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2-08-15王修方范文慧
王修方,范文慧
(1.河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王修方1,范文慧2
(1.河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学院 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3)
本文从社区体育的现实问题入手,对高校体育人才资源和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有条件、有能力在社区体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高校;社区体育
1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体育活动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社区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年来,政府不断增加对社区体育的投入,许多社区建立了锻炼区,添置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健身路径,推动了群众的体育锻炼热情.但是总的看来,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社区居民不仅渴望得到更好的身体锻炼,而且更加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
高校与城市社区紧密相连,高校体育自然也应该与社区体育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势必能够对社区体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高校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途径、努力挖掘高校校体育的巨大潜力,对于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及全面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
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要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1]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社区缺乏场馆设施
目前大多数居民小区都是只重视园区的绿化,忽视体育设施的建设.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社区根本任何体育设施,少数社区虽然建设了一些健身体育设施,但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很难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各类体育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03平方米.总体看来,目前体育场地的人均指标还比较低,体育场地分布也十分不均衡,现有的社区配套体育场地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居民锻炼身体的要求.另外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缺乏立法保障和标准制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迫切要求与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2.2 社区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许多群众缺乏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大多数是在盲目地锻炼.这种锻炼方法由于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锻炼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目前我国还没有可能给社区配备专职的体育指导员,主要是由一些老年志愿者担任.目前志愿者已成为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兼职的体育指导员也没有受过较好的专业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指导训练能力等还远远不能达到全民健身《纲要》所需求的标准.这种状况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很不适应.
2.3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够
一方面各级组织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不够.全民健身的深远政治、经济意义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群众自身认识有误区.年轻人认为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中年人则往往以工作忙、家庭负担重等为由不去参加体育锻炼;还有很多老年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医药健身”上,他们认为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强身健体,对体育锻炼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能认识不足;锻炼身体还没有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4 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少,人群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是以健身器材锻炼、走路、跑步、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和空竹等项目为主.而象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受年轻人喜爱的项目利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根本无法实现.
锻炼人群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员.一方面由于年轻人锻炼身体的观念不强,不去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年轻人由于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市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结构状况.
3 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可行性
3.1 高校人才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受过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在教育系统直接从事体育工作的约占总数的80%,[2]特别是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在专业种类上、技术水平上以及专业理论知识上都具有其它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在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以及各种社区体育比赛活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高校每年都培养出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这些学生在学校中都受过至少2年较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甚至有些人在高年级还选修体育专项课程.这些毕业生都拥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及基本理论知识.如果高校能够与当地体育局进行配合,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训社会指导员队伍,其规模将是难以想象的.
3.2 高校场馆设施优势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这些场地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校内.其中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数量较多.
3.3 教育、宣传优势
高校既是实施教育的园地,也是对外宣传教育的窗口.高校培养的各类人才,即是体育活动的实践者,也是体育活动的宣传者.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在校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上千万人.他们在学校中经过了较为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并且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他们往来于社区中,这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给当地社区体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和教育作用.从而能够带动一些本来不爱运动的人参与进来.
3.4 高校假期优势
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寒假、暑假、五一和国庆等假期.这些假期时间加起来约有100天.如果加上周末的话,这个数字约为170天.在这些假期里面,学校的很多场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寒假和暑假期间更是如此.如果在这些假期的时间里,高等院校能够将所有的场馆设施对外开放,那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高校教育和科研优势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60%都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他们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规范的教学素养,他们的教学和培训能够使社区居民学习到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另外,他们也能够根据他们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这些对于社区体育科学性和规范性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4 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组织
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正常开展的关键,它担负着确定体育组织目标、筹集体育经费、落实体育场地实施等重任.较为稳定和完善的社区体育组织可以有效地将人们组织起来,进行有指导的体育锻炼,使社区体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其质量.
4.2 高校要更新观念,让高校体育走向社区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高校体育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特别是面对广大社区居民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迫切需要以及体育场地设施和指导员严重不足的问题,高校更应该去承担一些责任,主动拓展自己的职能积极为社区体育服务.
4.3 开放体育场馆,促进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
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满足大学生的锻炼和比赛的需要外,在课余时间,特别是晚上、双休日和寒暑假,可根据社区体育的特点、需求,定时、有序地开放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安排场地,使这些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做到资源共享,为社区体育服务,并不断引导社区体育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4 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举办各种体育辅导班
高校体育教师是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培训、辅导最理想的依托.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懂教学又善组织,深受学生和社会上练习者的欢迎.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积极组织社会上较为流行的健美操、网球、国际舞蹈、轮滑、瑜伽和街舞等培训班.这能使更多的人能学会一门适合自己喜爱的健身体育活动,并得到科学的锻炼指导,使绝大多数人从盲目锻炼逐渐走向科学锻炼.
4.5 召集志愿者,辅导社区居民体育活动
召集热爱志愿者活动并有一定技能或健身知识的教师、学生志愿者,辅导社区居民和孩子的体育活动.定期派专家到社区举办体育保健知识的讲座.从生理卫生常识、体育锻炼方法、急救和老年人的保健、养生等方面给予指导.
〔1〕洪焕珍,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同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1),122-124.
〔2〕江玉华.如何发挥高校体育优势为社区体育服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16(4),98-99.
〔3〕黄承国,等,试探高校在社区体育中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2),49-51.
〔4〕邬锡均.高校体育应成为社区体育发展之依托[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2),55-57.
G812.7
A
1673-260X(2012)03-0057-02
2011年新乡市社科重点调研课题《驻新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