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历史文化认知的特殊性

2012-08-15黄海峰黄鳞逸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外语逻辑历史

黄海峰,黄鳞逸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浅议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历史文化认知的特殊性

黄海峰,黄鳞逸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熏陶在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必然对其思维逻辑和历史文化认知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在社会环境复杂,国际形势多变的今天,有必要对此群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外语专业;历史文化认知;特殊性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熏陶在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必然对其思维逻辑和历史文化认知产生影响.在社会环境复杂,国际形势多变的今天,有必要对此群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大众对广东省几个知名高校的学生有一首顺口溜,其中对外语专业为主的高校的学生起的外号是“假洋鬼子”(其他有“伪君子”、“书呆子”、“大骗子”、“好孩子”等等).这虽然仅仅是一种调侃式的外号,但也是同时对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的暗示.

而事实上,高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特点,比方说,学体育的学生一般比较直爽粗矿,学艺术的学生比较有个性且审美品味也会相当特别,学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一般比较具有商业嗅觉,学政治历史哲学类的学生一般比较爱思辨等等,同样,学外语类的学生也会有其特性,笔者认为最突出的就是这个群体对历史文化的认知的特殊性.

1 历史文化认知的重要性

文化(culture)的定义历来很多,这里仅仅采纳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界说:“文化是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symbol)的领域,包括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形态,它主要处理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1]而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一定时段的文化应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并不一定就是统一的整体).

当我们不再为一日三餐而担忧时,历史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我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时,文化变得越来越必需,当我们住进高楼大厦时,历史文化变得越来越珍贵.其就是太阳,而我们就像太阳花一样,有阳光照射时,争奇斗艳的开放,是如此的美丽动人,而失去阳光,就会在小小的角落里黯然失色,直至枯萎.

历史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影响人、熏陶人、塑造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喃喃而语的孩童转眼间成为了拥有无比珍贵知识财富的成人,从过去对“文化”这一概念一无所知到现在对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间带走了我们宝贵的青葱岁月,却慷慨的给予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一个人小到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定历史文化影响的结果.历史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人类竭尽全力的创造了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在慢慢地认同身边的各种文化.看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第一部分(文艺表演前仪式部分)2008名乐手用手击打古老而鲜为人知的中国打击乐器——缶,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词句,缶营造出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并表现出了古老和现代的对话.这就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表达和认同感.某些国人看到韩剧《大长今》后,想去品尝一下剧中展现的美食,和想去韩国观光一番;或看到商店橱窗的圣诞老人,欣喜圣诞节的各种庆祝,看到奥斯卡上最佳女主角的得奖者凯特?温斯莱特,高赞其精湛演技——这些则是对外来历史文化的接纳和认同感.

2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历史文化认知的特殊性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熏陶在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必然对其思维逻辑和历史文化认知产生影响.一般说来,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归为语言学习类课程、所学语言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类课程,还有就是一般公共课通识课.一般说来,外语专业的学生会对语言学习类和所学语言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较为重视,毕竟这是其专业课程.所以,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肯定会或多或少得受到其所学课程的影响,从而在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方面与其它专业的学生会有所不同.

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正确的思维必须合乎逻辑,而思维的规律性是与客观规律性相吻合的,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和规律的.因此,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它就应该是能使思维合乎逻辑的工具,即其表达形式必须有助于使二者紧密合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使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和规律.

在汉语中,文字以象形会意为主,有直观模仿性,而且和外语有一个重要区别是汉字没有变化形式,多数外语如英语单词就有诸多变化(单复数、时态、词性……),那么汉语的表述就要更多通过其它补充来实现精确的表达.说中国人受到道家的思想影响,喜欢讲大的原则.“易”“虚”,可以说概括了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即笼统性.“易经”的易、虚(认知上的),中医的、国画的、戏剧的、语言的,“易”“虚”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思维传统的始终.因此,在汉语中“易”“虚”的特点都有明显体现.汉语的表达往往没有追求一种唯一意义的表达效果,一个字可以有丰富含义,通常要理解起来必须根据上下文来一起判断.但其它语言一般与此不同,特别易英语为代表,其追求单词表达的意义的明确性,语法也比汉语要严格.另外,很多其他语言属于原字母组合的逻辑,由字母到词根再到单词,这也是一个思维逻辑的过程,这与汉语的形象会意大不相同.应该说,相形会意更加直观,而前者更重逻辑.“理性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实践的,体现出某种语言或符号的操作,所以,在逻辑语言里,符号、意义(内涵)、指称(外延)构成了一种三元关系,逻辑语言作为一种意义符号,也就必然包含着一系列符号单元或者说符号元素”.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是处理逻辑问题.由于语言构成的逻辑不同,因此使用汉语的人和使用其他语言的人对左右脑的开发倾向有所区别,这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由此,可以说,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在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原有的思维逻辑定会收到激烈的冲击,连脑部机能的发展的倾向都会有所改变.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写都会成为改变其历史文化认知的基础.

语言与历史文化可以说是共生的.语言是历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如果一个很少接触外语或者外国历史文化的同学,见到如烟囱、长筒袜、魔鬼面具等东西,其很难联想出圣诞节的文化场景.但是在外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西方文化的主流国家的言语的)却可以在脑中产生许多生动的有关场景.

更重要的是,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可以看出语言的思维逻辑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系统.

一种语言的文化结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的历史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逻辑,民间传说,寓言神话,社会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语言的语言结构,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结构,是与该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文化内容一致的.

由于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对外语的学习以及对外国文化理解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是很容易会产生变化的.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长期接受外来文化教育,长期处于外语文化的坏境中,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历史文化更强烈的认同感,有可能忽略了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视.反之,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会自然得接受、注重本民族文化,而没有过度关注外来文化.特别是在当今,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正给了我国的民族历史文化非常强大的冲击,如何让外语专业的学生保持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性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也会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他们基本上每天的交流语言是外语,读的是外语书,看的是外国电影,唱的是外文歌,写的外语单词,背的是外语文章,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外语的环境中,毋庸置疑,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外语专业知识,并且对外来历史文化有相当的了解,但也正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异文化的环境中,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对此产生了一定的疲劳.此外,外语系学生对外来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历史到当今,从政坛到娱乐圈,从风俗习惯到国家文化,对各方面愈是了解,愈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正确的认识,而并非盲目追随.因为,外来的历史文化不会是都是好的东西,其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其在对外来历史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后,对比于本民族历史文化,对于优秀的本民族历史文化更是认同.

其他专业学生也有可能对外来历史文化的非理性认知——区别于外语系学生,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拥有比较少的机会接触外来历史文化,对其也只能通过部分电影或是新闻等一些普遍的手段进行表面的了解.由于专业限制,他们很少会对其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认识还是很不全面的,但正是由于认识层面相对于较狭窄,而对外来文化没有很好的了解,只存在于表面的认识,因此许多人会走入对外来文化非理性认知的误区.

3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认知问题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维护母语文化的任务都是必须的,毕竟随着经济全球化,全世界都在彼此拉近,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对我们本国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历史文化对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端正对外来历史文化的态度,争取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意义.

首先,就外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外来历史文化,不要因为对本专业的认同而非理性认知外来历史文化,要对其有全面理性的认知,对本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要取其精华.而其他专业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真正的了解外国历史文化,向他们传达正确的外来历史文化信息,让他们有正确的认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无疑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它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健全人的全面发展,但一旦使用不当,则会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对于大学生,文化更是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则会让你取得更大的进步,做出正确的选择,相反的,站在错的方向看文化,则会让你在学习的路上遇到更多的挫折,走更多的弯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1〕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81、288.

〔2〕吴新民.逻辑语言与思维观念意义域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7-108.

G642

A

1673-260X(2012)01-0113-03

猜你喜欢

外语逻辑历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新历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