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调查分析
2012-08-15张希梅
张希梅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调查分析
张希梅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价值取向功利化不同于西文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结合,是一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思想道德、择业就业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价值取向功利化将导致大学生学风浮躁、精神空虚、情感荒芜,影响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文化发展.
价值取向;功利化;调查
要讨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问题,必须首先对功利一词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关于功利,最有影响的是西方的功利主义,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穆勒提出,是一套比较成型的相对完善的道德哲学理论,“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1]以行为产生幸福的量是否大于产生痛苦的量作为判断行为善恶的依据,即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幸福或痛苦量的计算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来衡量,从个人来说,是追求每个可选行为的最大快乐与避免最大痛苦,从社会来说,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相加.总的来说,尽管这一理论本身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提法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功利一词在中文中古已有之,较早由先秦墨家、法家提出,经由历代的发展,到南宋时期,浙东永康学派的陈亮,永嘉学派的陈傅良、叶适等把功利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高潮.主张在注重功利和事功修为的基础上,强调义利并立,反对脱离客观物质利益而空谈道义心性,具有很强的历史进步性.
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功利化”不同于上面的功利主义,二者虽然都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作为道德标准,是一种注重功效的思想.但实质上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这里的“功利化”是指一切以自身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赤裸裸地把自身的功利需求推向极至,推向一切领域和范围,不仅涵盖物质生活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成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它过分强调物质价值而贬低或否定精神价值,表现为对功利的过分热衷和追逐而对各种精神价值的冷漠和排斥.而且即使是物质价值也仅仅关注眼前的、个人的物质利益,忽视甚至否定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总之,价值取向功利化即主体在社会认知、价值判断、行为指导等方面,均以功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能在短期内为主体带来直接效益作为判断和衡量一切行为和事物善恶、美丑、优劣、好坏的标准,把功利推向极至,是对功利的非理性的表达方式,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是一种扭曲了的人生观、价值观.
1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为了解详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我们在内蒙地区六所高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和赤峰学院)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并对部分同学进行走访、座谈等.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不是追求理想信念而是注重物质现实;不是以整体、长远利益为重,而是将个人的、眼前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是崇尚奉献而是讲究享受,把自我价值的实现看成人生价值实现的核心内容,其功利化倾向在学习、政治修养、道德选择、恋爱、择业等多方面都有很明显的表现.
1.1 学习功利化
应该承认,当前大学生成才意识深厚,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但是学习上的功利倾向甚至急功近利现象也相当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内在需求不足,学习动机呈现功利化倾向.
其一,学习兴趣不浓厚,内部动机不足.学习动机简单地说就是指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内部动机指主体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本身的因素,如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满足感等积极情感体验,等等,是最少功利色彩的因素,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持久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外部动机主要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父母的愿望、找工作的需要、考试的压力等外在的因素,这种动机功利性很强,特定时期在促进学习的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其仍具有暂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单一的外部动因不利于主体学习的持久性和深入化.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有机结合会对学习起更大的促进作用.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因来自外部,内在动机明显不足.在学习动机的调查中,78.53%的同学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将来找份好工作,8%为获得文凭、证书,2.6%的同学是为不让父母失望,仅有0.6%的同学是为得高分,有成就感,有10.3%的同学因为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在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中,6.28%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不得不学,11.4%的同学对学习没感觉,只是跟着学校安排的日程走,仅有4.33%认为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另外还有19.7%的同学会为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而旷课,17.53%的同学上课玩手机、MP3等,9.96%的同学上课看小说,8.02%的同学上课睡觉、聊天、发呆.这一结果说明当今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缺乏远大理想,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对知识的价值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厚,将学习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意义存在较大偏差,这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长远发展.
其二,重视实用知识,忽视理论及素质教育课程.在如今的各大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最关心的是外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是否能够考取硕士研究生.除此之外,关心最多的就是各种执业资格的考取以及考驾照等.因此,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成了大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实用性强的知识成了大学生首选的学习内容,基础学科大受冷落.调查显示,52.6%的同学喜欢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在学生最想学的内容的调查中,32.6%的同学选择有利于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在逃课调查中,高达90.26%的同学选择了公共理论课;旷课原因的调查中,6.28%的同学认为认真上课也未必能有好成绩找到好工作;在“上课时间主要做些什么”的调查中?10.61%的同学选择学英语或看与考硕士研究生相关的书.这些反映了大学生注重应用技术性课程,围绕毕业找工作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而对基础理论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通常都不够重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逐渐退出了大学生的视野,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其三,功利化地对待作业及考试.大学生十分看重考试的成绩,为的是拿奖学金或者是为毕业后找到工作增加筹码.学习过程中,过分关注考点,把考点当重点,死记硬背,而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所有科目的考试,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都是临阵磨枪,这种功利化的态度只会导致考过就忘的结果,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功利化地对待课外作业,只选择计入期末总分的作业,对于延展性的课外阅读作业几乎不做.即使是上交的书面作业,抄袭现象也非常严重.这种畸形的学习观念使得学习成为实现功利化目的的工具而不是为了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的目的.
1.2 政治修养功利化
很多大学生不关心政治,政治情感淡薄,参加党团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功利性很强,调查显示,18.4%的同学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而参加党团组织及其活动,54.55%是为找工作增加筹码而参加,还有3.03%是出于面子或随大流而参加,仅有21.65%的同学是出于信仰.由此可见,多数学生政治活动不是出于政治信仰,而是为将来找工作打基础,打着提高政治觉悟的幌子行功利化追求之实,功利色彩浓厚.
1.3 道德选择功利化
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境界本应该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之为人的内在的毕生的追求,但现在有些大学生却把道德当成装点门面的饰品以及实现其功利化目的的工具.调查显示,有17%的大学生承认参加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的目的是为完成任务或为了综合测评加分.
1.4 择业功利化
大学生承载了社会和家庭的厚望,压力大,责任重,自我定位也比较高,成才的愿望较强,希望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身价值,不负重望.但由于受社会舆论评价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把是否有体面的工作、是否留在大城市、是否有高薪作为事业成功的标准,于是在工作的选择上出现功利化的倾向.调查显示,3.9%的同学找工作的首选条件是留在大城市,21.28%的同学把待遇好作为首选条件,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基层小单位工作.在就业目的的调查中,74.24%的同学是为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仅有6.27%的同学是为社会发展出力,16.67%的同学是为实现自我.固然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人的正当追求,但过分关注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理念最终也会使自我价值的实现大打折扣,而且社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主要是社会价值而非自我价值,所以这种功利化的追求最终也会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很难达到最大化.
1.5 社会交往功利化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交友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调查显示,24.47%的同学交友的原则是广交朋友,为将来的事业铺路,4.74%的同学认为人生精力有限,只结交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在恋爱目的的调查中,5.84%的同学为排解空虚而恋爱,1.95%的同学会为将来的事业铺路搭桥而恋爱.有2.38%的同学选择恋爱对象的首要条件是是否对自己以后的事业有帮助,3.43%的同学会把对方的经济条件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们不再从政治的、法律的或道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评价行为,功利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首先表现为功利是人们看待一切事物和行为的一种视角.人们习惯于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现象,从功利角度去观察一切、审视一切、理解一切.其次,功利也已成为人们评判事物和行为的一种尺度.即用功利的尺子去衡量、评估一切现象和行为的价值,功利的获得与否成为一种现象和一个行为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理念.最后,追求功利成为一种人生诉求和行为实践.即把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满足作为人生行为的指向和航标,把获得功利作为毕生追求的目的和意义.在随后的行为实践中,功利也就成了指导自己行为的最高标准和人生航标,一切都以能否获得个人利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走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功利化的倾向.
2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
长期坚持错误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完善人格的形成、乃至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如此,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也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一,过分关注眼前利益导致大学校园学风浮躁,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急功近利,理想信念缺失,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心浮气躁,理论功底不扎实,偏科现象严重,在以后的发展中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稳固而缺乏后劲,很难发展成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第二,过分关注物质利益使得部分大学生精神世界空虚.当大学生主体用功利化的眼光去看待、衡量、分析和判断一切事物和行为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物化了,被功利化了,在他们眼里,社会只存在一种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经济利益成了一些人首要考虑甚至是唯一考虑的因素,个人行为指向的最终目标只有物质利益,精神追求被束之高阁甚至远远抛到脑后弃之不顾.不仅如此,过度的功利化导致一些大学生个体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缺乏人文关怀,个体生活由于缺乏目的性而迷茫、空泛、无生机,严重者会导致灵魂残缺、精神畸形.
第三,过分关注自身利益致使一些大学生情感荒芜.功利化的另一特点是只关注自身利益,对他人、集体、社会利益漠不关心.《申鉴·杂言上》:“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当大学生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分析判断事物或行为的得失并以此为指针来指引自己的行为选择时,必然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漠然,政治情感、道德情感淡薄,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表现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形成一种“看客”心理,致使正义感缺失;工作中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致使担当意识和责任感缺失;生活中人际关系功利化,真情实感缺乏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健全人格所必备的情感,必备情感的缺失将可能导致人格缺陷,表现为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等.
第四,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将阻滞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更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形成虽然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泛功利化密不可分,但作为尚未离校的大学生在“象牙塔”中就丧失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恐怕为时过早.这样一批大学生走向社会,不但不会对功利化的社会风气产生涤荡的作用,反而会推波助澜,加剧功利化色彩,阻滞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发展.
〔1〕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G645
A
1673-260X(2012)08-01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