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前工科高校学生的国情及党史教育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情工科高校学生

吕 奇

浅议当前工科高校学生的国情及党史教育

吕 奇

通过对当前工科高校学生的国情及党史教育内容的分析,可以揭示当前国情及党史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考察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为工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思路。

工科高校学生;国情教育;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已经走过的10年,在我国工科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术、重智力、轻思想政治的倾向。很多工科院校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大都偏重于技术和理论,对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比较忽视,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造成了偏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经常使用观点灌输和立场训练的方法进行教育,而忽略从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角度来进行教育。事实上,政治和道德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青年大学生对于中国的国情了解不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往往停留在表面和肤浅的认识上,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更是知之甚少。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青年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贫乏,以至于形成了诸多错误观点。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当前工科高校国情和党史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当前工科高等院校学生对于国情和党史教育的认识进行了分析。

一、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国情及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

国情教育与党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有机部分,只有明白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才能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对不是偶然事件,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规律;只有了解中国一个半世纪的近现代史,才能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

(一)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

国情教育在这里主要是指中国近现代的国情教育。在古代社会,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其文明程度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但是,在近代由于国内和国际上的诸多原因,中国社会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个基本国情事实就构成了近百年来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在我国工科高校中对于我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教育相对来讲较为缺乏。因此,在谈国情教育时,有必要对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加以说明。

近代以来的国情教育围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这条主线,可以将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按历史的顺序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在近代以来,中国在很多方面与世界相比落伍了,尽管有很多仁人志士寻求救国的真理,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的革命走上了崭新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第三,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晚清时代,由于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因此可以通过对这部分历史的分析,得出中国决不能依靠对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复制来进行建设和发展。

在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的这段历史中,应该运用相关的史实说明,西方的政治生活中“三权分立,权利制衡”的原则只能是资产阶级玩弄的民主把戏,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讲是没有什么民主和权利可言的。在旧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给中国带来的只能是动乱和灾难,中国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民主的那一套东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到当代的这段历史中,应该联系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应着重强调新中国奋斗的历史。当然,在这期间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波折,但这些都是探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三)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一直在为中国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不断奋斗。但是在当前普通工科高校的课程中还没有单列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课程。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相关内容是穿插在近现代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对工科高校学生的党史教育。

在对当前工科高等学校的党史教育中,应该包含和体现以下内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和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全民族抗战的实际领导作用和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的贡献;在建国后,在历次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一国两制”伟大设想的实现等内容。

二、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对我国国情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党史认识的基本现状

(一)对我国国情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党史认识的基本情况

当前,广大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是有理想的,他们具有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爱国热情也比较高涨。但是这种热情往往是自发的和感性的,他们往往对这种热情认识不足,不能用理性的思考和行动来对热情进行约束。更有甚者,往往在热情受挫或一旦碰到不如意的情况时,立刻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陷入了极度的彷徨和自卑的境地。其实这种情绪是很不必要,同时也是能够避免的。

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对于国情和党史漠不关心,认为那和他们没有关系,离了这些生活还是照样。抱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类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个人主义”的做法;另一种是“逍遥”类型的,他们只求生活“惬意”,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问。这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缺失。

与其他学科相比,工科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对国情和党史问题的认识上又体现出了其固有的特点。一般来讲,工科高校的青年学生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那么一点“工具理性”的味道。对于这样的情况,更需要调整方法对他们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国情和党史教育,使他们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国情和党史也有相当程度的掌握。

(二)对我国国情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党史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大的政治方向上,很多学生存在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当前,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很多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使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发生了动摇和改变,认为中国也应该向西方国家那样,搞“三权分立、权利制衡”的那一套,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等。这些思想非常有害,如果听之任之,势必使这些青年学生陷入错误的深渊,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在具体社会事件上不能以我国国情为基本依据来正确的思考和处理。很多工科高校的青年学生对于技术和科学理论知识非常感兴趣,对于思想政治的相关课程往往漠不关心。这样就导致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在发生一些社会事件时,不能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来分析和认识,而往往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地对这些问题妄加评论。在这些青年学生中还流行一种不良的讨论作风,那就是听不进一丁点不同意见,一旦有不同观点就大发雷霆,或对别人的观点不屑一顾,从而滋生了很多问题。

第三,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存在很多偏颇的认识。由于一方面缺乏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相当多的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存在偏颇的认识。他们往往夸大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失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不去深入研究党的光辉历史,对某些小事纠缠不清。

三、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国情及党史教育的缺憾及改善措施刍议

(一)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国情及党史教育的问题

工科高校的国情和党史教育目前还没有单独开列课程,国情和党史教育基本上是分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的。从学科方面来讲,国情和党史教育确实很难单独开设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仅仅是将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将所教授的课程与国情和党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失去了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不重要,往往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使广大青年学生望而生厌、望而生畏,彻底失去了学习国情和党史的兴趣。因此,在当前工科高校国情和当时教育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问题。

其次,工科高校的学生工作在国情和党史方面需要加强力度。工科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引导青年学生充实度过学校时光的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应该利用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追求崇高的理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对青年学生作出指导,对于国情和党史方面的教育可能就更谈不上。这样一来,团委和学生会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疏远;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干部沾染了官僚习气,在学生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样的学生工作可能正常进行都难,更妄谈进行国情和党史教育了。

第三,很多工科高等院校对于科研的投入和关注都比较大,而相应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国情和党史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忽略。这也是当前工科高校国情和党史教育的另一缺憾。

(二)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国情及党史教育的几点改善措施

改善和提高当前工科高校学生的国情和党史教育水平,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基本政治思想的养成,也关系到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提高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要认识到国情教育和党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当前国情和党史教育不便单独开列课程的情况下,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平台,将国情和党史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深刻的国情和党史教育。

其次,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教师应该将国情和党史教育和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应该在思想政治上,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素质上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党团组织为核心,建立和培育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群体舆论,营造一个以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的有利平台,在搞好各社团日常事务的同时,将国情和党史教育逐渐普及。

总之,国情和党史教育是关系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因此,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投入到对国情和党史知识的学习中来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要我们能够将国情和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清楚,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相信工科高校的国情和党史教育的水平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2)04-0071-02

吕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在读硕士(吉林长春 130118)。

猜你喜欢

国情工科高校学生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家国情 诗词魂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