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旅游分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方洪
方 洪
(海南医学院 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1158)
我国体育旅游分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方 洪
(海南医学院 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1158)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把体育融入旅游中或在旅游中加入体育的特色,正如体育有着无限的魅力一样,体育旅游有许多可以开发挖掘之处,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的类型及其特点,并通过阐述体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来说明积极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体育旅游;类型;特点;经济影响
体育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下的产物,顾名思义,体育旅游是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依托旅游资源,在旅游者的旅途之中加入体育元素,为他们提供休闲、运动、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新形势.它能将体育运动与旅游完美结合,达到人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目前,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受众群体和发展空间,伴随着某些重大赛事而开展的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放眼国内外,体育与旅游“牵手”,赚得盆满钵满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环法自行车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当地都是借助自然风光优势引入体育赛事,在推介风光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体育旅游的兴起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弥补传统旅游中的不足,而且两者的结合也将给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潜力.
1 体育旅游的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把体育融入旅游中或在旅游中加入体育的特色,正如体育有着无限的魅力一样,体育旅游有许多可以开发挖掘之处,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体育旅游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1 观光型体育旅游
观光型体育旅游是最常见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体育旅游方式.观光型体育旅游的重点就在于观光,在此基础上付出旅游者的体力支配活动,进而完成体育旅游活动.这种体育旅游的意义也最自然,其效果也更具审美情趣.可以说观光者本身是在游览景色过程中完成了体育运动,因此,既能游览观赏景物,又能锻炼身体是大多数旅游者所喜好的,进而有很大的受众群体.
1.2 竞赛型体育旅游
竞赛型体育旅游亦称“竞技体育旅游”.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竞赛型体育旅游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竞赛型体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体育旅游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一般它具有双重身分.一是竞赛的参与者,他(她)是竞赛的选手、或者是竞赛服务人员,总得来说,他(她)对竞赛有着某种的义务和责任.二是一般的旅游者,他(她)除了参与竞赛的相关活动外,都要到竞赛所在地去游玩观光.
1.2.2 它还具有旅游时间的确定性,时间较短.是根据竞赛规定时间和日期到某个事先确定好的地方参加活动.
1.2.3 它的目的地相对确定、行程单一.也就是说它的出发地到目的地路线相对固定,事先由竞赛组织者确定下来的,自我选择余地很小.如悉尼奥运会,从中国出发到悉尼不能自我选择路线出行,而是根据相关组织管理者的规定按时、按路线出行.
1.2.4 体育旅游者中“体育迷”所占人数比例最大.澳大利亚因举办2000年奥运会,1997年~2000年,增加了150万名旅游者.
1.2.5 给各主办地、主办者带来的经济收益显著,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旅游形象品牌效益超前10年,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和期望值.25届奥运会使巴赛罗那成为欧洲第三大旅游度假用地.
1.2.6 旅游者对体育有强烈的兴趣,具备专业体育知识.
1.3 度假型体育旅游
度假体育旅游,是度假者前往体育度假区一地停留,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的度假方式,比较典型的是阿尔卑斯山,该地滑雪度假区吸引了80%的法国滑雪爱好者.60%以上的美国滑雪爱好者,则集中在美国西部滑雪区度假.在休闲度假体育中,“体育专业性”凸显,基本需求不再是娱乐和社交,而是深层次融入体育.体育专业消费占比最高,会籍、教练费用成为主打,这是休闲旅游所没有的.国内田园乡村、冰雪山地、滨海海岛三大新型优势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如今高尔夫、滑雪、冲浪三大项目,从娱乐休闲功能转变为体育度假功能,也是产业升级的清晰信号.据笔者调研观察,以冰雪为例,正在走向成熟和普及的项目,有雪地滑板、雪地自行车、由直升机运送的高山滑雪、雪上机动车、极限雪橇.以高尔夫为例,宗教主题高尔夫、生物主题高尔夫、养老主题高尔夫正在趋向成熟和主流.
1.4 拓展型体育旅游
拓展体育旅游就是按照“先行后知”的原则,将参与者集中起来开展的体育旅游.在特定创造的环境中,参与者一般要完成拓展训练中设计的具有挑战的项目,这些项目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只有简单的规则和明确的目标,参与者必须在遵循简单的规则的前提下,思考、寻找、尝试、实践并达成目标,然后和团队一起分享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得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点评和提炼认识总结,与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让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拓展型体育旅游,就是通过切身体验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的游戏,使得参与者对待工作和生活以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和飞跃.是自我思想和观念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把拓展的创造思维与团队精神,结合到实践,来优化工作心态、工作思路、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拓展体育的目的.
2 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体育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身心的需要,以参加体育运动为手段或以观赏体育赛事为目的,并不以此谋取报酬而离开居住地或到其他国家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旅游者必然会与体育旅游目的地很多方面产生相互作用,体育旅游客源地区或国家会同体育旅游目的地地区或国家之间发生某种联系,这种相互作用和联系不仅会对体育旅游者和其所在地区或国家产生影响,而且也必然对体育旅游目的地地区或国家产生影响.
2.1 经济效益
2.1.1 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只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少的资金,就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进而还能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2.1.2 对旅游业来说,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繁荣和活跃着地方市场.伴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当地居民的经济意识和生活方式也必将发生变化,百姓对物质吻上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大,旅游正是满足了人们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拉动新方法.
2.1.3 加快了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重组和资源配给.体育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方法.体育旅游所带动的其他行业消费,特别对直接消费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抓好旅游业,就是抓住了促进最终消费的关键环节.
2.2 社会效益
2.2.1 增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消除地区贫困的途径,如当地居民可通过各种农副产品和提供体育旅游的场地和休息娱乐场所等多种途径进入旅游业,增加收入,以期实现脱贫致富.
2.2.2 对旅游者来说,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求购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学到知识、开拓眼界、满足好奇心,而且缩短了产销距离,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给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由于旅游活动的越来越频繁,许多著名的旅游地旅游容量过高,游客得不到旅游享受,而体育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旅游去处,有效分流游客,使游客得到充足的旅游空间.
2.2.3 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体育旅游,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体育旅游是形象生动的“课程”.
2.2.4 生态效益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开展体育旅游就意味着不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破坏,是现阶段低碳环保的一种旅游方式,是开发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结合.
3 体育旅游的开发与规划
体育旅游的兴起,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这种做法就是一个创新,体育旅游的出现为传统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这种体育与旅游结合结合形式既体现了大众性,又有极大地商业发展空间,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旅游的方式很轻松地与人交流,进而扩大地区旅游的影响力.既如此,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体育旅游应当在开发上着重泼墨,开发与规划是体育旅游“实打实”的关键.
3.1 要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和思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按照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旅游规划,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推进铁体育旅游产业由单纯的观光旅游向提升生态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拓展商务会展旅游转变.
3.2 要加大体育旅游资源和形式的开发,力争打造优质体育旅游项目
实施“产业升级转型”、“品牌深化打响”的旅游战略,力促市场营销有进展,项目建设有成效,行业品质有提高,逐步形成产品有特色、市场有号召、游客有口碑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体育旅游事业深化发展.
3.3 要转变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旅游竞争能力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努力为旅游经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宽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体育旅游业,促进体育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3.4 是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努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
发展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业,就离不开高水平的规划作指导.重点对旅游业布局、旅游产业集聚、新型业态融合发展、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体系建设等作新的规划,并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4 总结
体育之旅日渐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新旅程,人为越来越感受到要让运动自然地加入我们的生活,让运动乐趣伴随旅游的过程.旅游者或参与者在参与的各种体育健身、体育比赛、体育娱乐和休闲活动等,借助旅游地或相关组织进行实施,从而达到从观光型行为进一步转化为实体体验型行为的延伸和感悟.
〔1〕金明灿.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2).
〔2〕郭荣光.浅谈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特色及前景[J].中国市场,2008(39).
〔3〕刘颖.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冷思考[J].中国市场,2008(44).
〔4〕杨秀芝.我国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5〕盛昌繁,孙晋海.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现状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5).
〔6〕赵清波: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模式带来的启示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3-1315.
〔7〕昌晶亮: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24-26.
〔8〕杨月敏:丽水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
〔9〕高小岩:甘肃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5):84-86
〔10〕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G80-05
A
1673-260X(2012)08-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