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学困生的动机培养和激发
2012-08-15胡莲清
胡莲清
(广东培正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830)
高校英语学困生的动机培养和激发
胡莲清
(广东培正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830)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各院校的英语学困生问题日益普遍.本文通过分析广东培正学院学困生的成因,探讨如何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英语学习动机,挖掘其内在潜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英语水平,最终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动机培养和激发
所谓“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业不良.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的状态.这一部分群体的共性是缺乏自信和坚持不懈的良好心理品质,他们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帮助,更需要教师付出特殊的关爱,来开启他们被禁锢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信念,激发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正体验自信和成功.
1 英语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地学习英语,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困难.笔者通过对广东培正学院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困生自身的原因
1.1.1 低自我效能感
像其他优秀生一样,学困生也能认识到英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想了解英语所蕴涵的语言文化.但是在多次学习的失败经验面前逐渐对自身语言学习能力产生质疑,认为自身即使付出努力也难以达到学习要求的低自我效能感.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当个体把学业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时,就会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种低自我效能心理往往成了学习上的消极因素,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继而表现为厌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课后抄袭作业等,最终导致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丧失学习动力,从而产生的一种曲折的内心体验——自卑感.他们心理封闭,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不敢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问题.
1.1.2 意志薄弱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学困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关爱有加,忽视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在成长的经历中得不到这方面的锻炼.学困生当中普遍存在好逸恶劳的现象.喜欢娱乐,不勤奋刻苦,干任何事情都依赖于父母、老师.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不愿意独立思考,课堂学习效率低,不集中注意力,不勤做笔记,碰到困难的作业不愿独立完成,而去采取抄袭的方式.有时,受到一定的刺激或激励,学困生会一时间心有所动,决心学好英语,但英语知识点多,需要背会大量的单词和较多的英语语法规则.他们往往因为意志薄弱,缺乏毅力,不愿付出努力而又半途而废.
1.2 教师的原因
部分教师不具备科学的学生观,而是持有传统的学生观,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在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精力稍比一般学生多但取得的效果不令人满意时,就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差,原因主要在于其本人的遗传素质不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语言天赋.认为学困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自然也就不会为消除他们学习上的心里障碍而努力,并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中缺乏信心.最后甚至放弃了对这些学生继续做出努力,导致学困生学习越来越差.科学的学生观则认为,学困生之所以落后,主要在于早期没能得到老师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或有利的教育条件.
此外,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部分高校的师资紧缺, 许多年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走上了讲坛,其教育水平与效果难以保证.甚至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为人师表,当众责骂或歧视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严重伤害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使那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从而使他们厌恶英语学习,逐渐沦为学困生.
2 英语学困生的动机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周宏P652)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制约,还与学生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学习动机是对学习活动起直接作用的主要因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自卑感强,加之英语这门学科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起来也很吃力,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破罐破摔的想法使其英语学习动机荡然无存.由此可见,要想转化学困生,根据学习效能感的有关知识,笔者认为培养与激发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2.1 教师用赏识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许多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形成心理上的“失败定势”.要消除“失败定势”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其实,学困生更是如此.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但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方法.”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表扬越少,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也就越少.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用放大镜去细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并不断地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及时肯定他们的这些优点,帮助他们消除“失败”的心理,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尤其要把更多的关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用关爱帮助树立其自信心并激发其学习动机.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品学兼优、才华出众的学生,有智力水平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疏于律己、消极怠学的学困生.但无论面对哪种教育对象,笔者均会通过创造各种机会,设计多种问题,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关注坐在角落里的学困生.在互动的教学环节中,有的学困生生性腼腆或胆怯,害怕被教师提问,发言时又不知所措,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引为笑柄.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渡过这一难关,我会有意识把较为简单的问题留给坐在后排的几位学困生来回答.有时,当他们连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时,我会不断给他们提示,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记得在一次教师节有位学困生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到:“以前上课我害怕发言,当老师提问时,我总是低着头,担心自己被老师叫到……现在老师总是想办法鼓励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很让我感动.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多了,不但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更让我懂得如何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且同学们也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真的很高兴.谢谢老师!”
2.2 教师应给学困生自身纠错的机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要善待每一个学困生.学困生在情感和心灵上或多或少都曾受到一些创伤,他们更需要温暖、关爱和尊重.在面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时、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假装糊涂”.个别学困生因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发现他们上课伏在课桌上睡觉,根本没有在听课,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关切并询问其身体状况,使其摆脱睡眠状态,振作精神,从而起到委婉地提示其认真听课的效果,在不损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逐步使其自身认识并纠正课堂上不专注的坏习惯.有位学困生没有完成作业,他说:“作业太难,而且我身体不舒服.”教师不能用“就你借口多,别人都做好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完成”之类的话来刺激学生、可以说“你今天不舒服,加上作业太难,所以你没有完成,对吗?”这样的反应容易消除对方的不满和抵触、学生会感到受理解和尊重,接着,教师可以再问:“那你准备怎么做呢?”这样就给了学生台阶下,给了他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机会.有时学生的感受比严格的要求更重要,教师应该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些关爱,少点冷漠;多一些宽容,少一点严责;多些倾听,少点说教.一定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情感,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引导学生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加强学困生正确的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来的.该理论强调个体对过去行为经验的解释,一般来说,人们容易知觉和倾向于用以解释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情况等.如归因不当则导致学业不良,久而久之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但是一个人的归因模式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困生灵活运用归因策略,引导学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任务太难或学习方法不当而不是能力低,消除学生消极的归因模式,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而且不管他们成败如何都归结为他们的努力与否.学困生一旦学会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努力与否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产生有效的成就动机,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意义.
2.4 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指导学困生学会学习
学困生大部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就是情绪波动大,缺乏毅力,他们做事情常常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害怕困难挫折.针对造种情形,教师应当创设特定情境,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变成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实践场所,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并把战胜困难、攻下难题当作一大乐事;在“跳一跳、能摘到”的情境中循序渐进,合理上升,产生向上攀登的信心.通过不断地磨练,不断地战胜学习上的困难,逐渐提高学科成绩,使他们明确“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道理,真切感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内涵.
学困生另一个特点就是普遍学习方法不当,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却事倍功半,这样久而久之,学习英语时便失去了信心,甚至放弃了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帮助这部分同学,给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改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指导学困生通过构词法、对比记忆法、归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拼读记忆法、周期循环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科学地去记单词,巩固扩大词汇量.
“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学生、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尤其需要教师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赋予关心、爱心、耐心、恒心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满足.笔者坚信:他们一定能扬起自信的风帆,融入到英语学习的集体氛围之中,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1〕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36-38.
〔2〕曲爱武.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J].教育探索,2005,(4):101.
〔3〕赵志红.自我效能理论简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4):98-99.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1.
〔5〕赵西瑞.“学困”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J].教育探索,2005,(7):68.
G642
A
1673-260X(2012)01-0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