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对部队士兵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2-08-15程文
程 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对部队士兵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
程 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军队建设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平加速推进,这对部队兵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从源头上不断改善我国部队兵员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将成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对大学生士兵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帮助和引导他们坚定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使之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大学生士兵;管理;冲击
长期以来,中国兵员征集对象的主体是农村初中以上学历和城镇高中以上学历待业青年.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对军队士兵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先的征兵规定与部队对高素质兵员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知识基础牢固,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果从这个群体中征集新兵,能够有效提高新兵质量,改善兵员结构,促进部队技术型转型.因此,征召大学生入伍势在必行.2009年是我军大规模征召大学生入伍的第一年,即有13万的大学生应征入伍[1],随着征兵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将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学生走进军营,将使得部队兵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这样一批烙印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年轻人的到来,也让部队建设遇到了新的状况,让部队传统式的管理教育面临新考验,迎接新挑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士兵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帮助和引导他们坚定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尽快适应军营生活,更好地成长成才,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1 大学生士兵的特点分析
兵法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好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就得对大学生士兵要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当代大学生士兵的特点,因势利导,才能有针对性做好这项工作.
1.1 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分析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做任何事,都首先有个动机问题.动机支配行为.当前大学生入伍的动机主要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调查网专门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动机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个人选择参军入伍的动机有:选择“锻炼自己,提高就业能力”的有262票,占投票总数的28.51%;选择“报效祖国,履行参军义务”的有180票,占总数的19.59%;选择“向往军营生活,圆梦想”的有197票,占总数的21.44%;而选择“通过部队考军校或争取提干留在部队”的有280票,占投票总数30.47%[2].毋庸讳言,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征入伍,涌动的不仅仅是莘莘学子们一腔的报国热情,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职业生涯的理性规划,折射出他们在多重压力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1.2 大学生士兵能力素质分析
从能力素质上来看,首先,大学生士兵受过经过多年高等院校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良好的系统教育,具有较为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广泛,对专业技术的掌握速度、前沿科技的理解能力、网络知识的接受运用等方面都表现优异;其次,大学生士兵经过高等教育熏陶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趋成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迷信,不盲从,个性张扬,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不愿接受传统的“事事报告,绝对服从”的教育管理方式,但也容易狭隘地、极端地理解民主,不能接受,也无法适应军队铁一般的纪律,认为这些条令条例是对人思想的禁锢和行动的束缚,严重扼杀了人的个性,阻碍个人的健康成长;第三,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士兵身体素质较差,不少大学生士兵身体素质跟不上部队高强度训练,在体能训练或比赛对抗活动中拖后腿;第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弱.大学生士兵往往很少走出校门,一般都处在家长和师友的呵护下,社会经验不足,很少历经挫折和磨难,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应对困难能力较弱,一旦遇到难以应对的状况容易丧失信心,选择逃避,甚至产生负面情绪和抵抗情绪.
2 大学生士兵给部队教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2.1 大学生士兵的鲜明特色与部队岗位平台不相适应的矛盾
大学生选择入伍更多的是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或能否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入伍之时甚至入伍之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就已经对个人军旅生涯做了相应规划,目标清晰且明确.但是进入部队后发现,由于部队所肩负使命的特殊性和专业对口岗位的有限性,使得自身无法发挥其专业优势,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更难以满足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士兵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更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2.2 大学生士兵与班长骨干间的矛盾
大学校园是一个思想活跃、民主自由、氛围宽松的舒适环境,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青春激昂、活力四射、各有见地、个性突出,这与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绝对服从纪律的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其次,大学生士兵因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接受能力明显优于普通士兵,这也给带兵干部训练进度的安排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大学生士兵与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班长骨干之间存在着年龄、学历和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倒挂”现象,这就容易对现任军官的权威造成威胁,增加部队管理的难度.“三个倒挂”主要指,一是年龄倒挂.大学毕业应征入伍的新兵年龄一般都在22—24岁左右,但高中毕业应征入伍的士兵成为班长时,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这样就会形成“小兵”训练“大兵”的现象;二是学历倒挂.大学生士兵都是本科学历,而面对的普通士兵,甚至班长骨干却是初高中学历,这也是一大反差.一些大学生士兵在面对初高中毕业的普通士兵和班长骨干的时候,因为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优势,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内心潜意识中有一种“优越感”,以致有的非大学生士兵感觉大学生士兵很清高,双方平常交流较少,话很难讲到一块.三是能力素质倒挂.大学生因受到高校氛围的熏陶,思维多层,视野开阔,多才多艺,专业优势突出;但班长骨干都是在年少时经历了严苛的摸爬滚打训练,一步步成长起来,尽管具有坚定信念、军事技能和严格带兵的优势外,其他方面是有一定差距的.
3 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问题探讨
基层部队之所以会出现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难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缺乏科学性,要么急功近利,缺少长远规划;要不就是顾此失彼,没有从全局考虑问题.那么,该如何做好大学生士兵的管理教育呢?按照《关于加强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的意见》(总参总政参联﹝2010﹞3号)的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士兵队伍建设长远发展,准确大学生士兵工作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入伍训练、教育管理、选拔使用、人才保留等环节,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士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士兵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坚持科学统筹的方法,协调发展的理念,让大学生士兵与部队中的其他官兵保持献身国防的统一思想,形成和谐共进的关系,共同努力,积极推动部队士兵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3.1 正确看待大学生士兵
要做好大学生士兵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大学生士兵形成正确认识,既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把握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工作特点,进一步摸清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律,及时跟踪问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各级军官要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精髓,理解、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士兵,同时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士兵也是一名普通的兵,因此要坚持严格管理,认真要求,杜绝将大学生士兵作为特殊群体而迁就放任.
3.2 强化教育引导
要将一名普通大学生转变成为合格的战士,不仅要正确看待大学生士兵,还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新兵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相信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认清军人肩上的艰巨责任,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国防需要的新型高素质士兵.为此,要着重强化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让投笔从戎的大学生士兵始终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持久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二是强化职能使命教育,让大学生士兵端正入伍动机,正确认识大学生入伍报效祖国和追求个人利益并不冲突,要自觉的将个人发展愿望与部队建设需要相结合,能够在利益的权衡上始终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三是强化我军光荣传统教育,通过参观军史馆、荣誉室,邀请老红军和英模作报告,观摩训练标兵表演等活动,使之感受认同并继承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大学生士兵的爱军精武思想,筑牢军人意识;四是强化四是强化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士兵认识到服从的重要性,强化法纪意识,增强遵守部队纪律的自觉性;五是做好带兵干部骨干引导教育,促使广大班长骨干做到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科学带兵,将依法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3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对于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鉴于大学生士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更多的优势,对于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也将立足长远,需建立持续发展的管理新机制.一是要量才使用.要遵循按编配备、量才使用、注重效益的原则,综合衡量大学生士兵的专业和特长,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其安排在对口或相近的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激励引导.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典型,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广泛开展比武竞赛、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为他们发挥优长、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三是要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充分挖掘大学生士兵的潜力,使其知识和技能能得到充分展示和提升,不断转化为促进部队建设发展的能力;四是建章立制.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的锻炼和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原地,要为其创造不断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做到有据可循,有章可依,既要利于部队建设长远发展,又要符合年轻士兵的成长规律,促使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总之,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是从源头上提升了我国部队士兵队伍的基层素质,这一举动在为我国部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部队的教育管理带来挑战.因此,做好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这既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提高部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也需要我们积极创新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唯有此,我们才能将大学生新兵培养成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有用人才,为祖国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1〕陶克,周奔,王超.13万大学生士兵来了!.解放军报,2009-12-10(02).
〔2〕第一调查网http://www.1diaocha.com/Survey GetVote_138334.html.
〔3〕关于加强大学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的意见.总参总政参联﹝2010﹞3号.
〔4〕陈刚.当代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浅探.学理论,200(14).
〔5〕项菲,北英,邓明辉.浅谈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学理论,2011(18).
〔6〕陈刚.浅析部队基层干部非权利影响力的运用学理论,2011(30).
G645
A
1673-260X(2012)08-01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