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瓶颈与对策

2012-08-15韦小双王恒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院校高职

韦小双,王恒平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最早是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其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其实质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创业,建立起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只是素质教育。对轨道交通类高职院而言,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第一,创业教育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其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复合型人才代替单一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代替低技能人才,开放实践型人才代替书卷型人才正成为企业用人新导向。第二,创业教育对教育内容提出更高要求。虽然创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支撑,但创业教育需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同时,开设创业课程,传授学生创业活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等,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能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第三,创业教育对专业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创业教育要将其内容和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专业教学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创业教育相关培训,才能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挖掘所授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创业素养[2],实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瓶颈

本文围绕轨道交通类高职院创业教育开展调查,调查对象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西部内陆地区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的师生,调查方式是座谈走访和发放问卷。问卷分为学生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对创业教育的知识的获得和把握程度;对创业教育与轨道交通专业之间关联度的认知和把握;在校学生的创业状况以及对工作前景的态度等方面。教师问卷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对创业教育的知识的获得和把握程度;对创业教育与轨道交通专业之间关联度的认知和把握情况;教师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度(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了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创业文化基础薄弱,创业氛围尚未形成。一方面,创业教育缺乏内化于心的土壤。受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精英情结”的择业心理造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障碍,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大为受限,找一份安稳工作仍是许多大学生的首选;另一方面,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缺乏固化于制的环境。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致使许多轨道交通类高职院就业工作出现“毕业即就业”的局面。就业工作因缺乏压力而使创业教育缺乏生长和成长的外在环境,创业和创业教育尚未形成气候。在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据统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的院校不到10%,不重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学校接近半数。有近80%的院校没有给教师做过专业方面的培训,约60%的院校只偶尔聘请校外的学者、专家、企业人士以及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对学生创业活动进行不定期的咨询和指导。

2.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困难因素程度选项中,缺乏相关师资被排在了首位。创业教育主讲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其他教学岗位上转岗过来的教师:另一类是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虽然有一些高职院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但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教学效果有待改善。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的轨道交通专业老师表示没有创业经历,甚至没有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是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约有近80%的高职院校没有给教师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方面的培训。创业专业师资的欠缺和能力结构的局限无疑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创业实践的成效。

3.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是行业性高职院校,2002年之前隶属铁道部或交通部,办学经费基本上是由主管部门直接拨款,办学基础相对薄弱。2002年实现转制后,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办学标准,在课程建设、设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政府对高职院经费投入总体不高。在有限经费中优先安排了基础建设、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师资引进等紧急重大事项,创业教育投入经费很少。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困难因素程度选项中,缺少资金支持被排在了第二位。聘请企业人士来做讲座、定期上课或者扶持创业实践等活动,都因资金缺乏而搁置或者只象征性地进行。

4.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创业成功率低。创业需要综合素质,创业者应当具备创新者、管理者、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角色的多种综合能力。一方面,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只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能培养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铁路行业的半军事化和守规有序的行业文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两个方面造成的素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学生的创业。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创业经历,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不适应创业的要求,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创业信心不足。

三、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提升学生创业素质。文化背景对于创业会产生深远影响。校园创业文化是除课内学科、课外活动之外的“第三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隐性课程[3]。创业教育隐性课程是营造浓厚创业氛围的重要途径,必须固本强基,大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一是要大力培育物质性创业文化。要重视创业园区和创业街区的建设,它是学生创业的试验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该把它作为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建设的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与江苏吴中集团联合建设的金川科技园以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街”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二是要大力培育制度性创业文化。主要包括为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点在体制、机制、环境、协调、服务等方面建章立制,建立一套与创业物质文化相配套的制度,为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形成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制度文化;三是要大力培育精神性创业文化。就精神层面来讲,要引导形成“(1)鼓励创新;(2)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其中包括商业冒险的勇气和激情;(3)允许失败和面对失败;(4)开放,在全球竞争与整合;(5)团队精神;(6)学习精神;(7)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商业精神相融合,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通过知识价值的发掘实现商业梦想”[4]。

2.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高职院校要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以专业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对学生施行创业教育,在共享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平台、共建实习与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等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新模式。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模拟;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进行创业实践的目的。

3.锻造“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培训,分期分批地安排他们到企业顶岗锻炼,亲身感受真正的企业精神,增加其参与运作企业的实践机会,更好满足教学需要,从而形成专家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职院也应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主要由社会上创业方面的专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实战者组成,用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励学生,增强其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为学生创业实践中适时提供咨询和辅导。通过高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合作的双挂机制,形成以商业精英、企业家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以高校教师为辅进行理论教学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学团队。

4.加强社团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创业提供发展平台。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我国传统的教育总是把课堂看作是完成教育任务、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对课堂以外的精神环境的功能认识远远不足。[5]所以,近年来,各高校都把学生社团作为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大力加强社团建设。在高职院校尤其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开展创业教育,更应充分重视学生创业社团尤其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创业社团的作用,把创业社团作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孵化基地。同时,在对学生创业社团实行企业化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社团导师的优化配置和社团实践基地以及社团保障激励机制的建设。从而为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转制后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应顺应形势,不断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在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力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1]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1

[2]许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案例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8,(4):99-102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81

[4]李晓阳,吴运迪.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有效构建[DB/OL].http//news.rednet.com.cn/articles/2003/10/473238.htm

[5]蔡炎斌.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J].湖湘论坛,2006,(1):89-91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院校高职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