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2-08-15李旭辉马成文
李旭辉,马成文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李旭辉,马成文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分析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对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点于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此后,国内有100多所大学先后建立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设置,为培养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研究人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硕士点发展、学校招生、研究生就业情况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对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定的分析,找出问题,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与目标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结合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这就决定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学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技术创新、技术管理等,因此逐步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1].技术经济及管理学将技术生产、技术流通和应用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知识.该学科的特点在于融技术与经济管理于一体,能为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等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支持.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由于各校的学科背景、师资力量等不同,因而各校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存在很大不同.我校作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工程技术类学科薄弱的财经大学,对待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着重学习研究近年来兴起的IT技术、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与管理中的应用,结合本校在经济类、管理类上的传统特点,稳步进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2)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学术动态.(3)具有较为熟练地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独立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创新管理、项目管理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利用本专业外文资料开展科研和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2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培养的定位与目标,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革与发展.
2.1 专业研究方向构建差异大
由于各校的学科背景、师资力量等差异,各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存在不同.不仅综合类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的差异大,而且与我校同一类型的高校看,山西财经大学的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及应用和物流管理;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信息经济及管理,电子商务,项目评估及管理和资产评估及管理.而我校的研究方向为IT项目投资评价与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管理.这些研究方向涉及面广,名称上不统一,有的研究方向由于学校的性质更偏向于工科或者有很强的专业成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专业在知识和研究体系方面都没有体现出规范性和统一性.
2.2 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实践脱节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专业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仍是传统的理论讲授和考试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明显脱节,这样造成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严重缺乏,学校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者该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仅针对技术课程,不能达到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衔接.此外,该专业要必要进行实验设计,但是各高校基本没有设置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许多高校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把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的知识简单堆积和拼凑的现象.有些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知识的新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应用需要;有些课程缺乏配套的上机实验、课外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各个高校对此专业学科范围和内容理解上不能保持一致性,课程体系无法将经济管理和技术学科有效整合,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2.4 专业培养产学研脱节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中的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但由于该专业与工科专业不同的是其学生的就业领域不固定,主要为社会提供的是能有效地对各类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决策型人才.因此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相关知识的人才的.当前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实习基地,还未与企业建立联合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较少,研究生便会遇到和本科生一样实习难的问题,产学研有明显脱节现象,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2.5 各校专业师资力量差异明显
师资力量是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部分高校中很多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技术理论基础扎实,但在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稍许欠缺,无法将经济管理学与技术知识相结合.这就直接导致了对创新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较明显.
3 优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优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3.1 完善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知识体系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专业的知识体系目前还不够成熟,制约着学科的整体发展.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在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还需调整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在研究方向中要考虑到专业本身的核心内容.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内容包括技术的生产、流通及应用三个部分.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既能丰富该专业的研究与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和部门对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3.2 强化专业实践,推动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经营者的角度进行项目分析与论证.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要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设计开放性实验课程,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改善课程体系设计,不同学科有效融合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计既要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学科优势,认真借鉴用人单位和专家的建议,并科学论证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等方面,努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有效融合.例如我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为主,同时兼顾技术技能的课程,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3.4 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实用性较强,加强校企联合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各自优势.高校要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将课堂教学扩展到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中,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订单式培养方式.学校应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入而广泛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尽早到合作企业实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提供学生接受实践教育的场所和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指导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反映,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5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和管理学理论,而且要具备较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各个高校要拓展思路,积极引进一批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保证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高校还要大胆用人,可以考虑从企业选调一些学历高且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从事教学工作或聘请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另外,要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内外培训、挂职实践等方式专业综合素质.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针对各高校的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差异,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优化和发展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培养的理论和方法,促进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育全面发展,进而为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王淑英.技术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钱雪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2007(4).
〔3〕姚飞,等.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专业建设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
〔4〕肖艳玲,等.高校技术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技术经济,2000(10).
〔5〕王养廷,杜启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G643.2
A
1673-260X(2012)08-0154-02
2010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0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