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浅谈

2012-08-15程士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格大学生

丁 璐,程士涛

(1.成都大学;2.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浅谈

丁 璐1,程士涛2

(1.成都大学;2.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健康人格

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我国从1979年开始贯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以近30年.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计算,在当前高等院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占主流.据统计,大中城市的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率已占到60%以上.而这些独生子女正处于社会的巨大变化中,特别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的人格心理特征,对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我们选择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

1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格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并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目前,有关人格的研究大都基于卡特尔(R.B.Cattll)的人格特质理论.现在普遍用的是卡特尔的16PF人格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针对人格差异方面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对比分析.16种人格因素分别为: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乐群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聪慧性、有恒性、世故性、紧张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根据国内大部分学者的实证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点为:

1.1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

在16种人格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兴奋性、敢为性、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幻想性方面较非独生子女高,其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兴奋性、聪慧性和恃强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智力方面有优势,独生子女大学生知识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较丰富,知识面广,反应敏捷,竞争意识强、且独立性强,和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更加争强好胜.他们活泼开朗,敢于承担责任.但他们在实验性、世故性、忧虑性方面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一情况表明,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较,他们更加率直、乐观.而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水平较低.在其他方面没有发现有显著的差别性.

1.2 独生女与独生子相比

在紧张性、怀疑性、独立性、自律性方面独生子比独生女较高.而独生女比独生子在乐群性、恃强性、幻想性、世故性方面较高.这一情况表示,独生女比独生子乐观开朗,而且知识更加丰富,有责任感、亲和力,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艺术更敏感,更加平和且具有有上进心.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1.3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矛盾性

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且他们的每一种人格优点都伴随着有相应的人格缺点,所以使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出现矛盾的特点,具体反映在:1.智力水平较高和创造力低并存2.独立意识强和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强集于一身3.自我悦纳程度高和悦纳他人程度低相交错4.亲和需要强烈和实际交往能力差相伴随5.行为好强和耐挫力低交织.

独生子女大学生他们从一出生就成为社会广泛注视的焦点,他们在“小公主”“小皇帝”的称呼声中长大,因此形成了自私、争强好胜等等的性格特点.他们争强好胜、自尊心强,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出色,再加上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家长多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使他们兴趣爱好多,并且多才多艺,同时又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独生子女更爱表现自己.但是又由于他们从小很少受过挫折,这又使他们经受不起挫折,耐受力较低,因此,遇到事情他们更容易选择退缩,并且缺少战胜困难的能力.

2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有着特有的人格特征,但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家庭原因

独生子女大学生所在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比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好,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关心孩子,在课外时间给自己的孩子设计了发展规划,有计划的为孩子创造机会参与各种活动,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不断的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孩子的认知范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智力发育水平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长还不断地、从小开始有意识的为孩子请家教,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爱好班,培养孩子在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特长,使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的速度快于非独生子女,所以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聪慧性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高.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父母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父母倾注了很多的时间、资源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与孩子沟通是他们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沟通,孩子得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在此过程中接受教育,为孩子创造各种机会接触社会和参加交际活动是平常的事情,使孩子在精神和情感上得到更好的满足,他们更加喜欢与人接触,更加喜欢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乐群性较高.

而且,独生子女的家庭比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较为开明、民主,所以,孩子在做事情时敢想敢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为性比较强,所处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存环境使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相信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在近些年高校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尤其是学生干部竞选活动中,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敢为性和恃强性表现的很突出.

独生子女的敢为性和恃强性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具体表现就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社会和大学里无组织无纪律,随心所欲.他们生活中表现为纪律散漫,甚至以为纪律限制了自己个性的发展,而在工作上喜欢标新立异,不喜欢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2.2 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已经成为独生子女大学生接受社会文化的重要来源,在课外时间他们喜欢上网打发时间,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与其他人直接交往时间、机会大大减少,独生子女大学生缺少兄弟姐妹和同龄伙伴的缺陷并没有在集体生活中得到纠正,反而他们更喜欢独处.高层单元住宅的普遍化,也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每家一户单一的住宅格局,使邻居之间的交往大大减少了,因此,这大大限制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和同辈群体的交往,从而导致了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先天不足”.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活步伐的加快,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且给独生子女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也给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极少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个人意识较强,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忽视集体利益,过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2.3 学校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增多这一新情况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且没有及时合理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缺少创新性,他们往往重视理论忽略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在很多方便表现出来,学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传统的说教不能使他认可并接受.在教育方式上,往往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而轻德育,严重地忽视了非智力性因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被打破,变得不喜欢大学的生活.

2.4 自身原因

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个性压抑,容易冲动,偏执,疑心重,个人期望值较高,感情脆弱等,这些性格上的缺陷都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理原因.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处于青春期,恰处于性成熟这一特殊阶段,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他们对性的理解是朦胧而片面的,迫于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与限制,性的欲望受到限制.一般来说,这种压力会通过正常途径得以释放,性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但是,一旦这种冲动没有释放的话,就容易造成心理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可能引起心理的失衡,进而会影响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 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3.1 德育目标定位

我们要根据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教育方法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此要及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人生目标,从而使独生子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及时找出差距,并达到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完善统一.

3.2 加强理想教育

学校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拓宽教育路径,组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注重整体性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结合,如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帮助失学儿童活动等等,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身心,另一方面在这些活动中对他们其进行理想、人生观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3.3 提高家长的素质,并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掌握不同阶段教育孩子的侧重点和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努力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注重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时刻以孩子榜样来要求自己,用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3.4 要不断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校园环境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吸引独生子女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参与提高独生子女的融合程度,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观念,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3.5 加强心理疏通,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性格中有其自信的一面,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这种期望值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就容易造成心理落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咨询工作的各项机制,壮大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队伍中来,举办心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测试和各种心理趣味活动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档案,跟踪把握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变化轨迹,长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地结合.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重点性的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提高对挫折的适应力;着重对他们进行意志、品德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应付各种困难的能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格优化需要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自身教育是前提,家庭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是主体,社会是他们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补充和延伸.为了使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成为社会的栋梁,高校教育更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应付困难的各种能力和技巧,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并不断的适应与满足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1〕孙云晓,等.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J].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2〕徐仁权,等.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情报,2000.

〔3〕牛继玲.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引导[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池福安.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与针对性教育探析[J].当代大学生,2001.

〔5〕王宾齐,等.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弱点及其教育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0.

〔6〕徐仁权,等.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B844.2

A

1673-260X(2012)01-0067-03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格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