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2-08-15刘文甫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坛培养对象名师

刘文甫

(吉林市教育学院,吉林吉林132011)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刘文甫*

(吉林市教育学院,吉林吉林132011)

在新时期的教育学院工作职能中,教师培训工作愈来愈凸显了它的重要性,创新工作机制,改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了我们的首要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

教师培训机制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与方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创新工作机制,改变培训模式,整合培训、研究与管理等各项工作,找寻更科学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了教育学院改革与发展首当其冲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早在2008年,我院就全面整合了“教研与培训”工作,启动了“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以全面推进并深化教师培训工作为基础,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以同伴互助、名师引领、课例示范、竞赛激发、论坛导向、课题带动、个体唤醒等为策略,提高了吉林市教师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体现了工作思想与工作机制的创新。

经过三年的工作实践,已取得了一些收获,现将有关经验和做法交流如下。

一、确立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互助机制

1.合理布局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

依据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和职业学校的分布情况、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确定了101所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并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为核心,建立了101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覆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基地学校及共同体成员校主要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等来设计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研究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互助伙伴之间的学习、思考与实践。这样就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纽带,建立起了校际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的平台,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引领辐射,共同体成员学校互促共进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互助体系。

2.规范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建设工作

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建设工作的规范运行,我们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基地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基地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基地学校建设实施办法》《基地学校管理章程》。同时以区域为单位,成立了十一个基地学校建设工作组,编制了“共同体学校活动记录卡”,建立起基地学校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

3.有序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扎实开展基地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是促进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累计组织大型教研、科研、培训活动355次,参与教师8562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师的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为全地区教师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名优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名优教师引领带动机制

1.整体设计,分级实施,建构金字塔式名优教师队伍

(1)域内域外结合,锻造教学专家

学科教学专家是我市名优教师队伍中的塔尖部分,是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经认真遴选共确定培养对象124名。通过域内培训与域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教师凝练教学思想、丰富实践智慧。

域内培训。一是由学科教研员针对培养对象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二是在市级的现场会、观摩会、教育论坛、骨干教师培训中,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树立威望的机会;三是给教学专家培养对象3—5名的带徒(教坛名师培养对象)任务,既在帮带中提高了自身能力,又促进了教坛名师培养对象的快速发展。

域外培训。组织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赴东北师范大学,围绕“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热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教师们在聆听大师教诲的过程中,激发了反思意识,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2)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塑造教坛名师

教坛名师居于名优教师队伍的塔身部分,是名优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工程”伊始确定了教坛名师培养对象550名。

在培养方面,主要通过教研员跟踪指导、聘请学科教育教学名家讲学、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岗位自主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在使用方面,主要通过名师论坛、教育论坛、打造精品课、送课下乡、带教徒弟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集中培训与岗位研修相结合,铸造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是名优教师队伍中的塔基部分,是名优教师队伍的基础力量。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实践引领、教学反思等形式,阐析学科教学理论,把握教学实践方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岗位研修主要通过课题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将集中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2.榜样示范,专业引领,带动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提升

榜样示范,提高全体教师师德修养。为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以榜样示范为基本方式,通过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名优教师师德报告会、全员教师师德征文和师德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我们把组织录制的《用爱心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坛抒写不倦情》《热爱使教师更优秀》师德报告和七个专题的师德演讲,上传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供全国中小学教师在线观摩学习。

专业引领,提高全体教师执教能力。开辟多种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名优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三年来,吉林市教坛名师和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为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172人次,为所辖九个县(市)区送课166节,有效的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执教能力。

3.严密组织,全面考核,认定首批“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及“教坛名师”

按照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2011年9月至11月,进行了吉林市首批“学科教育教学专家”“教坛名师”认定工作。经过业绩量化打分、理论考核、现场答辩、书面说课等环节,择优认定了学科教育教学专家45名,教坛名师180名。

被认定的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及教坛名师,均在学科领域内有前瞻的教育教学主张和广泛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在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与带动作用。

三、打磨两级学科“精品课”,创建区域优质培训资源建设机制

1.研制市级精品课,丰富并完善我市的优质教学资源

为充分发挥精品课的示范作用,我们在“吉林市教育学院信息网”上开辟了精品课专栏,拟将全部精品课视频和文本上传,供全体教师免费在线观摩、学习和交流。

2.“我的‘精品课’”建设,促进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我的‘精品课’”建设活动面向的是全体教师,其根本价值是将教学研究的场域回归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在精品课的研制过程中,逐步树立精品意识,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开展“学苑杯”竞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1.培训、教研、竞赛三位一体,实现工作整合

“学苑杯”教师教育教学竞赛在整体设计上,力争与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有机整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竞赛的激励、示范和培训功能。教师培训的主题既是教学研究的主题,也是教学竞赛的主题,三者高度整合,实现了教研、培训和竞赛工作的一体化,有利于专项问题的集中解决。

2.初赛、复赛、决赛三级推进,实现全员参与

整个竞赛要经历自下而上的选拔过程,覆盖整个区域内所有学科。初赛,由学校自行组织,要求全员参与,以达到在职培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各学校在初赛的基础上,择优推选教师参加县(市)区组织的复赛。复赛由县(市)区组织,对初赛结果进行审核,选拔确定选手参加决赛。最后由市教育学院组织市级赛前培训、市级决赛及赛后总结展示。

这样的竞赛过程本身就是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评比和竞赛活动为载体,能够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与培训学习的热情。

五、组织教育论坛,构建区域内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导向机制

教育论坛,是“工程”第五个支柱项目,是我们在广大教师之间搭建起来的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现象等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论辩交锋,经过平等对话,最终达成共识。所以教育论坛无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探索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育论坛活动的组织有着规范的操作流程:深入调研—确定主题—开展研究—专家引领—组织论坛—展示交流—推广成果。论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也是研究、培训、竞赛与学习的整合过程。伴随着教育论坛活动的推进和教育论坛模式的不断创新,教育论坛对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思辨中创生,不断升华教育教学理论;在交流中共享,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智慧;在实践中体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六、开展“课题研究”,构建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理论保障机制

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08年,我们申报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围绕“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策略与方法”两个维度展开理论研究,着重探讨个体唤醒、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网络教研、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诸多因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实施的策略与方法。2010年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重点课题鉴定验收,顺利结题。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09年,在精心组织省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又确立了“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是多年来我省唯一一项自主命题立项成功的基础教育类国家级课题。课题紧紧围绕个体唤醒、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课例示范、竞赛激发、论坛导向、课题带动七项策略展开研究。中期研究报告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12月,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索与构建》一书为终期研究成果,通过验收,正式结题。

七、关注“个体唤醒”,探索促进区域内教师自主成长机制

个体唤醒,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完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因素。教师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我们创新教师培训机制、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我地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创造了契机,为校际间、教师间互助共研提供了保障。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课例示范、竞赛激发、论坛导向、课题带动都为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走向专业成长之路创造了条件。

工程伊始,我们为每位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培养对象和教坛名师培养对象设计了《个人专业成长全景记录》,其中包括“我的导师”“我的教育教学主张”“我的生涯设计”“我的‘精品课’设计”“我的培训学习心得”“我参与的课题研究”等栏目。每一位培养对象都可以自主选择身边敬仰的学科带头人为导师,为自己设计美好的未来,同时也为教师自主反思、自主学习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内驱式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推进不仅是教师培训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也是以提高全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努力探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为创办江城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师资保证。

[责任编辑:阅文]

Innovate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 to Promot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U Wen-fu
(Jilin City Institute of Education,Jilin 132011,China)

Among the functions of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the new period,teacher trai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nnovating work mechanism,changing training mode,improving train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our foremost task and target.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 innovation;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trategy and method

book=2012,ebook=189

G451.2

A

1008-388X(2012)03-0040-03

2012-08-27

刘文甫(1963-),男,吉林吉林人,中专高级讲师,中共吉林市教育学院委员会书记,吉林市教育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教坛培养对象名师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名师简介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