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2012-08-15曹波
曹 波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经济伦理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曹 波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经济伦理学中,公平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公平是实现效率的根本目的,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更能解决因贫富悬殊而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济伦理学;公平;效率
经济伦理无法单纯的从经济学或伦理学中找到它的全部资料.“因为它既不关注纯粹的经济学问题,也不属于纯粹的伦理学范畴.它只是一个专门用来表述经济行为和伦理规范两者关系的一个边际性概念,它把经济和伦理看作是一个相互映照和彼此关联的有机整体,给予全方位的审视和道德判定”.①实际上,经济伦理是探寻经济行为背后的道德伦理因素,从而利用这些道德伦理原则去指导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经济伦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长久以来学术界却没有得到过定论.正如厉以宁所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学伦理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如果能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那么可以认为,经济学伦理问题的研究就前进了一大步.但这种关系确实难倒过不少经济学家,要讲清楚这种关系远不是容易的事.”②
1 公平与效率的界定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内涵、表现都不相同,因此,不存在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公平与效率,在任何时代,公平与效率都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体系相适应的.
效率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指的是劳动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它是劳动效果与劳动量的比率,也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归根到底是资源配置的效果.从伦理学的视角看,效率则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大小或高低.因此,效率不仅是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量的比率,同时也是人类整体能力的发展水平得体现.
公平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等关系.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机会平等、竞争过程和竞争规则平等平等.从伦理学角度讲,公平的基本含义是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它要求人们按照特定的行为准则调节社会内部各关系,从道德的角度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公正、合理.公平不反对差距,公平承认个体在受教育情况、天赋、家庭出身等方面的差异.只要获得利益的机会是公正、合理的,即便个体最后得到的利益不同,也同样是公平的体现.
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从属于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特定范畴,二者在本质上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公平本身有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之分,效率有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之别,因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经济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公平必然促进效率的提高.实践证明,效率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共同作用,而各要素中骑着根本作用则是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只有在各种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下,才能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经济的公平也依赖于效率的提高.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为实现经济的公平提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推动精神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在微观领域中社会的公平与的经济效率存在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方面,在微观领域里,如果片面地强调社会的公平分配原则,由于劳动者自身存在的差异,势必造成劳动者的报酬直接按存在差异,这就必然挫伤一部分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如果片面强调经济效率,由于市场存在优胜劣汰的特点,那些具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人在短时期内就会积累大量社会财富,社会上就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
最后,在宏观领域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的公平为效率提供前提条件.在宏观领域内,只有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即社会公平),才能人心稳定,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效率为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各经济主体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只有将蛋糕做大,才为合理分配蛋糕提供了物质保证.
3 三种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典型观点
3.1 公平优先论
持公平优先观点的人认为公平是一种天赋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必须把它放在一些事物的首位.另外,如果社会不公则会造成社会内部的矛盾激化,不利于安定团结,最终也会导致效率低下,所以要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我国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实行的计划经济就是公平优先论的集中体现,在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都一样”,每个人都抱着吃大锅饭的想法.这种分配制度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率低下,人们劳动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3.2 效率优先论
持效率优先观点的人主张只有把效率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鼓励人们自由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另外把效率放在优先地位,按劳动者对社会贡献使劳动者获得相应的收人,这样就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劳动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无疑,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这种观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不顾及人民的生命健康.一些官员腐败分子,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另外,“先富”的示范作用并没有像预想那样完美.虽然一些人由于市场经济而发了大财,而社会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处在贫困的边缘.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越来越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怎样使先富起来的人自愿的带动后富的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问题在操作层面上亟待解决.
3.3 公平与效率统一论
公平与效率统一者强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相协调,以此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生产领域注重效率,反对平均主义,在经济分配领域维护公平,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以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取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予每个社会成员以同等的机会,避免收人差距的扩大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种“统一论”更注重从道德的角度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从伦理学角度讲,一方面,效率是增进人类幸福的基础和有效手段.财富不一定给人类带来幸福,但是没有财富在社会上又是无法生存的,而只有重视效率才会获得财富.由此可见,效率在增进和保持人类幸福方面的伦理价值是不应被漠视的,不能因为效率对公平的经常破坏而认为它没有任何伦理价值.另一方面,效率只是工具价值,公平才是目的价值.人类生存的目的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价值.而效率只是实现公平的一个基础条件,还需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比如,在社会上可以经常看到一个人虽然很富有但他生活的并不幸福.这就是说过多的财富可能使人受财富的控制而迷失自我,片面的追求效率不重视公平,自终会丧失生命的真正意义.
合理的分配是调节公平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分配的方式上看,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所谓市场分配是指市场依据社会各部门及社会成员对社会总财富的贡献,在他们之间进行初次分配,来达到提高社会生产率的一种分配方式.它的过程本身是平等的,但在分配的结果上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相对的不平等,社会贫富差距无限拉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财政分配是指国家及各级政府依据一定的政治权利,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以达到社会成员分配结果上的绝对平等的一种分配方式.他注重结果平等而不注重过程平等,会导致社会生产率的下降,从而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公众不满情绪滋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与社会的稳定.可见,在经济伦理学领域研究公平与效率不仅有利于形成以公平效率协调发展为主流的社会道德氛围.而且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不公平和效率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 释:
①代训锋.从传统的义利观到现代的效率公平原则-对经济伦理的一点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6,(4).
②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95.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周中之,高姝惠.经济伦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词典(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章海山,颜卫青.经济公平与效率的道德参数[J].道德与文明,2003,(4).
〔6〕石晶莹,房玉华.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F0-0
A
1673-260X(2012)01-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