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考
2012-08-15朱立政
朱立政
(安徽科技学院 监察审计处,安徽 凤阳 233100)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考
朱立政
(安徽科技学院 监察审计处,安徽 凤阳 233100)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尚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不对称、技术水平不高等不足和挑战,必须加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推进“制度+科技”手段创新,努力构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权力制衡为关键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
“制度+科技”;高校;预防腐败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这是综合运用创新手段治理腐败的新举措,是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和敏感的时代意识.过去以思想教育等为主要手段预防腐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力度不够、操作性不强,而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将预防腐败工作公开化、刚性化,更利于预防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指出,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人力等成本.[1]高校应积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制度+科技”创新,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监督效能,构建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
1 “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理论界定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贿赂本国公职人员、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公职人员贪污挪用或者以其他类似方法侵犯财产、影响交易、滥用职权、资产非法增加”等视为腐败行为.[2]
2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意义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对高校管理工作实施全程监控和实时监督,增强反腐败的前瞻性、时效性,降低反腐败成本,把腐败行为遏制于萌芽状态.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应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费投入迅速增长,新形势下高校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区”.这就要求我们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解决产生腐败的深层问题,以建设阳光、廉洁高校为目标,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加强监督,促进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深入推进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
高校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源头治理预防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运用“制度+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增强体系的有效性,实现制度防腐与科技防腐的有机统一,实现制度设计科学性与制度执行刚性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3]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反腐倡廉对策与措施,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提高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3 合理规避高校廉政风险的必然要求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制度+科技”手段不仅能够遏制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蔓延,而且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廉政建设.因此,有必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制度+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在线评估、及时预警的功能,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来防范廉政风险、化解廉政风险,提高预防腐败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不断提高高校制度执行力的现实需要
过去高校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对于制度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对制度执行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运用“制度+科技”手段能较好地弥补这一问题.科技手段具有标准严密、客观公正等方面特性,能较好地保证业务操作和制度执行的刚性,缩小制度设计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能够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特别是把各种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内部,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杜绝制度执行不力现象发生.
3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面临的挑战
当前一些高校以科技、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制度+科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实践中探索的时间还不长,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制度+科技”作为一种预防腐败的新手段,是对权力运行监督的一次“革命”,特别是对高校单位部门“一把手”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消解和制约.因此,这项工作要有所进展和突破,需要“一把手”进行“自我革命”.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尚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改革创新决心不足等现象.
3.2 监督机制不完善
高校权力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监督只是一种静态的事后监督形式,这使得权力运行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和异常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往往是事后发现,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制度+科技”手段能够突破时空界限,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实现制度和科技无缝对接,延伸监控的内容、范围和领域,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3.3 管理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权私用,极易滋生腐败.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基于对高校反腐倡廉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比如高校及所属各单位和部门的业务信息通过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从制度上规定管理信息公开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同时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公开和共享程度.
3.4 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制度+科技”是在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的基础上,把管理流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权力模块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因此,“制度+科技”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较高,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目前,安徽高校纪检监察队伍普遍才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封闭、粗放和低效等现象.
4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对策
高校在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方面占有较好的软硬件基础.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探索新方法,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覆盖全面、监督有效的预防腐败体系.
4.1 不断加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宣传教育力度
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融合廉政教育特点和“制度+科技”特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廉政主题网页联系群众的“纽带”,理论学习的“园地”,信访举报的“窗口”,廉政教育的“阵地”和校务公开的“橱窗”等重要作用,通过播放警示教育录像片、网上信访举报和效能投诉、组织廉政知识网上测试、举办反腐倡廉征文和图片展、征集廉政格言、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开辟廉政论坛博客、建立廉政书架、定期公布反腐倡廉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筑牢高校干部职工思想防线,营造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
4.2 努力推进“制度+科技”手段创新
廉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核心是建设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当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将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和规则不科学.[4]在科技手段的介入和运用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加以固化,而制度需要科技手段加以实现,以期形成“制度+科技”的良性运行机制.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治本之举.要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校要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招生录取等制度.例如安徽科技学院2010年修订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建筑(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工程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填补了经济合同管理领域的制度空白,促进了学校对外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印发了《科研经费审计办法(试行)》,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校党政班子严格执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和《关于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政班子决策制度和机制的实施意见》,规范行政审批权,对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了组织监督制度,认真执行《处级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收入申报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实施办法》等,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问责制、岗位轮换制和干部选聘制度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工作通报分析联席会制度,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工会等职能部门参加,形成“问题通报-原因分析-提出对策-促进整改”的良性工作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高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手段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电子监督.同时,将科技监督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权力监督更科学、更严密,筑牢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拒腐防变的防线,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高校纪委可与财务、网络宣传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资金安全运行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利用程序性制度建设成果和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手段,将学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工作流程进行相应软件固化,构建高校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同步工作、同步监督、同步预警,逐步实现由单纯的人为控制向复合的制度控制和技术控制的转变,使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迈入信息化轨道.
4.3 着力构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
新时期的制度反腐,必须是主体以新的权力结构为载体而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权力结构的科学化必须坚持“合理分解、相互牵制、动态平衡”三个原则.[5]高校要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推反腐倡廉各项任务,建立健全纵向互通、横向联动的全覆盖综合“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系统.“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系统是通过互联网链接来自教育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和地方司法部门及政府部门的数据,存储、分析、识别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关信息,就腐败相关问题发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最终达到辅助决策和预防腐败的效果.高校反腐倡廉要以提高执政能力、履行监督职能为目标,以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实现业务网络化、办公信息化.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发挥纪检监察牵头推动、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把法规制度、业务操作加以固定化、流程化,将业务工作融入管理监督之中,在实践中将优化管理与预防腐败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强化网络系统的自觉约束、自动监测、自我预警功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高校要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廉政风险的深入排查、剖析,形成“自查—协查—检查”廉政风险排查梳理模式,按照“风险评估-建章立制-实时监控-查处问责”的工作步骤,不断防控廉政风险,有效规避和化解廉政风险.
〔1〕中共借助现代科技反腐败 网络监督日益便捷畅通,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13716889.html.
〔2〕宋为,佘廉.新时期我国腐败现象与网络反腐探讨[J].政治学研究,2011(2).
〔3〕刘纪舟.上海: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加科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J].理论视野,2010(07).
〔4〕张希贤.从实施《廉政准则》透视廉政建设[J].探索,2010(3).
〔5〕杨芳.论反腐倡廉建设中权力制衡机制的科学化[J].广州大学学报,2010(1).
G40-011.8
A
1673-260X(2012)07-02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