译、误译,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比较、鉴赏能力。

[1]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2,16.

[2]高宁.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0.

[3]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B

1671-6531(2012)04-0103-02

孙巧慧/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山东烟台 264005);常娜/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山东烟台 264005);卜小恬/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硕士(山东烟台 264005)。

猜你喜欢

内涵词汇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活出精致内涵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挖掘习题的内涵
《黄金时代》日本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