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012-08-15白净
白净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白净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从构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聘机制、培训机制、工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具体的措施.
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措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应对新形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构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考评机制、培训机制等相关配套文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1 数量不够充足
当今,高校辅导员数量不足,工作复杂繁重,使得他们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能达到这一要求,随着各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原本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人员配备不足,就如同打仗缺乏足够的士兵一样,其战斗任务自然艰巨.
1.2 素质不够高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然而,部分高校并没有严格遵照此标准,只是形式主义,入口没有把好,导致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政治敏感度较低.对师生中关于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所存在的困惑和不理解,难以站在理论高度给予解疑[1].其次,辅导员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这就要求辅导员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状况不容乐观.辅导员素质不高已成为困扰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构建的难题.
1.3 思想不稳定
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安心,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临时过渡,目的是为“曲线救国”.具体而言,部分高校辅导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一段时间就千方百计离开高校辅导员队伍,考研考博、往教学或行政方向发展.由于思想不稳定,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辅导员工作劲头不足,对工作开拓创新不够,既不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潜心钻研学术问题.
1.4 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社会上对辅导员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存在着辅导员职业就是“临时职业”、“职业跳板”的错误观念.高校里也普遍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任其自由发展,造成辅导员地位低、薪水少、缺少进修和提干的平台.同时,辅导员自身也缺乏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进一步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下降.
2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构成因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根据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各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要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2.1 严格完善的选聘机制
在进行辅导员队伍选聘时,要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中共党员且政治立场坚定,勇于奉献和政策决策能力强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的选聘工作应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2].首先,通过网络等途径向社会发布辅导员招聘信息,信息中应详细说明岗位设置、职责要求、招聘人数等准入标准.其次,要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实行笔试和面试,考题要紧密结合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着重考察应聘者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要对通过各项选拔环节的合格人员公示,择优录用.严格完善的选聘机制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的构建.
2.2 综合系统的培训机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提供广阔的科研空间,为辅导员搭建一系列工作创新和实践的平台,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有计划地开展辅导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专题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专业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完善提高辅导员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能力[3].
2.3 完善系统的工作联动机制
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就必须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形成团体合力.首先,统筹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以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处、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形成学生处、二级学院对辅导员的统一管理,并通过依托二级学院调动、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其次,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联动,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网上联动,从而保证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的信息,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和总结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辅导员与各方人员及时联系找到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已成立,鼓舞了辅导员的斗志,增强了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促进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4 明确具体的监督评价机制
要实行辅导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首先,考核要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要在本人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采取业务考试、学生测评、任课教师测评、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次,考核的内容应选择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确实需要的技能,对于没有考核价值的技能不予选择.最后,考核应将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与相关的激励导向机制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奖惩激励体系,职责明确、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
3 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多年来,各高校已经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实际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3.1 构建系统的培养机制
辅导员工作具有无形性、长期性、潜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容易使人产生一些肤浅片面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以前瞻性、开放性的目光,建立科学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制度,完善辅导员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其次,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以此,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型人才.此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全社会和各高校要真正理解、尊重辅导员的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从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 构建切实的保障机制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局面尚未形成,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就要求各高校切实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政策,提高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和岗位津贴,努力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其次,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辅导员流动机制和发展规划,在“政治上爱护,业务上提高,生活上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为大学生成才服务.最后,倡导全社会共同关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意义的宣传,抓住政策形势的契机,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进而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3.3 构建科学的管理激励机制
对辅导员进行激励,就是通过一定手段使辅导员的愿望和需要得到满足,以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要“物质奖励动其心,精神奖励导其行”,不断激发辅导员的工作激情,使其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把奖励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此外,树立高校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充分肯定其成绩,不断加强辅导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献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4 构建完善的流动发展机制
保持开放稳定的结构,构建流动发展机制,主要着眼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但要“静中有动”,根据辅导员的不同职业规划找寻不同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该队伍新生力量,使其始终保持旺盛不衰的发展局面.首先,拴住人心,稳定辅导员队伍.要做到“靠事业留人”,使他们感到“干事有平台,成长有阶梯,发展有空间”.其次,要规划发展,搞活辅导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队伍的骨干,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和进行专业进修,使其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这支队伍的中流砥柱;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被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其中符合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对辅导员中的部分人员,根据其本人的条件和志向,在工作一定年限后,运用适当的培养模式,使其转向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岗位[6].最后,要帮助解决问题.要从辅导员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切实落实好具体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做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其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长效机制构建是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专家群体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1〕廖深基.对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8):24—25.
〔2〕毕明福.如何看待和做好辅导员工作.[DB/DL],无忧论文网.
〔3〕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1-96.
〔4〕沈文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2):154-155.
〔5〕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4-202.
〔6〕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1-96.
G647
A
1673-260X(2012)01-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