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育课体育

张 苏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张 苏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课程改革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道德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发展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持久的工作措施;教育的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能及时适应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点等,使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本研究针对现行体育课中德育教育重视的不足,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因势利导,采用意识教育、规范指导教育、评比竞赛教育、榜样教育等方法来加强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及方法

进入21世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高校课程改革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道德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2)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自觉的纪律性;(3)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4)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的良好品质;(5)正确处理自己和别人、个体和客体的关系.它要求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教育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极易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内容.致使体育课堂上经常出现违纪现象和比赛中出现违背体育道德现象.教育专家认为:学会做人的基础是责任感,现代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生存,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

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个性心理教育等.体育课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培养这些道德品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当前,我们正处在高校课程改革时期,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独特性,通过传授体育技术技能来增强学生体质,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基于高校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试图在资料检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2 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来保证课的纪律和教学效果.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一般都是以学生的听讲解、看示范为主要手段.如果在教学时学生们个个都懒懒散散,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那么如何来保证教学目标以及课时安排的顺利完成呢?因此,只有在适宜的队形和良好的秩序下,通过教师的认真讲解与示范才能使学生了解教材,明确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从而为技术技能的正确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保证课堂纪律,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才能保证练习时的安全及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试想一下,在学生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顺利掌握动作、练习时的安全,如何才能达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效果呢?

2.2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每一次课都有其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练习时的安全性和互相保护的重要性,就能使课堂上学习的风气变得浓厚,促使学生更好地互帮互助进行学习,从而不仅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有所提高.

2.3 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的形成和提高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常会涉及到一些球类和游戏的教学,这就丰富了体育课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这是由于球类和游戏有其特定的规则,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大多数的球类和游戏都需要在集体的团结合作下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此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最适合不过的了.一些娱乐性的比赛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利用教材和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2.4 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现代的健康观已不再停留在无疾患的层面上,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包括在内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改革思想下,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并使其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体育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健康茁壮地成长.

3 体育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3.1 选用模范人物和体育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用模范人物和体育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事例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体现为专题理论的讲座,也可根据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教育学生以模范人物为榜样,不断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 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的活动为主,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的基础学科.其中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如教学常规检查、队列练习、活动性练习、球类、接力赛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类教材所涵盖的思想教育因素,就如通过队列练习,教育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活动性游戏和球类教材等,都有其各自严格的规则和集体配合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而对于一些思想教育因素不明显的教材,教师只要善于发掘横向和纵向联系,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3 利用课的组织教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现实的教育过程.教师有目的地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加强课的组织教法,能更好地提高课堂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手段越有效,组织越严密,教法越得当,学生在课中对所受的教育印象就越深刻.如通过检查上课服装、器械及进行练习的互相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队列练习、队伍调动以及对体育器材的发放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轮值领取器材,课后协助收回体育器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3.4 利用课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始料未及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身体活动中的表现,随时注意课堂上产生的变化,既要及时发现表扬好人好事,又要对不良倾向及时抓苗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实心球教学时,有的学生投的远的球,并常帮别人多捡一个;有的学生却多捡一个自己留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及时讲评这两种现象,使好的思想行为可以在学生之间发扬光大,不良的现象及时受到指责纠正,防止其不良影响的蔓延.特别是对于课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更应及时地处理,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使学生之间产生正确的舆论.

4 体育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4.1 坚持正面疏导,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这是一种最常用效果也最好的教育方法.正面疏导就是以正面的形象、正面的事实和正面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一些不良的现象进行适当的反面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正反事例的对比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识别能力.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好人好事,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大力表扬,即使是同样的事也要出现一次就表扬一次,逐步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风气.在表扬鼓励的同时,教师适当的穿插一些反面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鉴别能力.对于课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教师更应及时地进行教育,使这些危害学生身心的事件得到抑制与禁止.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要注意分寸,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4.2 运用评比竞赛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的内容采用一些评比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评比对技术动作有特定的要求,竞赛有其特定的规则,通过这些特定的要求与规则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能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评比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遵守规则,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如在完成教材要求达到的一定时与量时,采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又如完成一定的队列队行练习时,评比队伍的整齐、动作的准确等.在评比与竞赛之后,教师应及时地通过讲评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4.3 运用体育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体育课教学常规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体育课正常安全地进行的保证.通过每次课教学常规的实施,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技术动作的学练.许多教学事故的发生,大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学生对教学常规的不重视而引起的.教师课前对教学常规的检查应认真仔细,并让学生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将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

4.3.1 课前思想动员:使学生明确每次课教学任务与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3.2 课中思想激励: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练的情况,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身体语言及时给学生以激发和鼓励,使学习气氛更浓厚热烈.

4.3.3 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学练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动作完成的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适当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表扬与批评,能使学生更好的控制自己在课上的言行举止.

4.3.4 做好课后小结:教师在下课前利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课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恰当的小结是必要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要求和希望.只有不断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培养勤学苦练、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5 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5.1 结合教师自身进行教育

教师是学生身边的第一榜样,体育教师的身教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育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的学科,一般在室外的体育场进行.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动作示范和语言讲解相结合,学生的学练则是在观察教师动作示范和听取动作要领讲解的基础上展开思维并进行正确动作的练习.由此看出,教师是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他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分割的直接影响.首先,教师道德风范、人格力量和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课的特殊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在各方面做好学生的典范.体育教师的实践性和技术动作的示范性是其他学科老师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模仿行为是人们的一种先天倾向,人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所谓道德和不道德的,他们的行为是有本能冲动所制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际关系的扩大,通过模仿逐渐发展成了道德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甚至认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在生活中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模仿获得的,教师的教学其实就是学生的模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首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影响和教化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5.2 通过课堂纪律的培养来进行教育

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从幼儿园到中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都知道上课必须要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安排.构成学生服从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课堂纪律必须遵守,否则就会招致教师的批评和学生舆论的谴责,不仅影响自己的技术动作学练,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练习,可以说既害人又不利己;另一方面就是对教师的尊敬和权威的服从.学生听从教师的规范要求,约束自身行为可以期待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还可以获得教师的庇护和集体的支持,在心理上感到荣誉和安全.无论是基于学生对教师的敬佩而引发的服从,还是由于害怕教师的权威而不得不服从,在体育教学中都可通过课堂纪律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但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公正执法,对待学生要平等,切不可戴有色眼镜看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并逐步提高其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5.3 结合体育史进行教育

从古代的射箭和蹴鞠到现代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从受屈辱的东亚病夫到腾飞的东方巨龙;从奥运成绩史上“零”的空白到29届雅典奥运赛场五星红旗频频升起,特别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申奥经历……可以说我国的体育发展历程是十分曲折艰辛的.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历史性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的作用,利用现代手段培养学生的品德.例如借助观看奥运赛场上升国旗的录像或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为国争夺荣誉而奋力拼搏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引导他们将爱国思想和情感落实于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刻苦训练.

5.4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课教学具有动态性、实践性、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从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体育课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认识.例如:通过体育史的学习,讲解我国体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一些集体项目战术的讲解和运用,使学生明白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讲解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意志品质在锻炼中的必要性;通过一些运动项目规则的讲解,培养学生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实践课上,教师可以考虑到它的特殊性,通过教材的选择和实施,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思想品质.例如:通过身体素质练习,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足篮排等集体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进取心等等.学校体育课还可以借鉴现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户外拓展培训活动,通过对一些户外拓展活动或游戏的改编,把它们搬到课上来,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课中的表现,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促使学生在运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认识.即使是批评,用词言语以及力度都要恰当,不能辱骂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这样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达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给今后的正常上课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来严重危害.

5.5 结合课内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动态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学练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完成的.竞技体育的竞争和对抗性的人际关系,使得突发事件的随即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对个别影响正常教学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先给予暗示以提醒,课后再进行个别耐心说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带来的后果.如果课上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压制式的批评教育,不但影响正常课堂教学进度,而且在学生中也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将会影响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对于有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的行为,则要及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言行举止,发现好的苗头和不良现象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点评,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认识.

5.6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和观摩比赛来进行教育

教学比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是许多教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促进作用体现在:(1)比赛具有象征性.这会激发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竞争意识.(2)在比赛中,人们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非常强烈,这时他们思想会高度集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会意志坚定地克去服面前的困难,争取胜利.(3)比赛有输赢.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不一定都要通过成绩来判定输赢,也可以采用多指标的比赛,如风格赛、安慰赛等等,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4)比赛需要公平.学生必须遵守比赛规则,维护体育道德,否则将会被取消参赛的资格.参赛的学生在集体舆论和规则的约束下,思想品德定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比赛中,某个学生意外摔倒而正要退却时,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坚持完成了比赛.这种行动上的突变,正是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提高.无论比赛成绩如何,这名学生的行为定会感染到其他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了顽强拼搏、忘我奋进为集体争光的精神烙印.

5.7 结合体育课美学的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体育课美学的教育来进行渗透常被许多教师所忽略.加强体育课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和高尚的情操.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是指强健的体魄、匀称的体态,优美的动作及开朗的胸怀、坚强的性格.体育课中的身体练习,应以其美的形式,通过实际操作渗入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受到美的感受,从而促进德育与美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体现协调发达的“体态美”就必须施教于准备活动和艺术体操,以锤炼身躯,培养正确姿势;要体现敏捷优美的“动作美”,就必须在完美协调的示范的模拟练习中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术;要坚强的性格,就必须在枯燥无味的锻炼中磨炼自己,把顽强的意志力融合在体育运动中.因此,体育课的各个层次、方方面面都有着美育与德育的思想教育的基因和条件,教师们应不失时机地巧妙运用这些因素和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季浏,朱学雷.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曲宗湖,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郑华伟.学校体育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8(4):135-137.

〔4〕房立银.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9(5):161-162.

〔5〕张红梅.论高职体育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91-93.

G642.0

A

1673-260X(2012)08-0168-04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ACJYYB201210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体育课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体育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体育年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