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互惠研究

2012-08-15肖建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政治思想

肖建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互惠研究

肖建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跨进信息化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教育优化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积极、绿色的网络空间;完善网络管理,发挥其优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说课形式拓展到多媒体全方位教学模式,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二者互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互惠

一、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

美国的拉瑞·P·纳希认为∶“教育实践用来激励学生发展成为有社会能力的成人,能够适合他们的社会道德世界,但也对他们自己的和他们所继承的社会化世界持批判性道德观点。”[1]在网络风靡全球的时候,网络交友和聊天是一种生活内容,网络游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主要娱乐和休闲方式,结果有的人深陷网中不能自拔。网恋、自闭、网络游戏成瘾等导致的旷课、挂科、退学等现象不断出现,网络开放性的这些负面影响是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大挑战。解决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成效不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及时准确地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主动超前地介入网络管理,改变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网络功效,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

(一)树立正确网络观念

建设网络教育阵地,并不代表放松日常的教育工作。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无序性更需要抓紧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虽然网络发展迅速,已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学习方式等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对网上信息的甄别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所以,日常教育工作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为繁重。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络道德,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识别信息、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通过校园网络顺利开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相关信息的点击率。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学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络上,不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发布各种信息,而且要进行技术和人员的投入,以精彩的动感画面和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并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如今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均已建立主页或申请二级域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同时,应在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的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逐步将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内容延伸到校园网络中,发挥其及时、交互、范围广等优势,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完善校园网监督体制

校园网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网站,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网站。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相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也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等,加上校园网自身服务校园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需要建立和健全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以保障正常的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这包括校园网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筛选制度、值班制度、汇报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目前建立网站的高校都制定了一套校园网管理办法,也已开始指派专人上网检查传播的信息,对于网络管理和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很大帮助。应该在此基础上相互借鉴,健全各类管理办法,并将其制度化,及时过滤过时的和不真实的信息,防止信息垃圾、非法信息、骚扰信息及病毒信息的传播,避免在大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2]

二、计算机网络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占用户总数的53.2%。我国上网用户学历为大专以上者占56.8%,本科和大专上网人数合计占54.2%。[3]

由于近几年来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政治教育说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网络资源的加入从各个方面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大化

传统的信息和知识来源于图书和课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源库也主要是教师、图书馆、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信息量少,信息面窄,限制了思想政治的课堂。网络资源具备内容广泛性的特点,可以达到信息共享,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距离,而且大学生可以及时快捷地得到最新、最权威、最全面的教育资源;伴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课件、视频、声音等媒介,更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扩大化

计算机网络可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从而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首先在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而基础在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网络具有超媒体的特点,信息传递迅速、高效、便捷。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有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借助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就可以迅速、便捷地传达到每一个学生中去。网络媒体可以同时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无法企及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扩大化

网络的虚拟性使交流双方可以摆脱时间、地域、年龄、身份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卫。电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等交流方式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不同需要。网络交流,可以不见面不用真实姓名,大学生可以和教育者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这样不涉及个人隐私,为摸清大学生的思想并进行深层次的思想引导提供了一条捷径。网络的畅通性也可进一步拓展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渠道。

(四)思想教育效果的扩大化

网络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使之更为“广泛”,增强其影响力。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且能够更加“广泛”。随着互联网普及,很多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如奖学金评审、就业信息发布、有关管理和生活方面的信息等都可以借助电子信箱系统快速、便捷地传达到每一个同学。

三、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局限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今计算机网络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进行了无限的拉大,这为其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网络的挑战,对原有的方式进行创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扬网络之长,迎网络之矩,使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并成为高校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且实践性很强,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仅靠单一学科的知识难以胜任其软件开发的重任,因此必须要有权威机构领衔,采用多学科综合攻关的模式,组织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专家联合攻关,借鉴相关学科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成功经验,联合开发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软件,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要求。[4]

(二)重视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拥有一款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还需要人去操作。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应用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操作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清人的因素,在计算机应用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拟定培训计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其体制的完善。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其中。高校的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更全面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全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1](美)拉瑞·P·纳希著,刘春琼,解光夫译.道德领域中的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安丰军.计算机网络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乔岗.网络化生存[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蒋云尔.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应用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B

1671-6531(2012)04-0066-02

肖建国/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处讲师(吉林四平 136000),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吉林长春 130021)。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