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中的应用
2012-08-15张妮妮
张妮妮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中的应用
张妮妮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员工招聘与配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诸多弊端.在现有条件下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顺应并满足了社会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在分析体验式教学模式优越性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其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中的四种应用形式,并提出了其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体验式教学模式;员工招聘与配置;应用
《员工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特点的课程,该课程在强调有关招聘的流程、策略、技术方法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然而,当前在我国高校《员工招聘与配置》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普遍,该方法侧重于理论的系统介绍和技能的硬性灌输,学生很难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思考空间和参与知识获取的积极性被压抑,这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此课程的培养目标.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将学生置于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去获取知识和形成各种能力的先进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诸多缺陷,探讨它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对于改善该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体验式教学的提出与优越性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这三种形态之后,进入了一种更高、更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体验日益得到国人的认同和关注,也逐渐被应用于大学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其核心为“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它们,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注意这些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1].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引导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习主题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以及师生间的协作探讨,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层次,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理性构建以及相关能力的发展.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优越性:
1.1 强调“做中学”,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概念的阐述和理论的灌输,仅仅把教学看作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情境体验进入到理论的实际应用领域,并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操作、感悟、领会、思考和验证,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构建,并发展出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1.2 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和相长
体验式教学一改传统讲授式教学由于“一言堂”“满堂灌”所带来的沉闷压抑的课堂风格,内容上突破理论学习的束缚,灵活采用参观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训练习等多种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活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1.3 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情感
《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招聘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求明确学生作为招聘人员应具有的职业情感、态度、价值观、操守方面的目标.与其空洞地向学生讲解“招聘官应有一颗公平正直之心,要热心、耐心、细心和富有责任心”,不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招聘官进行一次模拟招聘,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其中, 并经过老师的点评和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进行深刻地反思、回味和总结,来修炼和完善自身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人格.
2 体验式教学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中的应用形式
在西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另一代表——教育学家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即“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应打破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地点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全方位构建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平台.
2.1 日常认知体验
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要学生形成基本的认知,方能使老师的教授和学生的理性知识构建建立在对社会实际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因此,在《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的开设之初,应安排相应的认知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去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各种类型的人才供需见面会参观,感受企业招聘现场的真实氛围,了解企业招聘的具体流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带领学生实地体验,网上点击率较高的电视招聘视频,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为学生积累有关企业招聘的基本认识提供了鲜活而又生动的素材,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利用课堂部分时间有选择地播放.
2.2 课堂情境体验
出于安全的考虑,教师不能时刻组织学生去实地体验,学生对于招聘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相关工作技能的获取绝大多数情况下还得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招聘课程的后半部分,侧重工作技巧的介绍,如面试提问的技巧、观察的技巧,以及评价中心技术中若干种方法的实施要点等,仅凭讲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必要通过情境教学来改善这一状况.例如,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公司针对“营销策划”这一职位的行为式面谈.教师事先明确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学校的人力资源模拟实训室为面试场所,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招聘官、应聘者和观众,招聘官根据对职位的理解,事前统一录用标准,设计面试提纲和评分表,布置面试场所,现场进行提问、观察、记录并打分评议.分组式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2.3 校园实践体验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把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通过创设模拟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关职业素养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教学机会,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为学生创造复合型的教学活动体验.如,校级的“模拟招聘”大赛,教师可向主办单位推荐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使他们以招聘方的身份协助参与到这项比赛中来;教师还可积极地与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取得联系,利用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的春季、秋季大型人才供需见面会为契机,向有意来校进行招聘的企业推荐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发布招聘信息、布置宣讲和面试场所、设计面试评分表等简单服务,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更好地与企业具体的招聘实践结合在一起.
2.4 企业见习实习体验
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大四后半学期这些时间,通过自己寻找、熟人推荐或学校联系等方式到相关企业进行见习和实习,深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岗位和管理实践中,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检验自身所学,形成新的感悟和体会,最终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融合起来.
3 《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3.1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历性,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特征之一是课程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迫切要求专业课教师重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体验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与教师教学的互动性,创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走下讲台的“神坛”,不再以课堂的统治者和“知识的权威”自居,必须变成学生的“学友”,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更多的扮演“服务者”、“协助者”和“推进者”的角色,但又不忽视事前的指导以及在事后的交流和讨论中做学生的“裁判”.
3.2 注重体验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
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参与,课前、课上和课后都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才能真正的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具有寻求和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撑体验式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全方位的体验项目和实践平台.课前认知体验:授课教师可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和整理一定的相关资料作为课前体验的内容,用相关视频、案例和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使学生提前对课程有一个熟悉和正确的认知.课堂情境体验:课堂教学是《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授课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针对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性强的情境任务,通过让学生分组扮演招聘官和应聘人员,在模拟招聘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应用.课后体验:课堂的情境模拟和企业的实际做法比较接近,但毕竟还有一定距离,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地与当地劳动力主管机构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深入相应的岗位进行见习和实习,以获得最为真实的工作体验.
3.3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核对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目前《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仍然沿袭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按30%、70%的比例合成,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期末考试则以答卷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且无法实现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因此必须配合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施,相应地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来.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从单纯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程度,转向关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题型设置上提高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比例,如制定一份招聘计划、撰写一则招聘广告、设计一个招聘方案等;在考核方式上,可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答题、口试、课堂演示、模拟操作、方案策划等多种方式;鉴于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平时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多,要适当提高平时体验实践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并且要设定实践课成绩评定标准,校内体验实践课要根据学生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承担的任务大小以及表现出来的投入度、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以及活动小结、实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指标来进行评定打分,以使考核贯穿教学的始终.
4 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启发性、感悟性和互动性,符合人力资源专业的培养目标,越来越得到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体验式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体验性教学方法.例如,有关“内外部招聘的优缺点”这一知识点,还必须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使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之上理解和掌握.因此,体验性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及其他教学方式,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注重讲授和体验的平衡,方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董亚珍.体验式教学模式理论思想及教学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
〔2〕吴月.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中的模式构建[J].教育时空,2011(8):16.
〔3〕卢曼萍,潘晓华,张继河.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105-107.
〔4〕钱士茹,吴笛.亲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60-61.
〔5〕杨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酒水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1(4):97-98.
〔6〕郭巧云,何培香.体验式教学模式下HRM课程任课教师胜任特征分析[J].理论探讨,2011(5):182.
G642
A
1673-260X(2012)08-0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