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2-08-15沈树周段素梅
沈树周,段素梅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沈树周,段素梅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型高校与其它类型高校相比,更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标因素.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评价因素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依旧突出,高校毕业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因此,大学生的创业选择便成为热门话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成为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应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主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应用性,依托一定的学科平台,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理论的运用.在某些方面,它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更切实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对培养的人实践能力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专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就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不但给全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指明了道路,也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本质内涵迫切需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为了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创业教育工作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何引导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创业教育质量的进行科学的评价.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通常说的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办新的企业,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一种通识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高校推广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而是要切实转变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观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大学生自我就业的机会.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未来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需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依托.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创业教育的理念不清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只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起步.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不清晰,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些高校认为真正愿意从事创业的学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有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面子工程”,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同时社会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错误认识对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存在不利影响.由于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片面理解,因此创业教育在高校往往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2.2 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仅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很少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创业教育.有的院校更只是在类似“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让大学生体会创业教育.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队伍缺乏.现有的研究工作比较零散、局部,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规律的研究更是缺乏,还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2.3 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资金参与不够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资金的来源和途径也相对狭窄,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力度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也明确提出,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但是很多支持创业的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2.4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不够
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我国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全社会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大学是人的职业生涯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尤为关键.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围绕创业课程的开设和创业计划模拟活动的开展,缺乏创业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还没有建立全程全员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对于创业教育,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创业教育,没有自觉地和主动地去接受创业教育.
2.5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当前,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是各类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高低不齐、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型高校通过构建科学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对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增强高校间的竞争.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应该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3 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涉及到管理、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把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教育的范围,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上勇于创新和实践,构建符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组织体系、师资队伍、保障条件等是开展创业教育必备条件.因此,笔者将构成与影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因素确定为三个方面:学校层面、教学层面和学生层面.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结构模式.
3.1 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层面,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和氛围,才能有效地推进创业教育,取得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其评价要素包括:第一,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否确立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是否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和手段,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第二,学校是否成立创业教育领导机构,设置独立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形成一个组织健全、形成合力的创业工作领导和管理网络.第三,学校是否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目标定位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第四,学校是否根据创业教育的需求,建立了一批全、兼职的创业师资队伍,并不断优化创业师资队伍的结构;第五,学校是否根据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确保开展创业教育经费,并制定相应的执行与监督制度.第六,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3.2 教学层面
教学环节是落实学校创业教育培养工作的具体步骤,也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过程.其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第一,学校是否构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纳入创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第二,是否不断优化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加大创业实践环节的比重,并注重跨学科的横向联系;第三,是否不断加强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是否把创业实践与课内外学生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第四,是否形成具有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第五,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推动学校创业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学生层面
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反映在学生层面,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类竞赛获奖等方面也是衡量创业教育绩效的重要一环.其评价因素包括:第一,学生是否提高了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各级各类学科能力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中的表现和获奖情况等;第二,学生是否具备了强烈的创业意识,掌握了相关的创业知识,提高了创业能力;第三,在校期间学生取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等.第四,在校大学生中从事创业活动的比例以及毕业校友创业率等指标.
当前,创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顺应当前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影响因素的比重,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并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这个评价的标准体系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是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动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1〕刘振忠,周媛,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9-103.
〔2〕王楠.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创业教育评价分析[J].北方经贸,2008(11):154-156.
〔3〕王彦长,金利娟.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谈创业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2008(4):98-100.
〔4〕张玉利,杨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2-24.
〔5〕王莉莉,新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27-29.
G640
A
1673-260X(2012)08-0136-02
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K2012B612)及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专项课题(SRC20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