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李 丹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李 丹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全面考察了网络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网络的兴起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东西.文章针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两条策略.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网络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传播,网络传播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也成为了一种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方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具变革性的变化.大学生是当前社会上最积极活跃和富有担当的群体之一,他们积极参与到网络中来,通过网络这个渠道,大学生们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法提供的知识和信息.但是随之又产生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埃瑟·戴森曾经说过:“数字化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骗子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一个虚弱的宣传工具,但也却是一个实战阴谋的好地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种种负面影响,各高校做出了不同的应对,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应对都停留在自发阶段.从总体上来说,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对当前的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工作上也没有形成固定和标准的思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也造成了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没能得到及时的遏制和有效的指导,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1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网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以往的任何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校园网络,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查阅资料,结识朋友,找工作等等,这些网络应用都渗透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来.网络时代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认知、思想和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才能顺利完成.传统的手段包括“两课”、社团活动、学生实践工作等,上述的这些渠道既包括学校的力量也包含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三者合力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且从始到终都在起作用,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这些渠道也有其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在特定得时间和特定的范围内出现和起作用的,也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渠道.自从网络出现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重大的改观.网络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概念,并且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这种渠道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全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拟的,是向虚拟空间的一种延伸.这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网络渠道相结合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逐步走向了完整,形成了现实与虚拟结合的立体体系.网络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范围广大无垠的天地,网络里边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识,这种知识爆炸的情况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巨大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质疑和厌恶.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渠道更能适应多变的形势,更符合现代大学生对知识追求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1.2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源

在网络没有出现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媒体,主要是通过书本、杂志、广播、电视等来表现,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知识量也比较少,只能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方面,而且由于传统媒介的出版和发行的程序是特定的,而且比较复杂,所以传统媒介发行一次的过程比较耗时,这也就导致了其信息内容更新缓慢.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理想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络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点,比如说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等,这些特点都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使用者和获得者.这种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也针对社会上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处于不同社会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可以通过网络这条快捷方便通道来分享网络上的资源和信息.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高校网络建设的加强都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图像化提供了方便,并且在网络上得到了不同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共享.不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网上自由流传,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量和价值上的翻倍.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行,都使得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接受并下载有关的资料,这就导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也可以与教师平等地分享网络上的资源.网络增强了大学生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也更加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多样性.

1.3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调的灌输带来了一缕新鲜气息,它更加风度多彩,并且注重文字、声音和图片的综合运用.依赖网络的特点和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了兼容并蓄,融合了古今,各种讲座、名家讲课、试题试卷等都可以自由共享,历史名胜、革命资料、事故过程等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犹如个人亲自经历.个人可以凭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来自由使用.大学生对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活泼教育形式兴趣浓厚,也对借由这种方式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倍感新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隐私性.大家可以自由平等地使用网络,同时也可以隐蔽地使用而不用向任何人请示或得到批准.大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资料,下载书籍,或者在线浏览,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网络这个大空间为大家的活动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同时也提供了自由言论的保护,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和看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事者们也可以利用网络的这种隐蔽性,通过论坛、聊天、邮件等形式来和大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切实体会他们的想法意见,由此有重点地进行引导教育,同时也可以听取学生们的各种要求和建议,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

2 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自从网络出现到今天一直是一个充满了自由和平等的地方,这里脱离了政府,突破了国界,没有贵族也没有权势者.大家在网络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网络而不用担心别人会因为肤色、收入、家庭等来阻止你对网络的使用.但是这个自由的国度并非完美无缺的,这个多彩绚丽的世界也充满了危险.网络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改观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危机和挑战.

2.1 大学生思想正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

对于大多数的国家和社会来说,一种成功的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让人们既认同当前的社会制度和形式,又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还能成为人们行为的准绳,有利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虽然网络是没有国界,没有政府强权属性的,也不特定属于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但是随着我国网络的迅猛发展,许多西方文化通过网络进行渗透.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网络的无国界性来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这种渗透和宣传受到网络自由的保护,轻易不会追究到相应人的责任.在1998年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就曾在美国海军学院说过,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就是美国敌人战场转移的时候,他们会把战场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上来.通过克林顿的话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而且企图通过技术手段来占领信息高地,通过网络来渗透美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其操纵别国政治制度,影响别人文化历史的险恶意图.经过积极的计划,一场没有硝烟的抢占信息资源的战争已经开始.“据有关机构统计,互联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目前全部网址中78%为英文网址,96%的电子商务网址也是英文网址.此外,网上70%的网址都出自美国,而且绝大多数为英文网址.”这种战争已经波及到了我们,波及到了高校的大学生们,这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的挑战和考验.

2.2 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致使教育者的权威性下降

网络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这两个特点都严重损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权威性.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而儒家主张的是读书、耕田和学而优则仕,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这些定位已经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海中不可动摇了.所以老师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无可置疑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但是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传播和共享,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可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能够成为接收者.高校的学生们不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有甚者,教师们转变了角色,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具有的不稳定性,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两方接受和消化网络信息的反应力.网络上的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西方的平等、参与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最终导致了这些大学生不再想简单地成为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单纯接收者,他们会主动地整合消化各种信息,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这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些都导致了教育者的权威性下降,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式成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网络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差别,完全不同于现实社会,尤其是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产物,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具有先天的统一性.在网络出现以后,这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拟就成为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存在,就拥有了与产生它的现实基本等价的存在合法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现实相对应并发生各种具有同一性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以及相互转化.”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愿望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都能够轻易实现.在网络的那头,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这就是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它让人们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世界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季节,富有朝气和活力,对所有的新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面对网络这种充满了虚拟性,能充分满足大学生自由猎奇心理的新事物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导致了他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例如,由于长时间沉浸在网络里,大学生们参加现实社交活动的机会大大被缩减,导致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谈,长此以往导致了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关系淡漠,个别大学生甚至产生了社交恐惧心理,对现实世界望而却步,最终患上了社交障碍症.还有就是由于在现实中经常受到挫折,部分大学生就把成功的希望和满足完全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慢慢地把自己包裹在网络这个虚拟的避风港中,更加不适应现实生活.

3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既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更好,更贴近现实大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能应对网络带来的各种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3.1 重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

我国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思维,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个人和社会简单地对立起来,过分强调社会价值,而忽略甚至是否定了个人价值.因此,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强调社会的要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进步方面的积极意义.对国家利益的过分强调,导致了无法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兼顾.我们应该打造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协调起来.尤其是在如何处理网络虚拟世界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问题上更应该尽早改变传统的观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在大力提倡社会价值观同时,尊重个人的价值和正当利益,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的群体中去,了解他们,影响他们.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但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网络规范的法律和相关的道德法规也不是特别完备,发展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些都导致了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不力,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有挺多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不利的东西,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网络,认识网络中的道德和违法问题.尽量做到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坚持正确的判断.

3.2 丰富校园文化来促进思想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另一方面就是精神文化了.两方面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可或缺.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高校的全体师生都是高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缔造者,高校可以依托自己现存的校园网络,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和娱乐形式,丰富校园的文化.谢海光在其专著《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论》中就曾经提出:“主动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依法治网,有效掌握制网权;创建主题网站,巩固主流阵地;重视新闻宣传阵地,组成网络新闻宣传国家队.”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正确道德的审美判断,使大学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受到良好的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力,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大学生.另外还需要注意具体校园网络文化开展的方法.教育者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利器,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多做了解,从而做到把复杂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生动活泼的动画、图片、音乐、电影等,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寓教于乐.

〔1〕卫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汁[M].海南出版社,1998.17-19.

〔2〕Buzzle Staff Editor,Cornmunism: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deology of Communism.httP://www.buzzle.com/editorials/2-10-2001-2330.asp,200-10-02.

〔3〕严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1.

〔5〕张在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9-100.

G641

A

1673-260X(2012)01-0148-0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