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2-08-15周瑞英
周瑞英
(合肥学院 公体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
周瑞英
(合肥学院 公体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目前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形式也多样.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目前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在课程结构、项目设置、教学、考核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完善措施,从而使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更好的开展.
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是指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学指导思想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及教师教学能力为主,教学主题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最终可以真正掌握一到两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一种以俱乐部形式的体育课堂教学.即结合学校的体育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体育项目.在一周时间内,学生以自身的需求自由网上选项上课.这种选课形式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此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各俱乐部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与完善俱乐部教学.我院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三自主”的选课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自主权.现阶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认真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后的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用科学的态度去发现体育教学规律,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
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法
根据本文有关的问题,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资料和国家近年来出台的规章制度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专家访谈法
前期就普通高校俱乐部发展模式问题,对安徽省高校专家进行咨询.
3 研究结果
3.1 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结构
3.1.1 重组班级,分层教学
在体育公共教学部和教务处统一指导下,打破原有班级、系部建制重组班级,通过学院校园网教务综合系统进行网上选课.各俱乐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对初、中和高级会员进行分餐式教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3.1.2 实施“三自主,三规定”选课
单项体育俱乐部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兄弟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三自主”与“三规定”的教学形式.“3自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本俱乐部老师和自主选择参加俱乐部的学习时间.“三规定”是根据学院教学安排规定俱乐部范围;俱乐部活动时间范围;规定每人每学期参加的俱乐部数目范围.每个单项俱乐部均采用分类教学方法,按学生的专项基础水平、所需知识、活动方式、所达目的分成1-3个类型,分别安排活动时间.每个俱乐部的各类型均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骨干辅导、自由练习3个步骤.
3.2 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开设项目情况
自从我院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以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断调整,逐渐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目前体育俱乐部开设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壁球、毽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大众操、瑜伽、体育舞蹈、击剑、健美、轮滑、野外生存等18个项目.学生在选课时,有90%以上的学生是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选课,显示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越性.目前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网球、健美操、瑜伽、跆拳道等,其它的项目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3.3 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操作程序
学生选课.我院体育课目前实行的是两年制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体育基础和校园网公布的信息实行网上选课.每学期每位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个项目,且项目不可重复.每个项目在单位时间内的上课人数为40人.如选择的某个单项人数满后,学生另选其他项目,依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完成选课.每学期学生可在前两周进行换项,此后各项教学相对固定.
教师授课.根据师资力量、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计划,教师分成若干俱乐部教学小组,并对应所有开设课程内容,根据各课程教学大纲与进度、每次课主要教学内容,在每节课前半部分向学生传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在现行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教学方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创新和改进,但仍旧脱离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我校俱乐部教学教师基本上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学生自由练习,教师观察辅导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主线,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
3.4 体育俱乐部教学有关成绩的考核问题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考核的评价体系上,各个项目俱乐部提前组织制定了考试内容.虽然同一项目的俱乐部考核内容相同,但在实际考试中每个教师的衡量尺度不同,有的教师注重技能的评价;有的教师就以最后的结果作为评价.课内成绩评定:每个俱乐部的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生做出本学期成绩评定:40%(专项技能成绩)+40%(平时出勤率、学习态度)+20%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课外成绩评定:根据《大学生身体健康测试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对以下五项测试内容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评分,测试综合指标应在及格以上.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男生);座位体前屈(女生);台阶测试.
3.5 建立会员卡制评价模式,构建以参与活动为主,运动过程、情绪体验等多方面结合的相对评价体系
基于以参与活动为主,运动过程、情绪体验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俱乐部制教学活动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院体管中心在学生意向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期活动档案,每次活动时学生持会员卡参与俱乐部教学活动,学期末其会员卡将作为学生本学期的体育考核部分载入学生档案.会员卡制评价模式的建立,在改革了传统体育课中之重视技能或体能评价弊病的基础上,有效地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纪律性的约束,避免了学生在教学形式上因打破行政班教学而出现的出勤率不高、活动不积极、活动消极或自我要求涣散等不良现象,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更加注重在活动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个人情绪的体验.
4 完善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发展策略
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主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提高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质量,笔者根据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情况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4.1 完善网上选课系统
学生在网上选课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本学期总的选课规划,选课形式等.除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项目外,另外介绍一些学生不熟悉或是新开项目的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及要求等.使学生在选课之前对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情况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楚如何去选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成功选课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某一个项目的开展.
4.2 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满足俱乐部项目设置的需求
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基础,开设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场地器材是开设体育项目的前提条件,合理利用校内现有的场地设施,开发出更多的体育项目.
4.3 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满足俱乐部教学的需求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改革,对于教师必须要做到“一专多能”,特别是一些热门项目,在现有师资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不断的培训、外出进修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在招聘教师时,要考虑到项目的需要,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4 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应从宏观管理出发,比较完善地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条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除此之外,体育俱乐部的上级管理部门应建立俱乐部年度考核机制,包括机构设置情况、执行规章制度情况、开展活动情况、对外交流情况、活动场所情况等各个方面.也要加强俱乐部管理成员的业务考核及管理培训,发挥俱乐部管理中心的管理与监督功能,对俱乐部各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整体性地促使其在有计划、有次序、有制度的环境下运行.
4.5 进一步完善各体育俱乐部管理评价系统
除了考核内容外,体育俱乐部管理考核评价表彰系统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目标考核的方法,应以体育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和建设情况,形成一套成熟的、综合性的俱乐部管理考核评价方法.对成效显著、工作出色的俱乐部管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针对俱乐部成员锻炼效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以调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6 提高体育俱乐部民主化程度
民主化可以提高体育俱乐部内部管理的效率,因此,应努力加快体育俱乐部民主化建设,特别是干部选拔、各课程负责人选拔、承担各课程助理教练等方面更应体现管理民主化.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应透明公正,以工作能力为标准,通过全体成员的民主选举产生,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与会员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同样,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章程也应通过民主讨论来确定相关条例,少数服从多数应是体育俱乐部内部活动的基本原则,重大活动需征得大多数人的同意.应保证各成员之间权力的公开、公平、公正,重视人人参与管理,营造民主、公平的管理氛围,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4.7 加强体育俱乐部各课程场馆的管理
体育俱乐部场馆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员体育活动时的安全状况和锻炼效果,应该针对场馆实际情况完善场馆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障场地设施较高完好率的同时,重点整合好现有的场地设施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促使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化解场地与体育活动开展之间的矛盾.
4.8 组建优秀的体育俱乐部组织文化
体育俱乐部组织的凝聚力和效力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文化会影响整个管理过程、职能的实施方式.在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中应考虑到创建具有个性的组织文化能力,形成有生命力的独特的能为之共同奋斗的价值观等.积极营造适合本俱乐部优秀的组织文化,其中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这将会提高俱乐部的凝聚力,促进俱乐部组织文化的发展.
5 结论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体育俱乐部教学应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师资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开设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虽然我院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在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摸索,不断改进,找出一套适合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以促进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更好地发展.
〔1〕王寒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可行性研究[J].体育教育观察,2011(4):181.
〔2〕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3〕孙宇航.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优越性[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5):115-116.
〔4〕陈鑫林.对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9(7):74-75.
〔5〕王在芳.中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践与有效策略[J].职教之窗,2011(6):73.
G807
A
1673-260X(2012)03-0083-0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基层体育社团发展研究——兼与江苏省比较(SK2012B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