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2-08-15段德功丁莹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教材实验

段德功,丁莹亮

(安阳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段德功,丁莹亮

(安阳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急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目前向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虽然比较成功,但在有些方面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群安排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教材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改革思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将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是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随着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极需该专业人才.从企业需求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缺少复合型人才,这种现象同学校教学方法和方式同市场需求存在的差距是大大相关的.如何能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使得通过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来缩短学校的教育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成功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变得相当重要了.为了让我国的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必须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研究.

1 当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在电子科学领域和信息科学方面的涉及的内容相对较深,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准确地预测社会需求.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致是正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信息的获取、转换、传递、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熟悉并且能够掌握,会独立开发设计复杂的通信信号技术系统;二、能够在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才能和知识,良好的与人交流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三、增加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知识,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开发熟练.四、掌握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并正确地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电子信息领域.

尽管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师资力量储备不足.一方面,与大多数行业相比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十博士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待遇也较高.然而学校财力毕竟有限,难以提供较符合毕业生期望的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科研环境,高水平的师资引入也是个大难题.另一方面,课程建设一般比较匆忙,而承担课程的教师以青年为主.绝大部分教师没有项目经验,动手能力比较差,或者是从单片机教学转型.第二,实践环节远远不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通过驱动程序设计、指令编程、应用程序编写、内核的移植设计等知识的学习等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加深理解,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都是验证性实验,首先肯定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学生需要一步一步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根据内容、步骤和方法来做实验,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这种实验缺乏或者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学习后劲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在课程之余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除此以外,实验学时亦不够.第三,综合设计设备滞后.院校一般组织学生再机房或者实验室内进行上机设计,但是目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发展相当迅速,行业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无论是软件设施还是硬件设施学校的机房和实验室都是比较落后的许多学校甚至到现在使用的都是上个世纪购买的设备,由于设备落后,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课程设计,所以某些高校的课程设计课题多年未变.然而一般企业计算机使用年限一般只是3年左右,差距就很明显.第四,课程缺乏整体性.现有的基础电子实验课程按模拟电子、电路、EDA技术实验划分、数字电子、各自独立的实验多,而各个方面具有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很少甚至没有.第五,选择的课程教材不适合.实际上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材大多数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技术日新月异,很难找到一套普遍使用的教材.使用这种教材的话,学生往往很难全面掌握系统的知识.

2 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将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其他各项的首位.一方面国家要提高高校教师工资补贴,吸引更多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师型教师等优秀人才的加入,从而提供满足毕业生期望的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科研环境,使得高水平的师资能得到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关键是进行教风的转变,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职业教育观念较强的青年队伍.培训的重点在于将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组织各种形式的新知识和技术培训,提供岗前培训、集体备课、授课竞赛、参加课题和研修、参加一些专家的报告和研究、到企业实践、进行各类培训等.

第二,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改革的建议:一、针对传统教学的验证性实验问题,为了使得学生理论联系时间,对这种学习产生积极性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本薄薄的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应该增设综合性实验.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有多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课题.这种实验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的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包括小组讨论等进行实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案的制定,实验的设计,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二、网络实验和动手能力相结合.我们知道传统实验学生很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只运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但是没有机会进行实际的操作,这就养成了学习的惰性,对于一个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危险的.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老师的时间成本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能够有这么一个平台,该平台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做出实验的选择,可以在网络上根据预先设计的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行设计,最后完成实验的报告.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利用网络下载课件,完成并上传自己的作业,做到随时与教师交流,有效的增强了双方的互动,有效的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三、举办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参与的设计竞赛.由于竞赛的激励,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实践这样可以在大范围内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四、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可以节约一大部分没有必要的费用很成本,省却了麻烦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校内的实习可以和利用各类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不失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

第三,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要适时更新综合设计设备.主要通过各种合法正当的途径,争取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支持,争取建立起设备比较新颖,建设水平象对较高,管理规范有序,设备利用率充分的办学条件.外部支持包括各级项目特别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共建实验室的建设,还有来自于各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还可以是来自与民间投资,包括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一些知名企业的赞助和帮忙.内部支持可以来自于学校内部经费的合理应用,一方面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开源节流.另一方面学校和可以加大实验室设备更新方面经费的投入,鼓励学校自行改造或者更新原有的实验设备,开发出一些新型实验设备和软件.通过对实验软件的开发或者对原来的设备的改造,既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又可以依靠转让专利技术获得更多的资金,为实验室未来进一步升级和换代,完成多方面积累.

第四,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重新设定专业部分学科课程的结构,改变目前课程缺乏整体性的现状,整合一些内容具有一致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从本质上体现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均衡性和综合性,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如此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

第五,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重视对课程教材的选择问题.首先课程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选择的教材要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和适应,已经淘汰的内容和技术就尽量不要以课程重点出现在主要的内容上.其次由于市面上教材可谓各有千秋,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好的教材尤其注重知识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维度这三大维度.在知识维度方面,度衡量的标准包括教材内容是否必要性和典型性,是否如实的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和水平,是否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紧密,是否在组织、表达方式上是客观的,科学性,是否与其他学科的配合协调程度.在编制水平方面,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衡量其编写的水平的包括教材的文字编写的水平是否够好,插图与教材的匹配是否一致,教材的编写形式的丰富和相互配合程度是否良好,教材板式设计是否新颖以及教材的印刷工艺质量是否高超.在可行性维度方面,需要考虑的是教材内容是否与当前的环境、资源条件相匹配.试想如若教材过难,或者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过高那么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与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能相适应,就不是好的教材.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教材是否与学生、教师的水平相适应,是否与学校资源环境相适应,是否与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否与实际使用情况相适应等等.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是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方面的专业人才.

〔1〕王维博,王海滨,叶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0(10):58-59.

〔2〕王宏志,陈戈珩.电子信息专业本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2,1(13):119-121.

〔3〕孙世鹏,李锐.关于建立我国高校实验设备淘汰机制的探讨.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108-110.

G642

A

1673-260X(2012)08-0261-02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教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