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五年制师范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2-08-15张晋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五年制研究性历史

张晋英

(忻州师院 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研究性学习在五年制师范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张晋英

(忻州师院 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而五年制师范教学课改相对滞后.针对目前我区五年制师范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难以开展的现状,笔者依据师范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参考钟启泉等人关于研究性学习阶段分类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我区学生实际,进行了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效果: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民族情感。本研究力图通过地方史研究性学习,为五年制师范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同时对各科研究性学习有所启发,从而为我省师范教育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启示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等师范学校实现了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五年制师范专科应运而生,其职能是“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具有良好品质和情操,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积极探索历史学习新视角、新方法,把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堂内外,积极寻找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从自身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情感,使他们具备现代社会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将来能够承担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近年,笔者根据对我院学生学习状况、身心特点的问卷调查,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做法和启示分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1 确定课题和制定计划

本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与地方史有关的信息,引发学生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从来源考虑,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是在现实生活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标要求,站在课程结构的高度,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作出新的构思和组合,同时,把学生按照地域分布划分成若干课题小组,以便于进行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在历史素材中发掘每个小组的研究性课题.

以普师教材《历史》必修II(岳麓版)为例,当讲到“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笔者这样开展探究活动: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新变化.启发学生自己确定研究性课题.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小组确立了不同的研究性课题,如“从粮票说开去”,“从票证到信用卡”,“从礼仪、服饰、民俗和婚姻看当地社会生活变迁”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信心,笔者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粮票及其它票证图片,揭示出票证的丰富内涵和广泛用途,指出粮票、布票和肉票等票证曾经在历史上的地位、特点和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就为研究性学习做好铺垫.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就拿清代“相见礼”来说,根据相见对象不同可分为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到了近代,随着中西交往频繁,被反映民主、平等精神的鞠躬、握手等新礼仪取而代之,这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礼仪、民俗、服饰和婚姻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多样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课题小组分别从不同视角探究家乡文化、人文地理,从而营造出“百家争鸣”的历史学习氛围.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鼓励学生从自身生活范围出发,来发掘研究性学习课题.这种历史资源一般有两类:人力资源和物化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亲身经历或熟悉某段历史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调查访谈,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历史、回顾历史;物化资源是指人们居住范围内的历史遗迹、革命遗址或人物故居等,通过参观考证,获取有关信息.山西曾是红色革命圣地,战争年代遗留下多处革命遗址,比如忻州市定襄县,曾是六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之一,当时,为了防范日伪军对无辜百姓的血腥屠杀,定襄县98个平原、丘陵村,全部挖了地道,与日军展开机智灵活的“地道战”,至今有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可供参观.此外,有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的阎锡山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的徐向前故居,这些都是珍贵的地方史资源,定襄和五台籍学生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分别确立了研究性课题.

2 搜集资料和调查访谈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展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获取史料的能力.小组成员不但要认真完成个人承担的学习任务,而且要尽可能给其他组员提供信息和帮助.就近性是地方史的显著特点,所以学习小组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尽量对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源进行调查访谈,不必舍近求远,避免远距离所带来的物质、时间等负担.还要兼顾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等等,做到细致、周密和详尽.可以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突出使用调查研究法.从史料存在形式看,有文字、文物、图片、音像、民俗和传说等,小组成员可根据需要采集资料.由于地方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调查访谈时,尊重被调查对象和选择适当的调查场所.围绕主题,把主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以达到全面了解历史史实的目的.

五年制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探究能力和自律意识,都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要做到: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宏观指导”.为此,我们举办了“如何搜集整理地方史资料”、“如何进行现场调查”等知识讲座,针对各课题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后,他们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培养自律意识,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强化自我管理,教师可以随时抽查学生的学习记录,了解第一手情况,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3 进行交流与整合信息

学生通过查阅文史资料、采访人物和实地调查等个体活动,掌握了比较详实的资料,获取到相关信息,形成相应的认识和观点.要想完成学习小组的核心任务,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因此,交流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弥补个别调查的不足,还能使小组成员可以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帮助,并创建一个共同探讨的合作平台,围绕小组的核心学习任务,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集体协作方案.

通过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学生解决了许多困难,所以本阶段也是同学之间互相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是史料的补充、信息的提供,还有的是精神激励等等,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责任感和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由于小组成员知识水平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不同意见而产生分歧、争执,而反复探讨、辩论的过程,就是对课题进一步深化、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学会整合资料和信息,为最终形成个人较强的研究能力打下基础.

4 完成成果和总结评价

这一阶段我对学生围绕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指导:鉴别史料的真伪,做到去伪存真;诠释、分析史料的意义,掌握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并根据史料得出结论,期间,我们举办了“如何甄别史料”、“如何撰写科研结果报告”等讲座,这样,学生初步具备了一些科研知识和撰写论文的一般方法.

地方史具有贴近生活和教育性强等特点,所以,研究成果能和建设家乡结合起来.如学生拟定了这样一个课题——“家乡名胜研究”,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别研究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些课题组就想到了写“给县长的一封信”,就如何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性学习固然强调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但学生如果在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中,能以史为据,提出一些可供当地有关部门参考的合理建议,那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效果.

笔者通过地方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分享研究性学习成果,每个成员都能体会到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开始转变.通过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纷纷立志要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拼搏进取.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学生对地方史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真切感受并获得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利用地方史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尤其是对于五年制师范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教师要实现自身转变.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科教学不同,教师若要全面地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案,就要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自身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自己的实践精神和创造力,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和规划,启发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学会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收获和感悟.再次,要注重科研.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多实践,多总结,把教学经验理论化、科学化.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尽快运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专业特长,包括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如课题方案设计,信息收集和筛选,资料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的方法等等.

第二,引导学生实现转变

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外,还应当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带着探究意识关注历史问题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形成问题、收集数据、发散思维、结果反思等.学生只有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才能对已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检验和充实,逐渐摸索出研究性学习独特的方法.其次,有意识地抓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细心收集资料,主动关心同学等细节积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转向学习过程中是否增强了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否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培养了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等,这种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

第三、开发利用地方史资源,

地方史资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且具有可操作性.五年制师范生来自不同地区,多数学生乡土观念较强.开发利用地方史资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是利用现有文献、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和口碑史料,指导学生就近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学生.笔者认为,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课堂延伸.使之在五年制师范的历史教学中发挥独特作用,并作为各科研究性学习的有力借鉴.

第四,发挥五年一贯制优势.

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实现教师的高等教育化,是新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要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优势.“五年制小教大专继承了三年中师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又弥补了三年制中师知识深度不够、后劲不足的缺陷,同时突出了能力全面,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扎实的特点”.相对来说,五年制学生年龄小,专业定向早,学习时间长,容易形成基础扎实,专业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所以,各科教师要抓住机遇,发展学生,在教学中深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继续探索,另辟蹊径,为培养优秀的师资人才做出贡献.

〔1〕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6-7.

〔2〕钟启全,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泽普.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

〔4〕朱煜.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2003.

〔5〕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李云.五年制小教大专特点及教育和管理研究.张家口师专学报,2005(8).

G642

A

1673-260X(2012)08-0232-03

猜你喜欢

五年制研究性历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新历史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